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典型的特点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破坏。对如何权衡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利与弊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开发与利用中注重文化遗产地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既保护好文化遗产,又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弊权衡
中图分类号:F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09(2015)21-0109-01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范围内对遗产保护的重视发端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各国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文化遗产日等方式来加大对本国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这些利用方式使得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与知名度有所提高,也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2002年后我国先后两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6年文化部颁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颁布《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出台。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充分显示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
(二)“文化遗产日”的推行,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从2006年开始,我国每年认真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每年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其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通过举办展会、论坛、讲座等活动,提高了人们群众的保护意识。
(三)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首先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企业以及个人等各种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吸纳各类资金。同时积极开展国际范围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利用国际组织资金援助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四)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法不断丰富
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来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这些方式主要包括在文化遗产地开展文化旅游,通过旅游效应带动经济的发展,再利用旅游业发展获得的经济收入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丽江古城在这方面就做的比较突出,形成了著名的“丽江模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的产业化模式还包括开展节庆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建立文化遗产主题公园等方式来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
(五)民间组织积极发起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
各类保护文化遗产的民间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集中智慧,促进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如2009年1月在北京市举行的中国民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题成果大型研讨会,就是民间组织积极发起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
(六)民众自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自觉性与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如在汶川地震以后,羌族的同胞参与到了碉楼和村寨的抢救和修缮。2004年,贵州黎平县侗族乡村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雨桥”在洪水中被摧毁,当地500多名侗族群众自发地从洪水中抢救回桥的大部分构件,使风雨桥最终得以修复。
三、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一)建设性破坏
1、新农村建设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盖新房建新村,使一些古建筑和古遗址遭到拆迁以及破坏。村里的年轻人受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以及现代文化的影响,将传统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生活方式以及建筑景观视为落后的文化加以摈弃,这难免会造成对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的影响。2、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影响。国家的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的推行也是造成文化遗产破坏的原因之一。如三峡工程的修建,就使得一些清末民初的民居建筑、早期古脊椎动物与人类化石遗址、明清墓葬以及一些题刻、碑文遗产被淹没。
(二)保护性破坏
1、旅游业的过度开发。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加,完全没有考虑到遗产地的环境容量以及景区的游客承载量,从而造成了文化遗产地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过度商业化现象、以及游客对文化遗产本身的破坏。此外,有些地区对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没有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在遗产地进行无序建设,从而对文化遗产地的景观生态以及审美价值造成破坏。2、高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的破坏。近些年来,随着对一些石窟遗产、壁画遗产以及古文物的开发,使得这些遗产地、博物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为了使游客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景区往往会利用现代光照技术或其他高科技手段对景区进行“装饰”,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也难免对遗产以及文物造成伤害。3、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在加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以前,对风景区、名胜古迹、森林公园以及文物等的管理一直实行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政出多门的问题一直存在。直到现在很多的文化遗产地既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A级旅游景区又是名胜古迹保护区等,各种各样的头衔使得在保护与管理的时候就会出现混乱,权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四、结论与讨论
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又出现了弊端。现阶段,我们必须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利弊权衡。由于文化遗产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这就交通经济论文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比开发利用要更加重要。此外,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服务价值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护与开发中获得双赢。
作者:于杰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相关专题:创造性思维训练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