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作品哲学思考论文 - 电子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电影作品哲学思考论文

时间:2017-02-22 03:53:20 来源:论文投稿

一、《倭寇的踪迹》

在面对时代洪流、世俗考验和传统根基的荣辱存废面前到底应该如何舍弃,应该何去何从,这也是导演想留给我们的思考,似乎也是中国当代武侠作品所面临的选择。影片《倭寇的踪迹》在细微之处体现出一种倭片情怀,徐皓峰曾说“我们往往只做出“注重打斗前的氛围宣染”,这种外行的分析,忽略了其观念和这种观念背后的哲学意味,日本刀剑片时常反映出武士对动作本身的一种珍惜,仿佛每一个招式都是与神与祖师同在。”在日本传统刀剑片中,兵刃不仅是侠者手中的道具,而是因侠因义而生的荣耀,是由兵刃而生的一门独特的武学流派,是习者便于与前辈精神共存在相联接的圣物。(此时的器具不单单成为手臂的延伸,也成为精神力量的化身①)而徐皓峰在他的作品中也不单单限于故事上借取了这份倭片情怀,在视听也颇有借鉴。从古至今武林都有武林的一套规矩,所谓的规矩是独属于自己门派宗族,独门一套的价值观念和生存哲学,在徐的影片《倭寇的踪迹》当中的体现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道具——“倭刀”。影片的主角是戚继光将军的贴身侍卫。戚将军在世时为抗倭寇,将普通兵器难以抵挡的倭刀加以改良作为己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在戚将军死后,这名侍卫最大愿望便是想要将这改良的倭刀在武林中开宗立派,不荒废了这份“手艺”。这便是整个故事的矛盾所在,中原武林出于宗族的规矩拒不愿承认这舶来的玩意儿。而侍卫也正是为了这份“与祖师同在”的荣耀,执意如此。如此便有了后面的故事。

二、《一代宗师》

2013年,筹备十年的电影《一代宗师》终于不再跳票,多年的等待之后试图呈现给观者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人物,不再对政治影响和民族自豪感起到承载般厚重的历史意义,作为《一代宗师》编剧和武术指导的徐皓峰也将自己的价值观输送到了影片当中,虽然影片的最后评价褒贬不一,喜欢的人赞它有民国风骨,弃它的人说情节拖沓。但不置可否,有徐皓峰参与的《一代宗师》也让一些本不是王家卫影迷的观众,体悟出了一个稍显不同的武林世界。“传其宗法者为宗师”是《一代宗师》的主旨,宗法,既是武学传统,而宗师既是佛教尊称传其宗法者为宗师,电影的起始结尾都是以咏春拳宗师叶问加以贯穿的,故事也是用宗师为传承宗法作为主旨及加以结构的。叶问一路将咏春带至香港而后发扬光大。影片中有一幕在金楼上,宫老爷有一句台词是“拳有南北,国有南北吗?”也是叶问说“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金楼一战,传的是名声更是不灭的希望。自然,江湖之中,叶问并非人人称道,在国外他的名气甚至远比不上徒弟李小龙,叶问如是,《一代宗师》如是。这也是徐皓峰在其其他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的所谓“大成若缺”,即得道之人的人生似乎毫无成就、价值、意义可言。而大成若缺”即是认识到完满生命本质,不受世俗标准的羁绊,不以世俗标准为准绳。正是这位并不追随当今市面上的武侠巨制风气,一味迎合观众期待极力塑造视觉奇观的徐皓峰与试图借武学传统映射文化传统的王家卫不谋而合,《一代宗师》整个团队本身就是高手云集,宗师云集,是《一代宗师》或者王家卫选择了徐皓峰,也是徐皓峰选择了《一代宗师》。

三、徐式武侠的儒侠哲学

徐皓峰的体系里武侠情怀和儒学思想一样,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文化印记,徐式哲学即是武学倡导的是扬善除恶的硬气和虚怀若谷的禅意。中国武侠片从来就不是香港警匪片中所表现的的聚众械斗,也不是台湾黑帮片里的抢角头,但是这份武侠情节已然成为中国人日益渐失的内里。儒家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精神支柱,这种文化价值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儒家儒学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脉络。在《一代宗师》的纪录片《宗师之路》中,王家卫谈到,“作调查的时候发现,还是要回到你的根去。”根是什么?武林的根,即是孕育整个武学传统的传统文化。而徐皓峰想做的就是带着我们一路随他追本溯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从敬意开始追求中国人本来的面貌”。

作者:张晓璐


更多电子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电影作品哲学思考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81247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蚌埠学院学报 法律论文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 《散文诗》 《经济研究参考》 《国土资源通讯》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放射免疫学杂志》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资源调查与环境》 《东莞市人民政府公报》 《新疆石油天然气》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