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设计教学在社会环境的变化 - 电信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工业设计教学在社会环境的变化

时间:2017-03-01 18:01:51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工业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个方向,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大高校、设计院陆续开展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设计方向和风格。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已经对工业设计的高度和水平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努力的尝试着传承、创新和突破。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合作

工业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个方向,随着英国1840年工业革命的大批量工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求而逐渐产生发展。在欧洲大陆上,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多次设计革命的洗礼和冲刷,最终形成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设计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工业设计的稳定的设计方向。最为现代社会工业产品外观造型审美方向的主要主导者,一直以来,产品设计师们立志于如何更好的将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这也必然需要有更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应用于产品设计师的教育培养中,因此,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众多专业的设计学院致力于研究更加适合当代产品的设计风格和教学方法,为更好的将当代技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结合,并逐渐形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以艺术为基础和以德国为代表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两大方向,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当代产品设计风格。

一、中国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最早是由教育界兴起了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浪潮。为了建立并提高中国这一行业的总体水平,20世纪70年代,由5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奔赴欧洲、日本等地学习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随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1987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的多元化理念也逐渐在全国扩大影响力,多数院校纷纷设计相关学科,并且在1986年成立了第一家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大高校、设计院陆续开展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设计方向和风格。中国高校早期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也延续了欧洲工业设计的两大方向,以工科为基础的,将工业设计专业划归到机电大类中,并利用高校原本的工科背景作为优势偏重对学生技术方面的培养;以艺术为基础的,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将工业设计专业并入艺术设计大方向中,更加注重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美学的把控。这种情况在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初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工业设计片面的理解诠释工业设计。这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中国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无论在对设计的理解上还是在设计语义的表达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正因此中国的工业设计在发展之初的十几年里,一直存在较大的瓶颈,使得中国的工业设计产业无法有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物质条件方面的满足还是群众的设计需求的提高,都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现代设计在萌芽阶段被战争打断,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不同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在意识形态上始终没有明确的风格和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的发展还会受到社会的形态,民族的特点,社会的风俗,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工业设计者要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理念和准确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带有丰富设计内涵和独特设计风格的全新设计。为此,必须从工业设计教育的源头开始做出顺应时代的调整和改变,使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能够真正适应当前的社会语义,满足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创新和改变

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和审美追求的不断提升,工业设计教育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创新和改变。1、专业融合的加强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教育规划。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1]国家政府的重视,以及中国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性的迫切需求,都迫使工业设计教育者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打破一直以来“艺术”“技术”分离的局面,加强专业间的融合以及在教育过程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彻底摒弃在艺术学中添加一些机械知识,或在机械专业增加美学课程的简单拼凑化教学模式,使工业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完善并丰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使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更加符合并能确实满足当代中国产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以理论教育著长,而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把控无法跟上理论的高度,这就使很多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眼高手低,理论强实践弱的致命弱点。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学校的这种单一式理论性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教育界普遍探索出各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便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之一。学校借助企业的平台,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学校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尝试下,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展开。通过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不仅切实可行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境界,也给企业注入了新活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使中国的工业设计前景更加清晰。3、工匠精神的培养今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的提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概念被重新提及。所谓工匠精神,是指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2]面对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在世界上普遍不被认可的客观社会环境,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大力弘扬将给我国设计行业乃至整个产品系统带来新的转机。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未来的设计人员从一开始便能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变得尤为重要。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们致力于使处于“粗制滥造”的评价中的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迎来全新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语境下,更加迫切的需要承担着社会培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传承给未来的设计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已经对工业设计的高度和水平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努力的尝试着传承、创新和突破。这些观念的进步和方法的改进都有待实践的检验,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工业设计的教育必将开拓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发表论文 雕塑艺术论文

[2]曾楚乔,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常德文明网,2016.3.16

作者:牛琳琳


更多电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工业设计教学在社会环境的变化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9925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法律论文范文 形容知识丰富的成语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核电》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职教与经济研究》 《健康》 《环境保护科学》 《中国药品标准》 《浙江创伤外科》 《记者观察》 《中国抗生素杂志》 《铀矿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