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 通信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时间:2017-01-18 05:22:16 来源:论文投稿

一、新时期大学生对社会平等公正的期待提升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提升人们在地位平等、社会公正等方面的期待值。大学生作为思想意识尤其活跃的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感受、对平等公正的追求和期待更为超前和敏感。这种意识的生长,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单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抱有某种逆反心理,他们更希望教学者能够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个人看法,并重视他们的思想观点,以此获得某种平等的地位、公正的对待。在这种状况下,要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升,就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大学生的这一思想特点。首先要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新时期的教学者应丢弃高高在上的旧有思维,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一个平易近人的教育者,往往具有学生所喜欢和爱戴的亲和力,学生也愿意与之建立朋友关系并说出心里话。这类教育者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在观点的撞击中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促使学生真心信服其观点并接受正确理念。其次要着力于打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树立民主、平等、公正的理念,造就符合马克思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公民。在课堂上,教学者的角色更多的是学习的帮助者和抉择的建议者,而非命令者和强制者。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求在教学手段上,多采取对话式和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师生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氛围中,平等地交流、沟通。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弘扬真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开展多方对话,本质上是尊重大学生主体意识、平等要求,引导其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中,撞击观点,纠正偏见和错误,显扬真理。事实证明,大学生在平等公正意识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状况下,其对真理的接受和认可将远超传统课堂氛围下的学习效果。平等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变化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个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某种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高校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教学者的主导性有所下降,而学生的独立自主性有所提升;教学者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式有所改变,教学矛盾双方的互动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沉闷无趣将被鲜活积极的氛围所取代,学生的压抑无聊将在平等氛围的激发下变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自立自主意识不断高涨

首先,教育者应当读懂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在目前特定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大学生自主意识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打工赚钱以增加收入,他们在人生抉择、就业方向、婚恋选择方面更为自主而较为拒斥外部的过多干预,他们在人生理念的选择及发展方面有着独立探求的渴望。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高涨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物质化、商品化及其带来的各类不良现象泛滥,相当部分的现代家庭在承担大学生的教育费用方面压力比较大,或者难以承担。这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上有着深刻的影响,相当部分的人不得不提前走向社会,为筹集学费及生活费用而努力打拼;二是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阶段,向前一步即是步入社会,这促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提前开始磨练自立自主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开展崭新的人生事业做准备。其次,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重视大学生不断增强的自立自主意识,并加以合理引导。在物质化、商品化色彩较为浓厚的大环境下,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制物质利益的过度诱惑,远离拜金主义误区,在满足个人合理需求的情况下,还要对社会、对集体负有责任感;给予新时期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指导大学生的人生定位、职业选择。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加强,还突出表现在思想意识、人生理念的抉择及发展方面。他们不愿再单纯、简单地接受他人及社会给予的思想理念或观点看法,而是更加愿意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观察和思考去认识问题,得出结论。对于其他思想理念,则会选择性地取舍,即便这种选择未必正确、科学。这就需要品德理论课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研究这一思想特点,予以积极应对。最后,教育者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现实需求,予以分析解读,增强教学效果。新时期大学生自立自主意识的增强,很直接地促使他们渴求了解和掌握做人处事方面的知识。笔者身处高校,在接触到的大学生中,很多人对人际关系处理、人生抉择、职业定位、事情处理技巧方面表现出某种迷茫和渴求。这使得大学生对于那些能够充分讲解做人处事哲理及技巧的课堂更感兴趣。思想品德理论课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因而在讲授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同时,把握住上述重要原则,扣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现实案例,予以分析解读,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新时期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增强

