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1.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使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客观、综合地评价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应与评价目标保持一致,应针对工程自身特点,在适宜的尺度下进行选择。(2)全面性原则。净化厂工程自身及其外在环境的影响因子较多,要全面反映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就必须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使选取的指标既能准确度量工程在各方面的影响,又能将它们协调起来,进行综合评价。(3)主导型原则。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各因素对生态负效应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用对生态负效应起主导作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实用性。(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的物理意义必须明确,数据容易采集,并能尽量使其量化。其优劣程度应具有明显的可度量性,并具有可比性,方便操作及应用。
1.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根据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的工程特点、影响区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质等特征,参考国内外生态评价[5~9]及环境负效应[10~12]的相关研究成果,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本评价体系的预期目的,通过分析研究,构建了3层次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第1层次为目标层(Object,A),即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第2层次为准则层(Item,B),包括自然环境(B1)、社会环境(B2)、天然气净化厂工程(B3);第3层次为指标层(Indicator,C),即可直接度量生态环境状况的具体指标。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见表1。
1.3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权重就是在评价过程中,对被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的重要程度的定量分配,对各评价因子在总体评价中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常用的比较成熟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13]与层次分析法[14]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有幸得到在天然气行业设计院(环境工程,48岁)、天然气生产单位(环境工程,41岁;环境工程,46岁)、天然气研究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36岁)、省内高校(环境工程,56岁;市政工程,44岁)等单位任职的6位专家对文中所建立指标体系进行赋权,结合各专家的打分结果,采用AHP法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各指标综合权重见表2。由表2可看出:C22(硫磺回收装置不稳定工况持续时间)的权重最大,表明它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尤为突出;反之,C11(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权重最小,表明它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十分有限。
1.4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目前在各研究领域广泛应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计算模糊关系矩阵R,由B=W·R(W为权重向量)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
2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与分析
2.1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
根据工程影响区实地调查情况,该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各评价指标的量化结果见表3。根据表3的量化结果,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采用较为成熟的降半梯形[15]分布曲线作为隶属函数得到如下模糊关系矩阵:利用公式B=W·R,可得最终计算结果如下:B={0.2054,0.3568,0.3753,0.0594,0.0031}。由此可知,该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以Ⅲ级(中等)为主,其次是Ⅱ级(较弱),综合评定结果为中等。
2.2评价结果分析佐证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是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运营期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进行预评价,即在工程运营前对其运营后可能引起的生态负效应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其运营后可能引起的负效应程度,为提出针对性的环保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判断上述评价结果是否合理,结合该净化厂运营前后(运营前一年及运营后连续3年)的环境质量及生态跟踪监测结果,以下从工程运营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两方面加以分析。(1)环境污染:净化厂的运营虽然加重了区域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负荷,但净化厂运营前后其周边各环境空气监测点各监测指标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各地表水监测断面各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相应标准;地下水pH值、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指标除部分监测时段部分点位因人畜家禽粪便下渗造成的浅层地下水污染而超标外,其余各点各次监测值均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而与净化厂运营前相比,运营后同期土壤有效硫含量随时间总体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质随时间总体呈先降后逐渐回升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工程运营确实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尚不算严重。(2)生态影响:与净化厂运营前相比,净化厂运营后同期区域农作物及林草植被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硫含量的增加,然而随着工程逐步进入稳定生产及生态恢复措施的逐步实施,大部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所回升、硫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区域动植物生长正常,除部分监测点位个别植物出现了轻微的伤害症状外,未出现大面积的明显伤害症状和大面积死亡现象。这说明工程运营确实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影响,但良好的环境管理(生产稳定化、生态恢复措施等)有效地降低了这种负影响。综上所述,利用本文建立的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川渝地区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初期生态环境负效应,所得结果和运营后引起的生态负效应实地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文章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对于类似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研究与评价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3结论与建议
(1)本文构建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净化厂运营期可能引起的生态负效应进行预评价,并将其应用于川渝地区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得出其综合评价等级为Ⅲ级(中等)的可信结论,不失为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这对于类似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期生态环境负效应评价工作具有参考价值。(2)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运营引起的生态环境负效应是不容小觑的,而建立一个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可人为地添加环境正效应,有效降低工程运营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3)此类工程为滚动式开发,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亦应为动态的,需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更客观、科学。同时,限于现有条件,以及各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评价标准的划分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性,本文构建市场经济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以及各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尚需进一步探讨和更多的工程实例加以验证。
作者:何宇静 李启彬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