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实践探索 -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实践探索

时间:2017-02-18 13:22:01 来源:论文投稿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由此,让笔者联想到教育,从过去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到如今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立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育也在不断探寻一条生态之路。笔者认为“生态”的教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当学生呈现出自我需求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不强烈、遇难无法解决时,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的合作者。生态课堂,是还给师生一个共同成长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常态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实有效。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中,本人以“顺应学生原生态思维”的方式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有效、深刻地学习语文。“顺应教学”即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思维、认知方式等特点的情况下,以创设有效的情境将学生原生态思维充分地展现出来,再根据学生思维的共性进行系统教学的一种方法。以下笔者谈谈在教学中“顺应”而生的生态课堂实践。

一、主题应时——深化探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就是生活。课堂又何曾不是?但不知什么时候,课堂被从生活里抽出,异化为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课堂必然是抽象的课堂,远离孩子世界的课堂,远离孩子情感的课堂。语文教材给予教师课堂教学的依托,作为教师我们会将教材与生活勾连,给予学生生活化的课堂,教材价值凸显,学生的习得也是丰满的。教学内容顺应当前时段主题,贴合的情境感召着学生进入主题,研究主题,从而深化主题。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第二单元的课文《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苏教版安排课文有其合理的规律:开学后9月10日教师节,第一篇课文是和节日主题相吻合的,之后的几篇与秋天相关。第二单元则与国庆相遇,可进行爱国主义题材单元教学。然而2015年秋季这个学期开学有着这样一些特殊情境:1.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举行阅兵仪式,全国放假;2.如今开学后秋天的特征并不明显,按照顺序开学第二周就要教秋天的文章;3.中秋节在9月27日,而《但愿人长久》一文却安排在了开学第一周。因此种种,我对一、二单元的教材进行了重组,应时教学。9月10日教师节。节日中,我们一起开启了《老师,您好!》课文的学习,在教师节这一天,在鲜花装扮的节日氛围中,学生习文时内心对老师的敬重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朗读更深情,表达更真切。之后,我开启课文《古诗两首》《秋天》的学习,此时学习,秋意渐浓,应时恰到好处。古诗与现代诗歌,古今比照领略宜人秋色。再后,中秋节时教学《但愿人长久》,在节日的情境中,学生走近苏轼,走近苏轼当时的内心,感悟文本的真情。如今很多教师也在尝试进行重组教材,依据主题的,依据题材的……不管重组的依据是哪一种角度,都应顺应学生的生活时代情境。在生活时代情境下的语文课堂,学生情感更易投入,也更能深入主题的探究中真实习得。

二、思维应景——比较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有着自我的教学思维,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也有其独特的学习思维。我们常常说不要用大人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有其独特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顺应学生的思维,则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在教学“侍弄”一词时,一名同学读成了“待弄”。读错改正不就完事了吗,然而我认为学生读错是将“待”和“侍”混淆,要能让学生发现错误原因,则能在学生课后自己阅读时起到警示注意作用。于是,我抓住错误不放,问学生为什么会读错,学生们将两字形似而一笔之差的特征找了出来。这样就够了吗?自然不够,此时,学生们的思维正沉浸在两字之中,应思维之境,我进一步点拨:为什么“侍弄”的“侍”是单人旁,而“等待”的“待”是双人旁呢?其实当时问题一提出,我自己也蒙了,真是从来也没有了解过这两个汉字的造字情况,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呢?但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却在我的问题下积极思考,回答纷呈。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种答案是:“等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一个人需要等待另一个人,两人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所以“待”是双人旁;“侍弄”是对一个人的服侍照顾,那个人的地位显得比较特殊,所以“侍”只留了一个人。多么智慧的理解啊!课后再回想,也许这题不需要刻意让学生知道造字的方式,而是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这样的理解才能更加持久。在学生自己的思维之中探究学习,学生习得是充满个性的,收获更是多重的。

三、内容应疑——发现探究

生态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思维的质疑为抓手,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予学生方法,让学生以法拓面,从而促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此为生态课堂之重。教师在课堂中抓住生成问题资源进行的解疑指导过程。例:在教学《天鹅故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您老喜欢打猎吗?’这句话为什么要加‘老’,直接说‘您喜欢打猎吗?’不就行了?”一问激起学生们争相阅读此句,我也不制止,读着读着,学生们就发现此句加“老”有两种读法:①您老/喜欢打猎吗?②您/老喜欢打猎吗?我追问:“两种读法,‘老’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再读再思考纷纷明白:前者“老”表示对老人的尊称,后者“老”表示程度副词很、极的意思。教师此时就此质疑进行了剖析:“一个字有多种意思,意思不同对句子的表达上也有不同。我们要弄清楚,可以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这个字的意思。那么在这篇课文里,应该是哪种读法,哪种意思呢?”学生对文本前后进行了分析,最后确定:前者“您老/喜欢打猎吗?”的读法。学生说:“因为作者第一次到访老人的家中,不可能看到挂在墙上的猎枪就确定老人非常喜爱打猎,而只能是猜测老人可能喜爱打猎。所以‘老’在这里是对斯杰潘老人的尊称。”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探究,明晰解疑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心留在课堂,知识也会深深扎入学生内心。顺应教学,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智慧地应时、应景、应疑调整教学主题、内容、方式等,让学生在“自由”的生态课堂中,收纳属于自己的医学论文格式“生态”学识。

作者:汤皎丽 单位:江苏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实践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924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财会论文网 采购成本控制论文

相关论文

腹部外科编辑部

论文百科2017-03-25 18:03:58

北京著名老中医

论文百科2017-03-28 09:02:50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首都医药》 《语文教学通讯》 《炎黄春秋》 《当代》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农村成人教育》 《辽宁体育科技》 《课外生活》 《当代广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