新时期大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主要来自社会形势的发展和未来就业的要求。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层面的变化发展为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其能力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新时期的大学生不再按照某种计划指令或者他人的具体要求进行单方面的发展,而是面向诸多领域、诸多行业主动地进行综合性的自我规划和设计。另一方面,就业竞争日趋激烈,高学历的人员很多,但高学历的人才欠缺。大学生为求得更好的发展岗位,就必须面对这一就业形势,不断拓展自身能力的开发空间,突出自身的竞争优势,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有鉴于此,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应当在综合素质发展、政治法律素养、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大学生以某种指导。事实上,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基本具备了大学生自我发展要求方面的指导内容。思想品德理论课体系中的思想修养及法律基础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德及法律意识的形成做好铺垫,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打开人生视野,以及理解社会历史变迁规律、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为大学生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以及预见未来走向提供丰富的理论及现实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人生定位作出合理判断而提供参考。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品德理论课还贯彻着鲜明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探求的精神理念,这有利于塑造新时期大学生在自我发展道路上所应具有的进取品格。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于社会实践的欠缺。思想品德理论课应加强社会实践内容,引领大学生深入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亲身感受真实的社会生产环境,并积极思考一些社会问题或某一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中的具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锻炼动手能力。课堂上单纯的理论讲解往往导致学生了无兴趣,甚至逆反;理论结合现实案例的充分解读会引起学生相当的兴趣和关注,并使得理论步入学生头脑之中;而付诸实践,且要求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则会大大增加大学生的重视程度,他们会自觉地深入领会理论并积极思考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问题。要增强高校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就要求高度重视实践课环节,切实在制度设计、经费保障、考核机制方面拟定出可操作的方案来。

四、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及网络信息科技的空前发展,各种立场观点及文化思潮在全社会范围内激荡碰撞,这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造成不容忽视的冲击。同时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阶层分化也给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走向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同社会大环境的浸染紧密关联,他们密切地关注着世界范围内的风云变幻,也时时刻刻地同身边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接触。世界及国内范围发生的事件,及各种思潮也在不断进入这一群体的视野,并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影响。有的人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产生动摇,转而崇尚西方政治理念;有的人崇尚个人主义、极端自由主义而排斥集体主义。大学生群体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评价,大多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立场出发予以辩证对待,但也有一些人从其他价值立场出发做出一些偏离主流价值的结论,还有人则用一种世界眼光或者说西方的某种价值标准来给予评判。从中不难看出,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展现。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肩负的传播和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任务显得尤为突出。增强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实效性,从这个视角来看,就是要保证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保证大学生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积极应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课首先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理论内容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要能迅速应对时代形势的变迁,缩小学生期望值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紧密结合现实问题予以恰如其分的解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及教学水平,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善于通俗讲解的师资力量是开展优良的思想品德理论课的重要保障。理论水准及教学水平不足的师资队伍将大大降低思想品德理论课应有的效能。同时还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其次,大力发展网络教学手段,开辟第二课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视野;但同时,网络中鱼龙混杂的信息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的信息包涵着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因此,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给高校青年学子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冲击,给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学带来的挑战是空前的。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不能及时掌握网络上的最新消息及动态,将难以应对大学生最新的思想需求;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教师如不能主动运用网络科技,开辟第二课堂,与大学生适时交流谈心,势必难以掌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其他思潮,包括那些负面的立场观点将会乘虚而入,侵占大学生的思想领域,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导地位。最后,要对大学生的成长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大学生遇到的现实困境。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一种理论生命力的大小与其关照和解决现实困境的程度成正比。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思想品德理论课影响力的大小,与这类课能够给予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程度有极大关系。空谈道理,不切实际,脱离大学生现实需求的高论,既难入耳,亦难入心。当思想品德理论课达不到应有效果的时候,大学生便会寻找其他的观点理念来充实心灵,寻求某种安慰,解决一些困惑。因此,高校思想品德理论课应切实重视这一点,给予大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并能主动适时解决其现实困惑,使学生亲近课堂、信赖教师,并由此衷心信仰马克思主义,将其作为人生的指导。

作者:王娜 刘国强 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8433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可持续发展理论 理论导刊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四川预算与会计》 《中国与世界经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水泥工程》 《茶.健康天地》 《四川党史》 《热电技术》 《火柴工业》 《文科爱好者》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