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论文

时间:2017-01-19 08:30:36 来源:论文投稿

一、中国民间剪纸的图案艺术

(一)图案艺术表现丰富。若剪纸的图案单调,只会让人觉得乏味,也就不至于流传至今。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多样,含有清新质朴的特质,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而这都与中国农村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脱不开联系。在朴素憨厚的农村环境下所诞生的剪纸艺术,具有一定的质朴的表现:所谓天圆地方,剪纸大多采用圆形花样,将四面对齐,进行折叠,运用直线和曲线的灵活结合,剪出想要的图案。而团花格式是剪纸艺术中最古老的一种剪纸格式,亦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表现形式,至今仍然在使用这一表现形式,如绘画上、建筑装饰上。

(二)图案表现的题材多样。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剪纸的图案大多是生活的反映,譬如:一帆风顺、三阳开泰、四季平安等,这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祈福;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八仙祝寿等,是对长辈的美好祝愿等等。这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围绕着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剪纸图案的表现形式由此展开,既有鲜明的图案,有包含深刻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期望人民的生活可以风调雨顺,和睦幸福。可见,剪纸图案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又反映于生活。

(三)剪纸艺术的用途。剪纸有形式多样的图案样式,有广泛的表现形式,且剪纸本身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可以作为装饰品,直接张贴在门窗上或墙壁上;可以作为刺绣的底样,用于衣服或床具上;亦可用于印染,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将其用于衣料、被面上。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始终贯穿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深远,带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直流传至今,古老传统的剪纸艺术相较于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较为落后,因此,这就需要对剪纸艺术进行改造创新,使其与时俱进。

(一)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1、运用于平面广告设计中。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种艺术体现,而这,也是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研究的一项重要的课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无一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丰富的智慧和设计思想,这是一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含着浓郁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审美精神的体现,面对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们应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丰富民族个性,传承民族文化。2、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剪纸艺术从古至今一直被运用于服装设计中,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案具有特色,不论是清新典雅,还是奢华高贵,剪纸艺术都可以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剪纸艺术一直饱受青睐。将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在服装设计构思上,吸取剪纸艺术的优点,设计出“美”的服装意境,将“形”“意”“神”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向大众传递,共同将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3、运用于装饰设计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始着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也讲究美观有内涵。针对室内装饰设计,室内家具的隔断、壁画等,都可用剪纸艺术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剪纸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巧妙地赋予其新的审美内涵,使其简洁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调。

(二)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剪纸艺术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在如今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剪纸艺术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却不能一味的抛弃本身的特色,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剪纸艺术完美的传承下去。然而,剪纸早已渗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例如:春节的门笺、结婚的双喜字等,这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工艺美术创作,更加大众化。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亦需要通过艺术家的传承,将剪纸艺术的优秀方面完美的呈现给广大人民,提高剪纸艺术的时代性,重视本身的民族文化,使其与时俱进。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于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应积极传承并弘扬。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应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去开拓发展,使其大放异彩。总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我们所骄傲自豪,且它的题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手法简练,形象生动,构图巧妙合理,文化底蕴浓厚,使用性强,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对于剪纸艺术,我们应对其进行创新,为剪纸艺术提高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使其更好地得以传承和发扬,逐步走向世界。

作者:李迪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9008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法学论文怎么写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相关论文

中国铸造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18 12:04:17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医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高原医学杂志》 《医学临床研究》 《广告大观》 《华东昆虫学报》 《宁波化工》 《量子电子学报》 《民族教育研究》 《中国地理科学》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