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灾物资审计探究 - 历史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救灾物资审计探究

时间:2017-02-19 16:38:15 来源:论文投稿

本文从发现和审视我国救灾物资审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经过研究,本文认为应以现有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为基础,对其方法和程序设计进行持续改进,应当尽快建立危机应急预案,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审计,并通过立法来明确审计在救灾资金管理中的地位。

一、当前我国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现状

(一)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体,应对危机机动性增强

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主体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部分。政府审计的关注范围最广,几乎包涵了救灾资金使用的方方面面,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由于政府审计具有权威性、法制性、公共性和政策性的特征,因而在救灾物资审计中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抗震救灾物资审计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体,它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

(二)审计介入时点提前,不断向全过程跟踪审计转变

汶川地震审计在我国救灾物资审计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常重大,此次审计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一次有效尝试,为今后的救灾资金审计提供了借鉴。审计署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审计部门密切关注救灾资金使用情况。随后,又相继出台了跟踪审计的指导方针、工作计划和相关准则、手册。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可以防范风险,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且可以尽量地节约资金,不浪费人们捐赠的每一分钱。它是近几年新发展出的创新服务类型,对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事务所在制度、管理、执业程序上不断创新,做到真正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审计取证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

在汶川地震中,审计取证的环境更加恶劣,不仅交通不便,审计人员更是时时刻刻面临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威胁。然而,审计人员仍然严格执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职责,收货单清查、物资领用登记、存货盘存、受灾情况核实、资金下拨状况核实等。由此可见,审计人员通常选择的都是下到基层,实地了解救灾物资使用终端的实际状况。与审计中常用的函证、凭证抽查等审计方法相对比,汶川地震中救灾物资审计取证方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很强。

二、抗震救灾物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抗震救灾物资审计的发展正在慢慢趋于完善,但我们通过观察灾情发生后救灾物资审计的进程以及对审计机构人员的了解,不免发现审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机关应对仓促,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

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救灾物资审计的一次尝试,难免暴露出很多长期积累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审计工作的展开显得仓促迟缓。由于没有提前预先得知危机,以致灾害发生时,审计单位往往采用临时抽调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奔赴受灾地区开展工作的方式。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审计机构的响应速度,使其无法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措施,处理物资问题,从而错过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机遇期。另外,由于人员来自多个部门,之前又没有在组织中的职责划分,从而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效、统一的领导体制,由此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的现象,继而影响到危机审计小组的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地震发生后,审计小组为弥补人员不足的问题,从各级审计部门紧急抽调审计人员填补空缺,缺乏必要的上岗前的培训。当审计机构人员看到灾区审计现场的混乱场面,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很容易产生放任思想和畏难情绪。

(二)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方法缺乏完善性和规范性

救灾物资审计鉴于开展的紧迫性,无法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的背景进行搜集,因而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往往采取简化流程,强调效率的原则。如果不再进行审前信息收集、取消风险和重要性水平评估,取消部分审计节点,审计结论现场发布与被审计人通告合并,不再就审计意见与单位沟通,等等。这些重要程序的忽略可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但却能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至于审计方法,传想要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获得审计资料,必须要采用更富创新性的审计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被具有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合法性,应该被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规范。

三、建设有效的救灾资金审计体系

通过分析抗震救灾物资审计出现问题的原因,我们发现要想把审计做得更好,必须建设有效的救灾资金审计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审计人员危机意识,尽快制定救灾资金审计应急预案

救灾资金审计的开展,最重要及其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就是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审计人员。要尽快着手制定相关的救灾物资审计应急预案。该项预案应涵盖救灾物资审计的资源配置、响应机制、组织体制、特定的审计程序等内容,一个好的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机动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目前救灾物资审计的最新发展成果是全过程跟踪审计。所以,救灾物资审计预案的编制应以此为基础,出台清晰的、实用性的救灾物资审计纲领或审计准则,统一审计作业的考核指标和评估标准,不断完善全程跟踪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保证审计业务开展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

(二)扩大审计参与主体,加强并重视多主体协作

传统的由政府审计机构垄断救灾资金审计的单一化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审计的要求。当地震灾难来临的时候,参与管理的不应仅仅只有政府,企业、社团、媒体,公众人人都应该是参与救灾物资管理的一股力量。例如,在新加坡,民兵组织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经过专业军事化训练的五万多名民兵成员,分布在星岛几乎每一个街区,一旦遭遇灾难或入侵,他们随时可以转化为国家正规防卫力量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我们的审计机关也应该充分利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扩展自然灾害救灾物资审计的主体。在一些发达国家,灾害发生后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审计机构,甚至是注册会计师个人经常主动为救灾物资管理提供保障和监督,将其作为一种慈善事业。

(三)完善相关救灾物资法律法规,明确审计机关职责

从前面分析的审计问题看来,我国救灾物资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很不健全。所以,从长远考虑,应制定专门的《救灾物资审计法》,作为审计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期考虑,可以制定《救灾物资审计条例》,对救灾物资审计的原则、程序、方法、标准进行详细界定,为下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打下基础;从当前看来,可以邀请来自政府、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审计从业者,共同探讨救灾物资审计的问题性质等,并参照现有的审计准则制定出救灾物资审计的一套特殊准则,使救灾物资审计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想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救灾物资审计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其提供保障和指导。首先,该套法律将明确审计在救灾物资管理中的保障职能和监督职能,并保证审计的监督地位受到法律保护。其次,应以法律的形式将审计报告制度和审计信息发布制度化学与农业论文加以确认,并依法赋予其权威性和强制力,将资金流入与分配使用的信息公开化,防止出现善款资金运用不明、暗箱操作等情况;另外,还要抓紧填补该领域尚处于法律空白的部分等。

作者:任晓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救灾物资审计探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7358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期刊论文 经济地理

相关论文

药学做什么最好

论文百科2017-03-27 12:08:19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 《成功》 《高教发展与评估》 《现代电子技术》 《应用数学》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车辆与动力技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哲学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