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对城市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了农村。当前虽然对农村环境技术研究有些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大缺陷,相关的科研人员素质低下,科研力量薄弱,比如对农村环境如化肥农药的应用现状、使用的基本规律缺乏实证分析,由此也就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环境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财政资金缺乏,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的经费投入少,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高、精、尖的环境保护技术,其结果是不能有效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
2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乡镇企业的发展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改变了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这些乡镇企业大部分是城市企业或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行业和产品转移到农村的。当前,我国经济欠发达的某些地方,当地政府急于发展本地经济,招商引资、投资项目,但是又没有条件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污染小的产品,只能接受发达地区淘汰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而发达地区或城市企业在转移这些技术、设备、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将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同时转移,由此造成了转嫁污染。乡镇企业的特征为技术含量不高、规模小、资金受限制、对环境的影响大,因此对环境难以进行防治,并且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和严重的破环生态环境。另外,城市环境治理力度大与农村,一些污染型的大中型企业由城市转迁于农村,虽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3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3.1树立和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就要求广大干部和农村居民行动起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农村的居民,要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一是政府部门要起主导作用,定期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到乡镇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理念。此外,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开设专栏,印发宣传资料、环保手册,可以挂环保教育宣传条幅,以强化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二是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强化农村居民对垃圾污染的认识,了解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自身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素质。三是积极鼓励农村居民开展环保科技创新,发明环保技术和强化环保意识,其目的就是减少农村环境污染。四是政府可以派专业的环保人员深入到污染严重的农村,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勘察、研究和分析,给当地农村居民提出可行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议。
3.2大力发展和推广生态农业
在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和倡导生态农业。生态农业要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配方肥和新型肥等有机肥料,科学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或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选择使用可降解的农膜,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够保护,而且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防止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3.3构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农村生态环保问题要提上重要日程,要解决问题,就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把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的专项资金列入省市县的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环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立垃圾统一集中填埋场,通过市场运作、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大力提高农业垃圾清运率、回收率和处理率。农村生态环保资金专管专用,对重点的污染减排、污染治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实施项目管理。加大对农村环保技术的开发研究力度,采取投资补助和政府财政贴息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融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逐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和社会为辅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多元化新机制。
3.4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政府和职能部门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推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制定考核办法,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二是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措施到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充实基层环保力量,设立基层环保机构,在行政村成立环卫队和环境信息员,逐步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配备环保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建立环境检测评价体系,定期发布有关环境质量信息,着力提升监管水平。
3.5防治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乡镇企业产生的“三废”要严格做到达标排放。在引进项目审批过程中,环保部门要严格把关,凡是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项目一律不建,审批项目时,要聘请专家做环保论证,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为低能耗、有高科技含量、效益高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乡镇企业开发的产品利用新工艺、开发新技术或者绿福建职称色技术改造,从工业源头控制污染、减少污染,力争做到废物资源利用最大化,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作者:王利敏 周美娟 单位: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相关专题:课程体系构建 固定资产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