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治理建议 - 宗教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治理建议

时间:2017-02-18 02:26:2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甘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面积1415.2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5%,沟壑密度2.4km/km2,至2014年底,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2.5%。全县生产总值4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人均产粮为323kg。近十年来,甘谷县坚持“一面坡、一道梁、一座山、一条流域”的规模治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绩突出,但面临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干旱缺水林草涵养水源能力低、土壤肥力低、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依然严峻。通过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编制规划、开展试点、强化管理、加大投入等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甘谷县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1-11

内辖15个乡镇411个村(居)委,总人口63.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6.45万人。属渭河中上游,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县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山区属秦岭山脉西延部分,北部山区为六盘山余脉,渭河两岸为冲积平原。主要支流有散渡河、西小河、藉河。海拔在1320~2716m之间,相对高差1486m。全县境内植被稀少,只有在南后山有天然林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水土流失面积1415.25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9.5%,沟壑密度2.4km/km2,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000~10000T/km2•a。境内年平均气温10.2℃,无霜期187d,年日照时数2131h,日照百分率48%,太阳总辐射量475kg/cm2。年平均降水量473.1mm,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60%。虽然甘谷县近十年来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除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外,化肥农药污染、水体污染、农业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成为生态环境的新问题。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1资源贫乏,人地矛盾突出

全县无可供开发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山多川少,山高坡陡,除渭河河谷外,全部为梁峁沟壑地貌,共有大小沟道5671条,沟壑密度为2.4km/km2。全县8.42万hm2耕地中,山旱地7.49万hm2,占88.9%,其中:坡耕地3.51万hm2,占41.72%;25°以上的坡地达1.2万hm2,占14.25%。土壤又以黄土母质为主,极易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全县有人口63.0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392人/hm2,渭河川区达1054人/hm2。人均耕地仅0.11hm2。由于人多地少,导致过度垦植,破坏植被,全县垦植指数为53.2%。

1.2干旱缺水、林草涵养水源能力低

全县河流为季节性河流,经流利用率低,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多年平均降水为470mm,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年内多集中于7、8、9月,年际由于森林覆盖度低,水源涵养能力弱,加上大气环流的影响,年年都要有连续120d以上无有效降水的记录,干旱年份降水量仅为300mm。严重的干旱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山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河水季节性断流。干旱缺水是甘谷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限制因子。全县林草覆盖度为22.21%,而且天然林仅0.36万hm2,比例低、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人工林面积1.54万hm2,呈零星分布。

1.3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

山高坡陡,降水集中,林草覆盖度低,黄土母质抗冲能力差,是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4.15万hm2,占总面积的90%,每年流失表土98.29万t,流失腐殖质24.57万t,相当于流失2.57万t尿素、18.8万t过磷酸钙、54.44万t硫酸钾,导致耕地肥力下降。除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外,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生产建设项目如修路、采矿、制砖等项目中开山挖土、弃土、破坏植被等。

1.4农业生产基础脆弱,地方财政投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

甘谷县农业生产为雨养型旱作农业,俗话说的靠天吃饭,干旱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受水资源等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有限,农业生产的基础脆弱。再加上甘谷县一无资源二无工业,财政收入少,地方财政投入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

1.5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导致化肥农药用量急增

近年来,由于家用牲畜的减少和畜牧养殖的规模化、专业化,带来农家肥产量的减少,同时施农家肥需投入的劳动力强度大,也导致农家肥料用量减小,相反化肥农药用量急增。化肥农药的大量应用在消灭农业病虫害、促进作物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土壤板结、土壤退化等问题,又导致对化肥使用量的追加,形成了对化肥使用量与土壤肥力下降的死循环。

1.6农用地膜造成白色污染

农用地膜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其回收率低、不风化、难降解、入土百年不腐,特别是超薄农用地膜的大量应用,污染土壤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白色污染。

2几点治理建议

2.1编制规划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涉及农业、水利、林业、畜牧、能源、扶贫开发、农综开发、土地整理、新农村建设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的路子,科学制订生态环境治理规划。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坚持全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保护治理与开发发展的关系,把保护治理成果与开发利用科学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坚持以防为主,突出非工程措施,处理好预防与治理的关系,突出生态防护;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与防灾减灾等规划衔接;要体现清洁型流域的治理理念,防治地下水污染。

2.2开展试点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小流域,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为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强化管理

要提高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态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乱倒垃圾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切实加强沿沟沿路森林植被的保护和培育,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耕作和开发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加强农药、地膜市场管理,减少剧毒农药与超薄地膜的用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可降解地膜。

2.4加大投入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市场化运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接省上项目,如新农村建设、水利“六千”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落实市县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

2.5强化监督执法

要结合《水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国策宣传教育行动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专项行动,强化监督执法,依法保护治理成果。把水保预防监督执法纳入农村工作范畴,按照“三份治,七份管”的理念加强对小流域封禁管理,实行封山禁牧、舍施养畜;加强水保执法监督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减少人为形成的水土流失;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巩固治理成果。

参考文献:

[1]卿太明.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论文集[C],2003.

[2]世界经济期刊徐国梅,赵青.生态环境恢复对策和保护措施初探[A].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3]冉大川,吴永红.泾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方略刍议[C].水土保持研究,2003.

作者:宋龙生 单位:甘谷县水土保持局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治理建议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6794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化探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影像技术》 《实用糖尿病杂志》 《苏南科技开发》 《管理观察》 《中国质量》 《南方园艺》 《绿化与生活》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