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不同于以985、211高校为代表的重点本科院校,也不同专科学校,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努力达到“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3].这类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高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带有浓厚的计划体制色彩,与社会需求脱节,形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需要的人才供不应求并存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高校自身的原因有:学校的功能定位不准确.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然而,不少高校在确定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时,一方面提出要面向地方、服务社会、走应用型之路,另一方面又不舍专注于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传统高等教育的情结,传统本科教育的“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应用”观念仍然很浓.对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反映迟钝,不能较好地预测变化趋势,要么盲目跟风导致人才培养过剩,要么对潜在的社会需求“视而不见”,错失发展良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少高校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能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但事实上,不少高校往往容易立足于自身需要或条件开办专业,没有认真分析社会需求,不能提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缺乏契合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要么不够重视,要么不知从何着手.学校的人才培养条件与方式落后.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高校具有一支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更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走出校园,加强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的教师不熟悉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最新的岗位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再加上学校的实验场所落后,设备陈旧,学生学到的多是过时的技能,不少学校对校企合作不重视,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这必然导致社会需要的人才缺乏.
2基于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标准
2.1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近两年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高校发展已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内涵建设.即在稳定甚至压缩现有招生规模的前提下,培养更多综合能力强、就业前景好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办学效益.这就需要高校在了解、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教育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分析社会需求,结合自身优势,改造传统专业、开设新兴专业,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人才.比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要求已经从“保卫、保洁”的初始阶段发展到对社区物业品质服务、私有物业保值增值、市政物业企业化管理的阶段.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优服务、会管理、懂经营”的较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以重庆为例,随着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未来五年重庆所需的物管专业本科层次人才的供需缺口将一直在50%左右.而重庆龙湖、金科等知名物管公司反映:非物管专业的学生应聘踊跃但缺少专业素质,物管专业学生虽有专业知识但实作能力较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前重庆教育学院)在寻找新专业增长点的过程中,关注到这一趋势变化,在改造传统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开办了物业管理专业.2.2联合行业制定岗位技能标准,为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奠定基础根据社会需要确定专业,只是找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要明白专业对应行业所需的人才标准.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支撑,本科院校在开办专业过程中,一定要清楚培养的学生所对应的行业企业人才层次和可能达到的层次的岗位技能需求,充分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加强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研究制定或创新相关岗位的技能标准,在参与制定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过程中,进一步清晰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为专业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先机.学院物管专业在完善人才培养标准过程中,通过参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等形式,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清楚行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标准,洞悉技能标准未来变化的趋势.联合重庆市物管行业协会和最有影响力的10余家大型物管企业共同制定“管理处主任”、“客户服务主管”、“秩序维护主管”、“设备维护主管”、“物业营销主管”等关键岗位的技能标准,既推动了重庆市物管行业、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更为学校完善人才培养标准打下了坚实基础.
3围绕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行教学改革
3.1围绕培养核心能力需要建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能力与专业基础能力、通识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构成普通本科应用型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其中,专业核心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它是体现专业特点的标识,它要求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人才培养的规划和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应用工程师和职业工程师为培养目标,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养成的科学统一与有机结合[5-6].这就要求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必须着眼于未来“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7]的培养,围绕体现“工程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构建.在解析对应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基础上,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归纳、提炼专业核心能力,并以此为核心,建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学院物管专业人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按照“技能标准—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对应课程”的基本思路,解析该专业的技能标准、构建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解构传统课程教学内容,开发对应课程,形成对应课程群(见表1).学院物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精心设置了培养专业基础能力、通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课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以上几方面的能力.3.2围绕能力培养需要解构课程教学内容传统的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一般为一门课程,一本教材,几本参考书.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作,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且相关课程之间缺少整合,存在着内容重复或重要知识点遗漏的缺陷.学院物管专业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乃至公共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了改革举措.专业核心课程按照“课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能力培养”的基本顺序,将相关课程解构为较大的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对几个较小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作完成任务,锻炼岗位技能,培养成行业企业需要的核心能力.以该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共关系”为例.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只有“公共关系”,并没有“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该专业在改革该课程教学内容时,结合物管企业对“公关与协调能力”的岗位技能评价标准,将传统的“公共关系”教材和相关课程解构为“物业管理公共关系”(见表2).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调整、合并教学内容.比如,对“公共关系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物业管理公共关系”、“物业管理心理学”.经过整合,让学生既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提高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解决了可能存在的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的问题.围绕核心能力培养改革公共课程教学内容.比如,公共英语增加社区服务英语和口语训练等方面的内容;公共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得到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懂得如何组织社区的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课程则围绕物管行业的生存现状、发展趋势、素质要求、职业道德、法律常识等问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授课.通过改革,让公共课有机地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之中,既增强了公共课教学的针对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公共课的兴趣,提升了开课效益.3.3围绕培养核心能力需要改革传统授课模式传统的课程授课模式一般为一门课每周几节,理论学习结束才实习.学院物管专业按照“能力要求———工作任务———理论讲授———学生实操”的改革思路,将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相对集中安排,对应每个工作任务,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结束后,即组织学生进入到校内实作环节.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验证理论、训练技能,构成工作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安排综合实作,构建课程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即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接受任务和考核.改革传统授课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大小学期”制,加强实践锻炼环节.大学期与春秋学期一致,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即到物管企业进行岗位实作锻炼.小学期指寒暑假集中安排学生到物管企业开展顶岗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3.4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岗位技能标准要求为考核标准.传统的考核标准一般主要限于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学院物管专业把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行业“管理处主任”、“客户服务主管”、“秩序维护主管”、“设备维护主管”、“物业营销主管”等关键岗位的技能标准作为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的考核标准,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无缝衔接,这样考核对学生而言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执行以岗位技能要求为考核标准,能让学生自加压力,也能够更好地提前适应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实行教学全过程考核.传统的课程考核,往往是“平时作业+平时表现+期末考试”的方式.学生重点关注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不努力、考前才用功”的现象屡见不鲜.学院物管专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了考核体系.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中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实验实训操作的考核.期末考核则包括理论考核和实作考核,这样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了实践教学的地位.
4打造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师资队伍
4.1积极打造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既要熟练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又要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的技能.为此,物管专业在学院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制度、新进教师行业培养制度、“双师”教师引进制度、“双师”教师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双师”教师激励制度等系列举措,努力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4.2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组建教学团队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需要数门相近的课程给予支撑.学院物管专业根据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需要,组织相应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比如,公关与协调能力模块,就由承担物业公共关系、物业服务心理学、客户服务以及组织行为学等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公关与协调能力模块的能力标准、教学内容等均由团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有关要求提出并组织实施.4.3吸收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聘请行业专家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是高校的通行作法,但究竟如何发挥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的作用则值得商榷.学院物管专业聘请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考核标准的商定以及部分课程的讲授和实习指导等,全程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行业专家的全程参与,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变化脱节的问题,解决了新办专业师资暂时不足的矛盾,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训场地可能不足的问题.总之,在国家决定对教育领域实施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只有抓紧转变观念,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作者:曹问 高丹桂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相关专题: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哈尔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