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论文

时间:2017-01-18 21:59:03 来源:论文投稿

1急诊护理风险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社会因索

医学社会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属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社会心理普遍倾向于弱者。再加上媒体和舆论的一些负面报道,严重损害了医护人员的形象,使社会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下降,这种护患间的信任危机,增加急救护理的风险性。

1.1.2患者因索

急诊病人多为突然发病,病情突然加重或车祸、中毒等突发事件,必须紧急采取急救措施,此时病人与家属的情绪反应要比普通病人更为迫切,对救治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另一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使他们时刻带着戒备的心理,容易向医护人员宣泄怨气,甚至做出过激行为。由于急诊病人年龄不一,尤其是老人和小儿,就诊时沟通难度较高,不能准确提供病史;文化层次的悬殊,导致部分患者对疾病和告知内容不能理解;一些特殊就医人群如:贫困户、低收入家庭者、“三无”患者等,由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不得不放弃治疗。这些客观和主观上的不配合都增加了护理工作风险。

1.2护理管理因素

1.2.1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急诊护士是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环境中,既要面对拥挤嘈杂的环境、情绪激动的家属,还要承担繁重的急救护理工作,由于时间仓促、干扰多,护理人员不能准确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也不能进行详细的沟通,容易导致投诉和纠纷。目前,我国抢救工作大部分都是开放式抢救,家属在旁边目睹对患者实施的一切救治,当被告知抢救无效时,往往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由于在家属目视下进行紧急实施,对护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如多次静脉穿刺、动作慌乱等,最后不可避免地引起纠纷或给患者造成生命伤害。

1.2.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急诊管理制度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一些护理风险环节如:风险管理机制、风险意识教育等还没有制度化,已有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也在制定、实施、监督与检查等环节缺乏持续更新,更多的是在落实环节与执行力度方面存在不足与缺陷,这些管理机制的不健全都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隐患。

1.2.3护理人力配置不足

现实中护理人力缺乏,护患比不合理,在患者就诊相对比较集中时会出现护士观察病情欠细致,执行医嘱不够及时,影响了患者接受治疗的安全性。而夜间护理人员更少,护士既要承担患者的接诊分诊、救治和护送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留观、夜间输液的工作,容易因工作和服务不到位、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引发纠纷。人员的缺编导致夜班轮转频繁,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应激状态,体力、脑力极度消耗,使工作效率下降。当遇到突发的群体灾难事件时,更凸显出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

1.2.4生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场所,若管理不善,出现抢救物品、药品放置不规范,品种、数量不齐全、标签不清楚、相近药品混放,而导致抢救时不能快速准确的使用,耽误抢救时间。对抢救设备仪器不及时进行保养、检查和维修,使用时出现仪器故障;使用后不及时补充、整理和消毒,当再次使用时不能满足抢救需要;其他物品如轮椅、平车、床栏等功能不良,呼叫系统失灵等,均能导致抢救过程慌乱,增加了发生意外事件的护理风险。

1.3护理人员存在的风险

1.3.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举证责任倒置”让护理人员独立负担着护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快地解决病人的病痛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其实护士在日常护理行为、文书书写中均存在法律风险,遗憾的是急诊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自觉学习法律的意识,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在护理工作中忽视患者的权益。证据意识滞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纠纷或被起诉,无法提供有利证据,使自己处于被动而导致护理风险。

1.3.2护理队伍年轻化,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足

目前,医院为了更好地培养年轻的护士,大多实行轮岗制度,导致急诊科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士趋于年轻化,业务索质参差不齐。吕菲叫等认为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及临床经验不足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至关重要的因索。如对病情评估能力差,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应变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默契的配合能力等,导致大部分低年资护士无法在预见性的指导下,选择使用正确的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实践,一般都是按照医生的要求来执行。由于年轻护士的能力不足,让患者及家属对其护理行为不信任,产生质疑。这些不安全的隐患,使护理风险上升。

1.3.3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自律性不强

在临床护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护士独立操作来完成的,一旦违反操作规程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护士自律性不强表现在:当工作量大时,为了尽快完成工作,抱着侥幸心理,以不良惯性动作进行护理操作或自作主张简化操作流程或不严格执行“三查匕对”制度,出现发错药,输错液体等。当工作轻松时又放松警惕,态度散漫,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如工作时聊天、打电话、玩手机等,导致不该发生的差错发生。

