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该文通过对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探讨和分析,指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存在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加大项目推进实施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埇桥区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围绕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示范主体小循环、示范样板区中循环、县域农业产业化大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物质再生原理和利用技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废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结合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品牌专用粮食试点、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大力培育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构建了一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种养加融合发展的生态、绿色、环保、节本、优质、高效的良性循环模式。
1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1.1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循环模式1.1.1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宿州市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秉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理念,下辖宿州市飞龙实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宿州市惠丰有机肥有限公司和金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2011年投资8500万元建成10hm2的现代化猪舍、2000m3的大型沼气无害化处理设施;2014年投资500万元,建设投产有机肥厂,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公司在养殖场周边流转土地40hm2,进行葡萄栽培20hm2和水产养殖20hm2。通过肥水一体化工程把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葡萄栽培。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利润2600万元;有机肥厂年产量6000t,利润达180万元;20hm2葡萄主要有2hm2日光温室、智能联动大棚1.33hm2、现代化避雨栽培大棚10hm2、6.67hm2常规种植,搭配早、中、晚熟品种,为农业部认定的绿色农产品,2016年利润达300万元。该公司年总收入达1.5亿元,纯利润达3080万元,实现“猪-沼-果”的循环生态农业。现已建成生态型、观光型、农牧结合型示范园。1.1.2专业合作社农牧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循环模式宿州市草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有核心成员12人,员工300人,直接带动农户520户。2015年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合作社严格按照“五统一”模式进行运作。目前,合作社种植牧草和青贮玉米333.33hm2,养殖肉牛10000头、奶牛200余头,其中在内蒙古科尔沁草源拥有2.67万hm2草场,在内蒙繁育架子牛,运输到宿州育肥,每年消耗小麦秸秆、青储饲料30万t。建设了年产3万t的有机肥场和年加工3万头肉牛屠宰加工厂,草源牧业鲜奶在宿州、合肥、南京等地广受好评。合作社还注册了“天牧维康”商标,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年收入2200万元以上。1.1.3家庭农场型主体小循环模式宿州市埇桥区彭庆林家庭农场为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2013年流转土地面积50hm2,年养殖肉鸽1万对,生猪500头,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15.33hm2,葡萄栽培4.67hm2,小麦—玉米大田种植26.67hm2。建有中型沼气池1个,鸽子粪便喂猪,猪的粪便用于沼液池,生产沼渣沼液,再用于果蔬和小麦玉米的生产,小麦玉米加工成饲料喂鸽子和猪,形成的循环,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现粪污的综合有效利用,养殖和种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物质良性循环,形成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推行种养殖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2016年被安徽省授予省级蔬菜标准园。沼气池实现粪污的综合利用,每年减少化肥、农药使用费用10万元以上;果蔬品质提高,价格提高,每年可多收20多万元,年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1.2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中循环模式1.2.1模式名称绿色小麦“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1.2.2模式概要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示范样板区在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辐射区,样板区内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常规作物,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种植青贮饲料玉米、大豆发展肉羊养殖,利用金海面粉企业的仓储和加工能力,进行绿色粮食产品加工。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大力实施小麦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发挥埇桥区小麦和高蛋白大豆主产区域优势,挖掘粮食产业品牌培育潜力,提升小麦产业化综合效益。金海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是一个以小麦产业为主攻方向、农牧渔相结合的产业联合体,2013年发展小麦绿色生产基地0.33万hm2,2015年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其中金海面粉有限公司负责小麦品种的选择和收购;翔宇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农机全程社会化服务;张炎家庭农场、金幸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用绿色增产模式,生产绿色食品小麦;博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朱才刚家庭农场等收购联合体内的小麦、玉米、大豆秸秆进行青贮和黄贮发展肉羊养殖,金海面粉以优惠价格供应麸皮,发展“养殖+沼气+小麦(大豆、玉米)”种养加循环的现代生态农业,养殖场向联合体内种植户供应有机肥。金海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以金海面粉有限公司为核心,开展标准化原料生产、订单收购、粮食烘干、收贮、加工,和联合体内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签订合同,通过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产业,以共赢打造全利益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3模式内容1.2.3.1主体技术综合利用沼液沼渣,实现粪污的无害化综合处理和有效利用;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1.2.3.2配套技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全程可追溯体系。1.2.3.3支持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政府奖补、金融支持。1.2.3.4运行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切实抓好落实,严格督促检查,建立绩效评价体系。1.2.3.5效益分析一方面生产小麦绿色食品,每年减少化肥使用量150kg/hm2(约300元/hm2),减少农药费用450元/hm2,合计1hm2节约费用750元;另一方面种养结合,联合体成员互相协作节本增效,1hm2增收750~1500元;其次,通过发展绿色品牌粮食,公司高于市场价5%收购,种植户1hm2增收1500元,公司通过生产品牌绿色食品,产品价格提高,利润增加。1.3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大循环模式通过无数个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小循环和若干个中循环,不断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小麦专用品牌项目和小麦绿色高产创建项目等模式,通过落实“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广适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耕地质量建设)和“三控”(控肥、控药、控水)技术,构建县域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大循环模式,并产生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存在问题
2.1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式仍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第一产业在就业结构中仍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收入仍然是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有很大差别,工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的力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度不够等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2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强,生态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有效组合是关键,但目前缺乏有效的优化组合新技术。一直以来,我们的生态农业建设过于依赖传统经验,如农田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要创造更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首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支撑。其次,要向规模化要效益,向集群衍生化要效益,实行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协调发展,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形成现代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这方面条件不完全具备。2.3资源与环境压力成为现代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瓶颈随着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规模养殖业的不断扩展,已经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环境污染。如过量施用化肥、大量施用农药。由此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矛盾随着现代农业的推进将日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循环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制约因素。
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建议
3.1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的重要意义,使全社会形成广泛认识,进一步变成自觉行动,形成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浓厚氛围,人人参与,户户小循环,村镇中循环,使现代生态农业大循环逐步变为现实。3.2加大项目推进实施力度对已建成的项目要尽快发挥其作用;基本完成的要完善其相应配套设施;正在实施的项目要加大督查和调度,按照实施方案及设计标准尽快组织实施。紧紧抓住现代生态农业多功能大循环的发展机遇,集聚项目向新型经营主体小循环、核心区中循环集中发力,使农业项目发挥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循环系统,要加大政策、信贷、技术、信息、法律等支持力度,对护理医学论文发展现代乡镇经济期刊生态农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要加大扶持奖励力度。
作者:李明 单位:埇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