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漓江流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漓江流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时间:2017-01-19 15:41:02 来源:论文投稿

一、漓江流域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路

在上游地区加大生态农业旅游、古镇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在中游地区开发更多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而在下游地区增加开发生态渔业和船家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此外,可以利用漓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的优势,开发优质特色餐饮和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最后,应创建特色的旅游乡镇,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规模化和品牌化,形成多个“一乡一长”、“一村一品”、“一村一艺”的乡村旅游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二、漓江流域休闲农业产品的开发

(一)生态农业观光产品。结合桂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依托漓江桂林市至阳朔流域一带现有规模,大力种植观赏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各种奇花异草,营造10公里花卉培育带,争取举办葡萄花卉节,打造“桂北花卉生产基地”。依托兴安小溶江、灵川大圩等葡萄提子生产基地,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使其之连成长约10公里的葡萄观光采摘带。引导桂阳公路以东、漓江以西的村民们扩大金桔的种植面积,打造中国“金桔之乡”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鼓励和引导古板、龙潭门、荷包山等地部分村民们开设家庭旅馆,为旅游者提供食、住服务及农家体验活动。在普益、福利、兴坪等地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扩大优质沙田柚的种植面积,形成产业规模,提供采摘、购物等服务。

(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漓江流域有大量的古村、古镇,配合良好的乡村景观和悠闲的乡村休闲氛围,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古村落里的青石板路、古色古香的居民建筑、曲径通幽的村中小巷等能给来自现代城市的旅游者强烈的感觉差异,独特的村寨和神秘的民间习俗,也同样给探秘者以无限的遐想。相对其他农村,古村落的“乡土味”最浓。如漓江上游的严关、溶江、三街、大圩等古镇及漓江阳朔段的杨梅岭古石头城、渔村、龙潭村、留公村、朗梓村、旧县村等都具有开发的潜力。通过在村落内建立农耕文化展室,陈列石磨、碓窝、织布机、风车、斗笠、蓑衣、升子、斗等农业生产、生活工具,再布置相关的照片、图片,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将会让城里人特别是青少年有机会了解传统的农耕方式和生产习俗。

(三)民俗节庆旅游产品。漓江流域是一个汉族、壮族、瑶族聚居的地方,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在一些村落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重大节日有每年“二月社”、农历五月初八福利“五月八”会期、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白沙尝新节、中秋之夜壮族山歌会、九月九重阳节、农历九月十九兴坪庙会、农历十月普益留公村“十月香”、公历十一月阳朔漓江渔火节。农村中比较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活动主要有:舞牌灯、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舞狮、舞“大头狗”(一种独角兽,形似狮子,头部比狮子大)、师公舞。鉴于乡村民俗文化一般只在节日活动中才得到充分展示,因此,对这类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以节日活动为依托,实现产品重点化、品牌化、效益化。

(四)庄园度假旅游产品。以大圩的草莓、提子、梨、桃基地,溶江的巨峰葡萄、红提、美国布朗李基地和三街的杨梅、枇杷、优质梨、南方蜜桔、马蹄、脆蜜金桔种植园为主要载体,建立农业庄园。庄园融合观光采摘、果脯酿酒、养生料理、居住养生、网络农庄等最新休闲农业概念进行打造,建设蔬果庄园、果酒庄园、亲水农庄、休闲农庄、养生度假村等分区。如蔬果庄园可依托庄园瓜果食材种植区修建蔬果加工坊,分为瓜果采摘、果脯晾晒区,游客休闲区等,风格为两层木结构,与农家乐民居风格一致。果酒庄园,以主流果酒、特色果酒酿制为主,可加盟国内著名果酒企业,如张裕、长城等,建设专业酒酿基地。庄园同时设置果酒酿制流程观摩专用通道,并以果酿自体验区配套满足游客自酿美酒的需求。

三、漓江流域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基地。要建设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实现桂林漓江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面貌,改水改厕,改善安全、供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实施一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村容村貌及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设项目,提高可进入性,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特色村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体系。确立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延伸农业旅游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如茶、蔬菜、水果等,在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价值前提下,注入旅游创意元素,深度包装,将农产品实现就地转化为旅游商品。达到农产品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链延伸等旅游乘数效应。

(三)加强规范指导,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的规范管理,加强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快编制桂林旅游特色村寨开发建设规划,制定有关开发建设、服务质量和管理标准。如在巩固现有恭城红岩村等旅游特色村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建设一批旅游特色村。整合农业、住房城乡建设、水利、交通运输、扶贫、环境保护、文化、林业、财政、民政、信贷等有关部门资源和力量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作者:李冲 甘书杰 段文军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漓江流域发展休闲农业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157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比较管理》 《江苏造纸》 《商务周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产权导刊》 《新作文》 《农业工程技术》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运动与健康科学》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