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潭州谷山寺及其驻锡僧人考 - 宗教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唐宋潭州谷山寺及其驻锡僧人考

时间:2013-09-12 18:03:50 来源:论文投稿

  本文对与潭州谷山寺相关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证,指出住持或驻锡该寺的僧人中,有唐五代时期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二系的谷山藏禅师、谷山有缘禅师、谷山崇禅师、谷山丰禅师、谷山和尚等,也有宋代临济宗的惠洪觉范禅师、谷山希祖禅师、谷山旦禅师、扬州齐谧首座、谷山广润禅师、石霜竹崖印禅师、谷山照禅师等。这些禅师之间相互有着较深的师承法脉渊源关系。唐代潭州谷山藏禅师的法嗣中有瑞岩禅师、百岩禅师、大岭禅师三位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僧人,几位禅师回国后,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法派体系,对中国禅宗的东传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潭州 谷山寺 宝宁寺 禅宗 
  作者:万里,1951年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南省船山学研究基地研究员。 
   
  2009年11月22日,长沙谷山宝宁禅寺举行了恢复重建的奠基典礼。法会邀请了新加坡、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及国内两岸四地佛教界德高望重的诸山长老及专家学者莅临参加。作为佛教史上一所曾经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有着许多著名僧人住持、修憩和游历过的寺院,由于未能留下志书,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的记载亦极为简略且错讹甚多,故学术界及佛教界对该寺之历史沿革等情况了解甚少。本文对此进行考述。 
   
  一 
   
  谷山寺又名宝宁禅寺,位于唐宋时期潭州之湘江以西(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星城镇与岳麓区望岳乡交界处)的谷山。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云:“谷山,在城西七十里,灵谷深邃,上有梓木洞,其下有龙潭,祷雨辙应。……谷山寺,在县西北七十里,唐建,本朝洪武中重修。”清乾隆《长沙府志》云:“谷山,县西七十里,山有灵谷,下有龙潭,祷雨辙应。有石色淡青,纹如乱丝,叩之无声,为砚发墨亦有光。”又云:“宝宁禅寺,在谷山,唐三藏建。”清嘉庆《长沙县志》除重复清乾隆《长沙府志》“谷山”的记载外,又云:“按谷山为晋唐以来高僧驻锡宏演宗教之所,谷王穗,(明)太祖第十九子也,封长沙王,披缁入山,至今冠以王名,是山缘王见称也。”又云:“宝宁禅寺,在谷山,唐时三藏禅师建,明洪武重修。”清康熙年间,释法鉴撰有《谷山志》一书,此书今未见,但康熙年间著名学者胡之太所撰《谷山志序》对该志书的评价非常高,如云:“予尝修通志,……闻谷山名久之,过兴化寺,晤谷山尊宿,益悉兹山名胜,恨不获即履其地。最后,谷山法嗣鉴上人以志稿求序,披阅全本,始知兹山为晋唐以来高僧驻锡宏演宗教之所,虽兴废存毁其时不一,然源流本末瞭然可睹。……虽然,谷鉴之成此志也用力勤,研精苦,取材博,功与开创者等,亦乌可没哉。尤有足异者,谷王以帝子披缁入山,其峰若池至今冠以王名,山缘王见称,王赖山不朽,人与地不更相倚重乎!第在当日,始之金川迎谒,卒之藩服不朝,论者不无遗恨,独其甘心退隐,兴复祖庭,得与兹山俱永视,簪缨华胄,天潢贵介,与草木同腐者,不啻霄壤,读斯志者,亦可憬然与身世之故矣。”当代一些研究者正是依据这些记载,认为谷山之名源于明代谷王朱穗“披缁入山,至今冠以王名,是山缘王见称”;谷山寺原名“宝宁寺”,也是在明代因山名之更改而易名的。 
  其实,在唐宋文献中,潭州谷山一名早就存在,如宋米芾《砚史》称:“潭州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庐州青石砚,大略与潭州谷山同。”宋高似孙撰《砚笺》亦有相同记载。晚唐湘籍诗僧齐己(863~937)有《游谷山寺》和《寄谷山长老》二诗。齐己的诗集《白莲集》十卷雕版刻印于后晋天福三年(938),比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书唐代《金刚经》仅迟70年,是迄今已知湖南文人诗文集中最早的雕版书。而明代谷王朱穗因罪被废除王位后旋自杀,此事史有明载;明朝特务政治远超前代,网禁森严,对各地诸侯王的控制极为严密,非经地方官吏同意,连城门都不得迈出半步,何况朱穗为有罪之身,故绝无可能有披缁入山之事,谷山之名不是因谷王朱穗出家而得名,谷山寺的创建年代应该早于唐末五代时期。地方志将民间传说记录下来,今人奉为信史,未加考辨,而作引文。况且,早有文献对此舛误进行过辨证,如清同治《长沙县志》云:“谷山,县西二十里河西都。有龙王殿及宝宁寺。寺后高峻处名刀背脊,再上为谷王峰。……按旧志云:‘谷山为晋唐以来高僧驻锡之所,明谷王穗披缁入山,至今冠以王名,是山缘王见称也。’窃疑谷山之名不始于穗,穗以罪废,旋自杀,亦无披缁入山之事。旧志似不足据。谷山距省城不及二十里,《省志》、《府志》皆云县西七十里,殊不可解。考前明《一统志》,乃知其误有自来。窃谓谷山乃湘西大山,盘踞十余里,山顶距城可二十里,而自山麓至城下,不过十六七里,《明(一)统志》所云七十里,乃十七里之讹,传写者误倒其文耳。”又云:“宝宁禅寺,在谷山,一名谷山寺,唐时三藏禅师建。明洪武中重修。……宝林寺,在谷山南麓。”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称“谷山寺,……唐建,本朝洪武中重修”,表明该寺自创建至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乃至嘉靖年间,都是名为“谷山寺”,至清乾隆《长沙府志》才出现宝宁禅寺名称,因此,“宝宁禅寺”一名也应该是明代中晚期乃至清代初年才出现的。清同治《长沙县志》指明“宝宁禅寺,……一名谷山寺”,表明这二个寺院名称指的是同一所寺院。 
   
