">
1喀斯特山区开展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整治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数量越来越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趋势没有改变。实施农村闲置耕地后备资源整治工程,将可利用的荒草地、残次林地、沼泽地、沙地等开发整理为耕地,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目标,是保障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喀斯特石漠化、乌蒙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区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了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2012年国务院发布《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着力于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口控制相结合,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为扶贫、生态与人口统筹发展创新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通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4年底国土资源部在贵州毕节召开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部级联席会,出台15项政策支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这使得喀斯特山区、特别是乌蒙山片区土地整治工作有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指导,为今后开展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这是喀斯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机遇,面对机遇,土地整治工程应充分发挥其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多做贡献。
2喀斯特山区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整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评价方法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荒草地沙地沼泽地整治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著名的运筹学家T.L.Satty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9]。层次分析法定量研究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主要分为4步:首先,构造层次分析结构,也即评价指标体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其次,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元素重要性构造各级判断矩阵;再次,对构造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根据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指标公式进行验证,直到验证一致为止;最后,进行层次排序,计算出各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判断矩阵的赋值需征求专家意见,且无法定量的指标也是采用专家打分求取均值的方式。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层次模型结构,根据下一层指标对上一层指标的重要度,运用“1-9”标度赋值表,逐级构建判断矩阵。利用AHP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喀斯特山区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该能充分反映区域特色,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既要遵循可比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也要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保证数据能够有效获取[10]。针对喀斯特山区现有的残次林地、荒草地、沼泽地、沙地等农村闲置后备耕地资源,一部分是以前农户开垦出的耕地撂荒后形成的,一部分为荒草地等闲置土地,因此在进行新一轮土地开发整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摸底调查。基于此,该研究在征求长期从事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统一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地力类指标B1、地形类指标B2及基础设施类指标B3作为准则层,分为8个指标因子分别为:土壤厚度C1、土壤类型C2、地形坡度C3、台面坡度C4、垦殖率C5、交通条件C6、水利基础设施C7及其他农业基础设施C8。土壤类型和土层厚度是粗略判断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喀斯特山区土壤以黄壤和黄棕壤为主,黄棕壤位于黄壤之上,土壤肥力相对较好;土层是决定能否进行耕种的最重要因素;地形坡度和台面坡度是判断能否整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闲置的沼泽地和沙地比较平缓,而残次林地和荒草地情形则比较复杂,地形坡度是从整体来考虑图斑的坡度,台面坡度是一个台面内坡度情况;交通条件主要是考虑到以后施工是否方便,水利等因素主要是从施工难度、是否利于农业生产等角度考虑,其他农业基础设施包括附近的气象站、杀虫设施等。
2.3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判断矩阵的赋值是经过多为专家协商,并经过矩阵一致性检验后最终得出的结果。地理要素和地形要素是评判能否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最重要因素,因为闲置土地多开垦为耕地,相对而言,它们同等重要,稍微比基础设施要素要重要些,得出如表2所示判断矩阵A-B及权重。地力指标类包括土壤类型与土层厚度两个指标,喀斯特山区土层厚度是决定能否耕作以及耕种作物产量高低的第一要素,得出地力准则层与指标层判断矩阵B1-C及其权重。地形因素主要从整体和局部出发,分析图斑可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在地形因素准则层中地形坡度比台面坡度略微重要,垦殖率又略微比台面坡度重要,由此得到判断矩阵B2-C及权重。基础设施类指标主要是从侧面反映能否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起辅助性判断作用。交通条件相对其余2个指标而言略显重要,水利基础设计及其他农业类基础设施同等重要,得出判断矩阵B3-C及权重。不同指标因子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权重不一样;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力类、地形类、基础设施类;土层厚度、土壤类型、垦殖率、地形坡度在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评价占有最重要的评价权重;其他农业基础设施等指标权重值较小。喀斯特山区农村耕地后备资源一般开垦为旱地,特殊的,比如以前是水田的灾毁地、沼泽地均是水资源富足的地块,可开垦为水田,因此基础设施类准则层权重较小,水利因子指标权重值较小。
3结论
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工程开展可行与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结合喀斯特山区实际,该研究选取了3个准则层8个指标因子构建了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不同的指标因子权重值不一致。总的来说,评价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力类、地形类、基础设施类。选取的评价指标是与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紧密联系的因子,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比较全面地从不同的角度评判喀斯特山区具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可行性,为喀斯特山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周密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国土事务中心
相关专题:sci论文撰写与发表 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