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国土地整理现状及经济效益的取得
土地资源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按照土地规划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过程[1]。土地整理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趋势,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重要手段。在土地资源稀缺的今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疆土辽阔,但可供人居住和利用的土地却十分有限,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进行土地整理的必要性十分明显[2]。为了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率,一九九八年一月,我国组建土地管理中心开展土地整理工作。近些年,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目前三十各省份,百分之五十以上地级市都设立了专门土地整理机构,我国在土地整理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土地整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工作重心正在从农村土地整理转向农村、城市共同整理阶段。二零一三年,在土地整理研讨会上提出了积极整理建设用的重要战略举措,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整理进程。
二、现行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缺陷
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估作为衡量土地整理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手段被日益重视[3]。通过分析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对投资量及净产出进行评估便能够得到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虽然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估框架已初步构成,但现行评估方法却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无法有效起到衡量作用,评估有效性较差。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现行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以及缺陷:
(一)评估有效性差
目前我国现行经济效益评估方法中评价内容明显不完善,评估内容过于片面,忽视了对社会经济影响、资源影响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仅进行的是阶段性经济效益评估,且评估内容明显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土地整理依然侧重农地整理阶段,建设用地整理力度不够,重视度不高,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可信度低。
(二)指标体系不健全
评估指标是影响评估职能发挥和评估效果的关键因素,目前现行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估指标明显不够健全,缺少对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考虑,导致评估结果具有一定片面性,无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土地整理变成了一种形式,却无法发挥实际作用。另外,还存在着指标量化程度不够现象,导致评估计算存在较大误差。
三、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改进策略
土地整理对国家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土地整理有不同的内涵,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展了土地整理。由于我国土地整理起步较晚,效益评估方法存在明显缺陷,所以评估有效性差,质量低。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评估方法进行改进:
(一)建立数学模型评估模式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估涉及领域广泛,评估指标之间关系复杂性强,体系庞大。目前我国现行指标体系并不健全,想要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就应引入数学模型,以实现科学确定指标,进行指标量化以实现更直观反映经济效益。例如:融入灰色系统模型、遗传算法等数学模型都能够提高指标科学性,增强评估说服力。
(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想要提高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加强评估质量,就应该扩大评估渠道和评估范围,完善社会评估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建议,做到评估结果公正公开,多多听取民众们的客观建议,从而对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应建立不隶属于政府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将政府评价转换为社会监督,以提高评估有效性。结束语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科学可靠的评价标准,导致评估结果差异性较大,这十分不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大规模开展。我国应提高对土地整理的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土地效益评估有效性。
作者:吴方振 单位: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