  二 
   
  关于谷山寺创建的年代,今人有二说,其一为唐代,创建者又有二说,一为唐代三藏禅师,二为唐代谷山藏禅师。其二为唐末五代马楚时期,创建者为保宁禅师,或为保宁仁勇禅师;创建的赞助者一为楚王马殷(852~930),二为楚王马希范(852~930)。 
  1、谷山寺的创建者不是“唐代三藏禅师”。此说始见于明清地方志。按:“三藏”指的是经藏、律藏和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种分类,精通“三藏”经典的佛教僧侣,多称之为“三藏法师”。期刊网http://www.400qikan.com唐宋禅宗、尤其是南禅一系之禅师,讲究“顿悟”、“自力”与“见性成佛”,反对经院繁琐哲学,试图摆脱文字的桎梏,既与“三藏”之称格格不入,又与唐代之前的禅法差异甚大。历史上,以“三藏禅师”为名的僧人全都是隋代以前从天竺等地来华传法译经的外籍僧人,如北天竺国三藏禅师、天竺三藏禅师佛驮斯那、厨宾三藏禅师昙摩蜜多、摩伽陀国三藏禅师阁那耶舍等,他们是既译经传法,又修习禅定(此“禅”非唐宋以降禅宗修习之禅),还精通三藏,故被人们称之为“三藏禅师”。历史上,以“三藏禅师”为名的汉籍禅师未见一人。因此,明清地方志所载谷山寺创建者为“唐代三藏禅师”之说,当为志书的编纂者对佛教史事不熟悉,而将与谷山寺有着某些关系的“谷山藏禅师”臆揣改易为“谷山三藏禅师”。 
  谷山藏禅师是唐代中晚期僧人,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记载,为禅宗青原系下五世石霜庆诸禅师的法嗣,亦即六祖慧能大鉴禅师的第七世弟子。史籍中关于谷山藏禅师的记载不多,也没有专门的传记,仅仅在《五灯会元》、《传法正宗记》及《景德传灯录》等一些宋代灯录中记载了他的宗派谱系以及零星语录,称其为“潭州谷山藏禅师”,表明其确实与谷山寺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从其师潭州石霜庆诸禅师的生卒活动年代,可以大致推测其活动年代。石霜庆诸禅师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唐宋潭州谷山寺及其驻锡僧人考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472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小学教师文章 北京赛车pk10漏洞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管理观察》 《南方园艺》 《中国质量》 《影像技术》 《实用糖尿病杂志》 《绿化与生活》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苏南科技开发》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