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职《微生物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当前教育形势下,中国高职教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要积极建立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观念、新机制以及新模式。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真正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微生物学》是高职院校多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生物技术类、制药技术类还是药物营销类以及食品类等,都离不开《微生物学》这门课程。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质,提高其动手能力,对于其职业能力的迁移也有较大的作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更重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却忽视了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偏重致使实际教育目标和原定的教育目标出现了偏差,也不适应基础教育和社会需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高度依赖教师,很少参与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肯定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项目教学法就能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来源于项目化教学模式,该模式最初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职业教育。当时德国职业教育大力推行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即项目教学法的雏形。它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的设计、履行以及管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对高职学生而言,是帮助其在就业路上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过程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一个或多个项目的设计。然后围绕这个预先设定的项目,由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内展开讨论并进行协作学习。最后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时,要依据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概括地说,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一般可分五个步骤,分别是立项、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五个步骤。归纳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不外乎如下几个: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以及综合性、开放性。
2《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2.1保证学生课外自主完成任务的质量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老师一般会提前布置任务,比如让学生搜集资料,或者便于小组内讨论,进而更加顺利地完成项目任务。在布置任务时,老师一般会提供一定的资讯并作一些引导。但一个班级里几十名同学,而在课前这一环节,老师又不可能做到全程引导或监控。另外,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也不够强,所以,这个环节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如下措施:为了解决老师不能全程引导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班导师制度。每小组配备一名“导师”,组织引导课前的准备以及课外的讨论。同时,有教师的加入,对学生讨论思路的引导也可以有更好的把握。在讨论过程中,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更有利于学生全程的学习。
2.2要做好实验方案的设计
比如在作食品微生物检测时,学生在收到实验项目任务后,就需要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老师要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其自动搜集相关资料,包括纸质资料、基础实验技能等。在此阶段,教师要结合实验室条件以及资料,设计出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实验方案,并选择出需要用到的适宜的实验设备仪器和实验耗材。一般要通过实验初步设计,进行实验方案的确定。在设计项目教学法方案时,教师不对学生做过多的干涉,但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提示,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独立实验环境。
2.3注意解决课堂内节奏不够紧凑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中通常离不开学生汇报的环节。在学生汇报中,总会存在一些小组汇报内容相似但缺乏深度的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上述问题,不妨在布置任务时即根据小组不同的特点,布置稍有区别的任务,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应付和得出相似的答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微生物学》课程项目教学法应用实例
以“口服类药物中大肠杆菌的检查”教学内容为例。在进行课前搜集资料后针对任务完成每个程序后,小组同学要一块认真观察结果,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判断是否有疑似大肠杆菌。教师要做好适时的启发和指导。经过试验,如果生化试验结果为乳糖发酵试验产气,IMVC试验为“++--”或“-+--”的,则可认定供试品中含有大肠杆菌,如果结果与之不同,则可认定供试品不含大肠杆菌。本次项目教学结束后,通过对实施项目教学的教学效果的测量,可以发现,学生对项目教学的认可度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加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
作者:彭必武 谭国强 单位: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