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朋辈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途径之一,如何构建完善的朋辈教育体系也正是当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朋辈教育”理论,浅析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朋辈教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朋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一、思想道德教育创新途径——朋辈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的鲜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教师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探究出各式各样的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有学者提出,现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其更为强调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系,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并且具有超越性与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而教育主体亲和力的提升更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协调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键,不断促进教育与被教育者相互推进的主要途径。朋辈教育正是打造亲和力的有效途径,结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和激励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传授学习、生活、工作经验等,从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育方式。这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教育模式,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朋辈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高校大学生对引领思想的认同度。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年龄相仿、背景相近、经历相像、价值观相似、社会地位相当等特点。在这个群体中有着相互联系的人际关系和信息传播的途径,使得群体成员形成趋同性,更容易使该群体对某种观点形成一致认同。朋辈教育增强了教育的可接受性,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2.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精神成人”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学生朋辈思想引领,培养受教育学生群体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与人生定位,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通过朋辈群体思想引领的辐射作用感染广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乐观奋发的校园文化氛围。
3.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队伍。大学生朋辈群体的加入,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引领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人数不断上升,有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数显然很难以关注到每个大学生,增强高校大学生朋辈群体力量,利用朋辈间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强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4.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大学生朋辈思想教育通过推行形式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形式,坚持朋辈教育的开放性,有利于优化当今的教育模式,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
三、高校开展朋辈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尝试
1.基于朋辈教育理论构建点面平台围绕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问题开展朋辈群体教育,更容易在学生群体中产生一种可接近性与认同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华南农业大学青马工程“千百十”计划为例,该计划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重要依托,在青马工程当中召募十名左右理论素养优良,思想觉悟较高,工作能力较强,专业技能优秀的青年学生组成“千百十”宣讲团,作为思想引领群体。同时搭建网络资源平台,以全校上千个基层班级为思想引领辐射面,开展上百场思想引领宣讲会,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等。宣讲员结合个人专长及成长经历,通过上百场思想引领活动将朋辈教育理念辐射至近千个基层班级,推动朋辈教育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当中。
2.开展形式多样、开放性的思想道德引领活动
2.1开展朋辈宣教活动,发挥感染凝聚作用。从主流意识形态出发,立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组建“朋辈教育”宣讲团,通过面对面访谈会、微视频、图片展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热情,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2.2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优秀青年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三下乡、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并组织开展朋辈咨询等形象生动、具体现实的思想引领活动,展现优秀学生的榜样风采,形成模范引领及互助效应,引导广大学生从实践中思考。
2.3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朋辈榜样群体的宣传。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朋辈榜样群体的宣传,进一步丰富高校大学生朋辈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途径、全方面的使榜样作用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潜移默化。朋辈引领模式不仅将优秀的大学生由被动的教育者变成教育的施教者,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动力,而且还能带动和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从而形成朋辈群体之间的一个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欧阳丹.浅析高校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09(04).
[2]施翔.本科“朋辈导师制”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6).
[3]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
[4]杨玉翠.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6).
[5]朱小茼,陈晓美,刘楠.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08).
作者:韩硕 赖晓蓥
相关专题: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合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