1.3.4生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风险意识滞后

当工作繁忙,特别是抢救时,为了争取时间,只注意急救措施、速度及效果,而对护理记录的及时性、严肃性、全面性不够重视。出现护理记录不够规范:如文字潦草,字迹不清,记录缺项,甚至出现涂改。急救时执行地大多是日头医嘱,需在抢救后6小时内补记,这就可能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记录与措施不符或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有差异,或记录过于简单不能反映抢救的全过程;或医护人员提供的抢救时间与患者及家属出具的就诊时间存在时间差。当抢救失败或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患者及家属会要求公开病历或查阅有关资料,不全或涂改的记录会使家属对实施的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产生更大的怀疑,从而引发更大的纠纷。而这些不规范的记录也不能作为有效地法律依据,导致个人和医院在护理纠纷中处于被动地位。

1.3.5沟通不畅,缺乏服务意识

医患之间沟通不良常常是产生护理风险的诱因。由于急诊护士经常处于应急忙碌状态,无法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对病情交代不清或对患者及家属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视,短时间不能满足病人所有的需求,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个别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不注意说话方式、不够耐心,态度差,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误解和不满,抢救中执行日头医嘱时,医护之间若不能随时进行沟通,容易出现因没听清楚而用错药或重复用药,而引发护理风险。

1.3.6生护理职业存在的风险

面对急诊患者,护士在不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梅毒、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情况下实施救治,存在自身感染和成为传播媒介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职业暴露防护不力如:针刺伤、辐射等,增加了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而护士是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多的人群,很容易成为发泄对象,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同时繁重的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川,使工作满意度下降,护理活动随时潜藏风险。

2防范措施

2.1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实施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各项活动,以达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我院在护理部领导下,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实施护理质量监控,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进行护理现状的风险分析,找出安全隐患,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制定符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防范细则,如: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制度、压疮风险制度等。每月进行不良事件风险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

2.2改善医院条件,保障硬件水平

2.2.1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对急诊室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各诊室均设有醒目的标识和指引箭头;增加护工的配置力度,保持就诊环境整洁,干净;及时处置医疗废物;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保障绿色通道畅通;简化就诊流程;倡导“一站式”服务,方便病人,提高急诊整体服务水平。

2.2.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针对目前护理人员缺编,急诊工作量大,医院除了改善夜班护士的待遇及休息条件外,还优先满足急诊护理的人员配置,特别是增加夜班人员的配置,实行弹性排班,做到空时有人休息,忙时有人顶班,科学合理的排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隐患。

2.2.3完善急救物品的管理

齐全的急救药品和完备的抢救设施是急诊急救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对抢救仪器做到专人管理,班班清点,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随时呈备用状态,并将操作流程和保养档案挂在仪器旁。抢救药品保持齐全完好,标签清晰,摆放有序,用后及时补充。实施急救物品责任人负责制,由专项负责人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每月检查1次,以确保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000。

2.3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3.1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国家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了解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不定期对医疗护理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讨论,吸取教训,强化安全意识,保持谨慎地工作态度,关注护理细节,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把安全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3.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

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急救技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更需要及时更新和掌握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我科通过分层次的岗位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由高年资护士主持的业务学习;对轮岗的护士安排资历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规范所有的急救技术操作,每月进行单病种急救模拟演练,每季度进行群体性伤害、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要求每位急诊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操作的同时,还具备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专业索质。

2.3.3落实规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风险的良好基础,严格的制度落实是防范差错事故发生的保证川。急诊护士除了熟悉和落实查对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外,还制定了具有急诊特色的抢救、转运及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各种应急预案的处理流程。为使制度落实不流于形式,实施班班负责制,不定期抽查制度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增强“自律”能力,提高“急救”意识,真正把制度落实到位。

2.3.生规范护理文书,加强医护配合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提出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大护理记录的规范度,杜绝询问不及时、填写不准确及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记录现象,更不能擅自对记录进行涂改、伪造、销毁等行为。平时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交流,规范、认真地执行日头医嘱;抢救后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各种措施的实施时间记录要具体到分钟,医护共同完成抢救记录,避免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情况。

2.3.5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医护活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使护患关系从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基础。针对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规范使用文明用语,态度和蔼,说话语气和缓,在护理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察言观色,因人而异,进行良好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抵触情绪,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2.3.6学会识别护理风险,履行告知义务

在实际工作中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一个动态监测过程,需要持续风险管理。而风险识别首先得从最基础做起,从最细微处着手曰。对有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如告知药敏试验后不要离开指定的观察区域;吸氧或输液时不要自行调节等,在护理活动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重视风险告知制度,在实施检查转运、治疗方案前,尤其是实施一些侵入性,危险性的操作前,履行好告知义务,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后提前详细地告知,做好思想准备,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实施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起生命和健康的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凌 单位:新昌县中医院


更多区域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急诊护理风险分析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789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股票长线投资技巧 石油教育 投稿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中国工作犬业》 《中国水电医学》 《电气化铁道》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人才资源开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诗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