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控技术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 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数控技术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7-01-18 09:07:13 来源:论文投稿

1全真阶段

利用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实训室、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现有资源开设生产性实训,针对岗位设任务,进行岗位模拟训练,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教学有机融合;引进企业的管理制度,按照“准员工”要求考核学生,注重工作过程的精准性、纪律性,突出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增强学生岗位体验。全真阶段中强调“实训过程=工作过程”,“实训要求=工作要求”,实现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2从学生到员工,在校完成身份的转变

2.1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必要性

一方面,学生从学校进入到实习单位,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管理制度,学生难以适应,具有较强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通过两年的在校学习,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大多具有分散性和单一性,而进入工作岗位后,面临的问题很多是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和复杂性,学生往往无所适从。更有的学生因为缺少社会体验,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过高,往往把未来的工作理想化,在上岗之初会出现对工作的抱怨、缺乏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不讲诚信、跳槽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正视自己的行业和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岗位后的核心竞争力的又一方面。

2.2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实施

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主要是在生产性实训阶段。在岗位模拟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计实训任务,学生扮演企业员工的角色,并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以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进行考核,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够吃苦耐劳,立足一线。从学生到员工身份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转变的引导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正视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正视岗位,分析社会就业环境,增强学生热爱本职的信心。

3从初级到高级,实现学生持证上岗满足企业需求

3.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效融入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认证标准,强化操作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与行业要求有效对接。技能强化实训结束后,学生通过理论与技能的双项考核,考取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高级证书,如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电工等。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学习过程,实现学生持证上岗,以满足企业需求。

3.2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推行“双证制度”是落实职业农机使用与维修杂志简介详见

4结语

积极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途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

作者:刘春玲 周忠宝 单位: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更多企业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数控技术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514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现代电信科技 企业融资成功的案例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比较政治学前沿》 《中国药业》 《中国南方果树》 《青年记者》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土壤学进展》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亲子根基》 《轻兵器》 《人像摄影》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