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力资本存量是毕业生求职的基本,社会所需人才是真正与其所需对称的人才,研究人力资本量化的具体指标对体育院系本科毕业生求职结果的影响力的大小。也为体育院系毕业生在校期间对于提升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方向性提高供建议,研究结果得出,人力资本量化的指标中政治面貌、运动员等级、学生干部、生源地、所学专业和获奖次数对毕业生的求职起着正向影响作用,外语等级对体育毕业生的求职起着负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毕业生;求职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6-0110-01
高校体育院系的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受到相关部门以及全社会学者的关注。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或者就业率低将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安全。研究人力资本变量对毕业生求职的影响,为解决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提供建议和对策。
一、所抽取体育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自然特征
毕业生的自然特征包括:性别、毕业学校、家乡所在地和求职结果。本次调查的体育院系的毕业生男生为90.8%,女生为9.2%。男生多于女生,符合体育院系的性别比成,上大学前的家乡所在地: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占17.0%,地(县)级市占27.7%,县城占40.8,乡(镇)占14.5。县级市以下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多。根据数据结果表明五所高校所抽取的样本,毕业生平均为就业率为44.8%。
二、所抽取体育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的社会特征
社会特征就是毕生所拥有人力资本的情况。将毕业生所拥有的人力资本量化成具体的指标为:毕业生的政治面貌、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裁判员等级、运动员等级、所学专业、普通话等级、学习成绩和获奖次数。本次调查的中党员占8.3%、团员占88.4%、普通群众占3.3%。比例组成合理,有代表性;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占57.7%,所占生源较多;外语水平,一小部分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水平,通过国家二级的毕业生占33.9%,省二级的占3.8%;学习成绩排在上游的学生比例为9.5%、排在下游的学生占4.1%;普通话水平,通过一级乙等的毕业生比例占19.8%、二级甲等占63.4、二级乙等占13.9,仍有一部分毕业生没有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裁判员等级和与运动员等级,运动员等级:国家一级占1.3%、国家二级4.7%,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运动员等级。裁判员等级:国家一级占2.3%,国家二级78.8;获奖次数,在调查的毕业生中获奖次数5次以下为389人,所占比例是90.2%;5次以上的为46人,所占比例是9.8%。
三、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诸变量对毕业生求职结果影响的分析
在对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过程中将大学生的性别、政治面貌、专业、家乡作为定类变量其他诸要素作为定距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以毕业生求职结果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模型。从统计数据结果看出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诸要素中对其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学生干部、所学专业、外语等级、运动员等级以及获奖次数。对求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性别、所学专业、政治面貌、学生干部、外语等级、生源地及运动员等级;运动员等级每上一个等级,获得职业机会就为原来的(esp(bi)=eb=2.718280.774)2.17倍。运动员等级高有利于求职;获奖次数每多1次,获得职业机会就为原来的1.4倍。获奖次数多说明该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突出,有利于求职;学生干部每上升1个等级,就业机会就为原来的1.15倍,经过当学生干部的锻炼为自己积累了人力资本存量,有利于求职;外语等级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是负向的。外语等级每增加1就机会下降的倍数为0.17。在回归模型中对毕业生的性别、政治面貌、生源地、所学专业及作为定类变量来处理的。其中性别对求职结果的影响为正向的,根据发生比判断,男生职业获得机会为女生的1.561倍。用人单位对性别存在一定的歧视,喜欢录用男生。因为从专业地位来看,多数毕业生从事教师职业,男生的身体素质明显优于女生。从生理角度来讲,女性的特点决定了上班时间要少于男性。政治面貌从发生比来看党员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是其他的17.746倍;团员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多数学生的政治面貌都是团员,对求职的结果影响不大;生源地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是属于地缘的范畴。从统计数据来看对求职结果的影响较大。所学专业,从发生比上看,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获得的获得职业机会优于社会体育专业。所学专业越专,就业选择面就越窄,增加地位获得机会的困难。人力资本存量高劳动力容易获得就业机会。专业口径较窄毕业生,在求职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人力资本变量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方面采取更加积极措施以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政治面貌、生源地、运动员等级、学生干部、所学专业以及获奖次数对毕业生的求职起着正向作用,外语等级起着负向作用。毕业生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政府应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按照市场规律重点把握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口。
参考文献:
[1]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作者:刘树民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