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分析 - 电工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分析

时间:2017-04-21 19:02:39 来源:论文投稿

2016年月26日,上海市政府发文,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这标志在上海,“农民”这一身份标识将彻底终结。“农民的终结”将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作为长期的农业和农民大国,我国大陆目前的3.7亿人中仍有6亿多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在城市而在农村。目前我国总体上的小康社会,还是在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不可能在多数农民的收入在平均收入以下的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上海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之一,但是城乡体系发展仍不平衡,土地使用集约度不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不尽完善,产城融合不够,体制机制与城镇规模、人口结构等不匹配。要实现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是走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以新城和新市镇建设为重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政策向新城和新市政倾斜,财力向新城和新市镇倾斜,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和新市镇集中,加快交通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加大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创新型城镇的集合发展,打造多中心的城市创新硅谷,使其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特征:一是创新型小城镇的发展,它是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的承载主体,没有创新型小城镇的发展,也就没有多中心的出现;二是多中心、创新型城镇交通网络的建设,它是实现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的经脉或血管,没有这一网络,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就是一个个孤岛,连接不起一体化效应;三是建设宜居宜人的生态环境,这是实现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的重要前提,以生态换发展空间,吸引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建设创新型小城镇;四是完善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核心是城乡规划的统筹和财政资金的统筹和倾斜,这是实现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的根本保障。这四方面互为影响,缺一不可。具体而言,创新型、多中心城镇发展路径必须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创新型小城镇发展

上海目前规划中有9个新城、08个建制镇,其中有名的古镇有近30个,每个古镇都有很多故事,也有着乡办、村办企业的辉煌历史。当初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发展战略,是把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民的有效承载地,作为激发农村地区农民主体性力量,实现以工带农、农民从农村到城市的软着陆、实现人的城市化而提出来的。这种小城镇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原来村办企业的发展,来自自然状态下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而不是被征地后农民被迫四处打工、权益得不到保护的被动城市化。今天,将新城和镇发展为创新型城镇也有着现实可行性。农民征地后多数被安置在村庄原址附近,或新市镇规划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这样土地级差不大,建房成本相对较低。小城镇公共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完善,生活便利度也相对较高。也就是说,实际农民转换身份后,多数集中在小城镇内或附近,不可能集中到中心城市。要解决这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在附近安置。目前,上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如火如荼。中心城区高昂的土地成本和生活成本,让很多“张江男”、“张江女”逃离上海。相比较,上海的新城和镇是创新创业的洼地,而且有着原生态的农业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只要规划合理,政策聚焦,可以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硅谷。从城镇本身特色出发,以规划为前提,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吸引大批创新创业者在此集聚,不仅可以推动城镇加快发展,也必然带来许多新的就业机会,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上海建设创新型城镇,应该学习借鉴浙江特色小镇的经验做法。浙江特色小镇在内涵上具备四个特征: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有机合”、形态上“小而美”、机制上“新而活”。如余杭梦想小镇、西湖龙坞茶镇、临安云制造小镇、宁波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台州仙居神仙氧吧小镇、嘉兴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绍兴越城黄酒小镇等。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未来三年里浙江将重点培育00个特色小镇。在创建过程中,浙江省注重发挥制度的牵引作用,由投资建设主体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建设,政府要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服务保障。特色小镇入围后,并不能直接享受到省里的有关支持政策,只有在年度考核合格或验收命名后,才能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支持。上海要调动各区县和镇建设创新型城镇的积极性,必须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做文章:一方面是引导农民宅基地集中归整,实现增减挂钩制度,把腾出的土地指标用于创新型城镇土地开发利用上;另一方面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圈用的准工业用地,改建为创客空间,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入驻。

二、未来的农业和“农民”

(一)未来的农业。“农民”身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农业的消亡,要保障城市两千多万常住人口的粮食、蔬果、食品等基本保障,必须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科技现代农业。要充分借鉴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经验,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转化为自主技术普及运用。目前,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国家、市区科研项目90项、专利9项、70个知识产权申请,以及应用于产业化的科研成果达百种。他们通过龙头企业集聚、科技功能辐射、产业链延伸,形成了农业检测、生物技术、种子种苗等六大产业。在设施农业产业方面,现代农业温室的精品农业,每亩产值七八万元,相当于普通农地的八九倍收益,等于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郊区,增加了数倍土地。在农产品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方面,也极大提升了农业价值,每年精深加工产值近亿元,出口近000万美元,带动3万多亩农作物生产。要进一步发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海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二)未来的“农民”。从未来现代农业发展来看,家庭农场的出现,集农场主、农业生产者为一体,产生了新型农民的形象。以松江家庭农场主李春风为例,他从20年开始,种植水稻与养猪相结合,在粮田边上建猪场,配以现代化的通风、降温和养殖粪便回收设施。每年饲养生猪2.批次,每批00头。种养结合、机农一体后粮食亩产达200斤。李春风的家庭农场年收入可以达到30万元左右,其中粮食生产十六七万元,养猪8万元左右,机器、农技劳动服务四五万元,总收入远远超过其他非农就业的村民工资性收入。从李春风身上可以看到,未来的农业生产者大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农业科技技术人员,以及农业经营者;另一部分是不占有生产资料、被雇用的农业产业工人。此外,还可能出现“市民+农民”等新型半农半城的群体。随着《舌尖的滋味》和《生财之路》等栏目的播出,以强烈的广告效应和示范效应,激发了城里人田园生活的向往。一到节假日或双休日,许多城里人携家带友往农村跑,一派城乡融合的喜悦景色。现在流行的市民租地种菜的模式,使城里人由白领的身份转变成“白领+农民”的身份,尽管这个综合体是松散型的,或者更多地是形式化的,但也是城市资本、人力资本向农村流动的一种形式。尤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会有更多的城里人愿意周末到乡下去种种地、摘摘果实,过过休闲的生活,农业也逐步向消费型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未来,“农民+市民”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检验医学期刊,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亮丽风景。

作者:唐颖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26294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江苏省行政区划调整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青海湖》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当代外语研究》 《材料与冶金学报》 《水电站机电技术》 《湿法冶金》 《青海学刊》 《广州医学院学报》 《半导体光电》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