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拾人文精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庐山白云山庄的建筑风格在设计伊始就是我们考虑的根本因素。是采用类别墅的欧式建筑风格还是采用谦和的中国建筑风格?最终,位于山谷中的“白云观”遗址以及谷中飘渺的白云说服我们重拾传统人文精神,营造一个“隐”在山谷中的酒店(图1)。
2因地制宜——地方特色的采集与提炼项目设计
一开始,通过对场地的深入踏勘和对庐山千年传统文化的整体梳理,我们采用与庐山现有老别墅群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采用传统的设计手段,运用现代技术,营造出“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白云观峡谷景观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需要充分利用同时更需要保护的。充分保持生态环境特色,在整体上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及室外空间的着重考虑,采用当地民居的院落布局、石瓦及石墙等材料,来表现建筑的地方性趣味及开放性。
3布局——依山就势,顺气而为
白云观峡谷距牯岭正街2.2km,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7′50″—115°57′19″、北纬29°33′54″—29°33′33″,地形为恐龙状,平均宽度75m,最宽处160m,窄处50m;峡谷全长约1.3km,水平直线距离1000m;峡谷最高点绝对标高989.000m,最低点绝对标高804.520m,纵坡坡度达200‰,两侧山坡坡度30°-40°。建筑的平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内各个部分的使用功能的需要及开发者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合理的空间划分,创造出完整而合理的空间形态。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留原有的两处白云观及白云深处历史遗迹及金钱松(尽量保留,实在无法避让则采用就地移植的办法)的同时,选择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峡谷中段布置酒店的主要配套设施,客房则沿等高线层层跌落布置,并且客房最高点屋脊设计标高低于酒店入口大堂的设计标高,保证了大堂等配套设施视野范围的完整性(图2)。设计中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布局、总量设定及建筑面积的分配,同时在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上也充分考虑了峡谷地形的独特性,依照山势地形层层跌落布置,与整个山体融为一体。建筑主体沿山势采用“之”字形布局,其中对公共部分与大堂部分分别采用不同规划策略:
3.1公共部分——轴线强化入口关系轴线是传统建筑布局的典型手法。通过轴线可以支配总体配置方式,创造出对称或均衡的群体组合。庐山白云山庄的公共部分以大堂部分为轴,左右两翼分别布置休闲健身与餐饮会议功能,均衡布局,同时强化了酒店的主入口(图3)。公共部分建筑地下室部分主要由设备用房构成。地下一层层高为3.6m,主要为对外服务的SPA部分及内部办公和设备用房(设有变电所、水泵房、消防水池、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等);一层层高为5.5m,设有西餐厅、ktv舞厅、棋牌室、会议室及厨房等;二层入口大堂部分层高6.4m,作为酒店的入口大堂,大堂部分挑空,形成12m高的入口空间,气派的大空间营造出5星级酒店的形象,在大堂两侧分别布置了酒店的中餐厅和泳池健身中心,使用便利。三层设计为酒店配套的迷你酒吧与多功能厅,多功能厅面积440m2,同时设置大面积的室外露台,拥有最好的视野。
3.2客房部分——庭院围合,互相渗透客房部分以庭院作为主题,把传统院落空间运用现代手法重构。客房部分通过酒店大堂南侧的电梯与廊道与酒店公共部分相连,随着不同的地段分段错落布置,内部相互连通。客房部分分为三个大区,其中大堂与客房一区、客房二区成半围合态势,面向中央庭院区;客房二区与三区另外围合出客房庭院区。这样的规划布局,以富有古典浪漫主义境界的现代山水情怀,无论大堂、餐厅、健身、客房都与庭院景观相伴。
3.4形态——协调与融合建筑在形态上强调两个重要特性:一、与庐山自然环境及已有建筑风格的协调。二、新颖现代的鲜明个性。因此,建筑整体仍采用庐山景区普遍的低层坡屋顶形式,传统的园林式布局,而使用新的造型组织形式和大量传统材料,体现建筑和谐的美学艺术。在屋面形式的选择上,采用坡屋面为主,以达到排水快、渗漏少的目的。由于建筑整体的“之”字形布局,建筑总长两百多米,我们采用流畅的屋脊线,而通过建筑与地形的巧妙融合,屋檐的重叠伸展,使建筑完美的融合与环境之中。屋檐及山墙檐口挑出外墙较宽,一般达750~800mm,以避免雨水淋湿墙面;少量设女儿墙的屋面内天沟除采用明排水落管外,鉴于女儿墙的泛水和顶部是雨水最易渗入墙体的薄弱部位,因而全部使用涂塑铁皮进行遮罩和封闭。在建筑立面上,由于采用了现代的单元幕墙系统和整洁清晰的立面线条,建筑的造型充分体现出时代感。而石材瓦屋面、毛石基座、墙面颜色等民居颜色的同时使用,又令建筑带有浓烈的地域气息。
3.5景观——对地形的呼应在酒店景观设计方面,采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利用山间溪流营造水系,结合酒店景观服务廊道,形成回廊九曲,庭院深深的效果,正是“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形成“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通过组织建筑出入口、室内空间和室外景观,为建筑提供舒适的使用空间,组织室内的外部景观是其中的重点,而门窗、露台及庭院的使用为其提供了条件(图4)。场地标高依据地形总体走势,设置0.3%~15%的坡度,且设有排水系统,便于场地内排水和防止积水。依据场地地形,入口大堂为最高点,大堂室内标高为5.500相当于绝对标高916.000m。室内与室外自然地坪的高差(主入口处)600mm。大堂与客房围合而成两个内院,内院采用平被式竖向布置,便于景观与建筑紧密结合。为遵循“人往高地走,水向低处流”的自然环境规律,在设计中全方位的以排为主、以防为辅、排防结合的防水设计原则,完整建立从屋面至地下的排水系统。由于环境湿度大和排水量不断蒸发,设计对房屋防潮的注意力大于防水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十分独特的。场地内建筑两侧山坡上新砌两条排洪沟,排洪沟宽0.8m,深0.2m;排水高度每隔2m设置跌水或陡槽。设计中在外部标高大于内部标高的用地边界处,设置高于区外标高0.6m的挡土墙,并在挡土墙外侧设置排水沟。车行道路路面纵坡坡度结合庐山道路实际,坡度介于6%至15%。在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坡度大于8%的步行系统设计室外台阶。
4结语
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核,以现代规划理念外科医学论文推动风景名胜区酒店的选址与布局,以现代空间手法表现酒店的景观与形态,强化地域特色,实现风景名胜区酒店的发展。
作者:游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