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留给了我们无数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包括一些文人雅士创作的翰墨丹青。正是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字画,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也为乐于鉴赏、收藏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但书画作品一般创作于绢或纸上,既不耐水火,不耐日照、潮湿、虫鼠、病菌、灰尘等的侵蚀破坏;又是绵软物质,易褶皱、破损,易退墨跑色。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作品的作用及对其生命延长,则须通过精湛的修复技艺来维系。历来就有“不遇良工,宁存旧物”之说,可见这种技艺的重要性。几千年来,在先辈们的不断摸索研究下,书画修复技艺已经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修复流程。然而作为一种特有的传统技艺,一直以来都延续着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在这样的技术传授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技术的缺失和个人手法的差异,且修复技艺还需要掌握若干有关色彩学、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克服这种局限性,在高等教育的引导下,对传统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发挥群体智慧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将传统技艺与高科技相结合,从而使古书画修复保护达到高效化、科学化、现代化,让优秀的书画作品流传得更久远。
一、数码影像系统的引用
每一幅需要修复的古字画,在修复之前都要在作品旁摆上易于测量的尺子并进行拍照,以便对作品的尺寸和原状有个一目了然的记录,以便于存档和后续工作的进行。如果送修的是一幅破损或污迹较严重的古书画作品,则须将作品原状及拼对成形后进行拍照记录。再将碎片按一定顺序进行编码排序拍摄并存档,在修复过程中可以拿出来对比检验。并同送修者一同核对所修复的古旧书画的材质、类别、破损情况及作品尺寸、创作时代、名称、内容、原作作者等用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将核对后的详细情况用图文形式按比例缩小打印出来,让送修者签字后拍照片留档。等到所有修复工序完成之后,再次拍照存档。将修复前和修复后资料照片结合,形成对比欣赏和检验不足之处。
二、计算机和一些相关图像处理软件(PS)高清显示屏等的应用
对要进行装裱修复的书画作品存档后,紧接着就要根据书画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可以先利用计算机对所需修复的作品进行模拟修复。根据原作的画心现状和送修者提出的修复要求,在电脑中进行模拟拼接、调色、染色、修补破洞、接笔、装裱品式、镶料颜色、图案等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确定最终实施方案。这样既方便工作人员讨论修复方案,又可减少收展原作的次数,减轻对原作的损伤。如送修的是一幅属于珍贵的且破损特别严重的古旧书画作品时,修复人员可以在高清晰度的显示屏上任意放大局部,对画心的特性及破损情况进行科学的诊断与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揭裱修复方案。对那些已解决的复杂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将拍摄的书画作品图像和相关资料传输在网上,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探讨,决定修复方案。既能提高古书画确诊速度,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其的二次破坏,还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引入计算机影像无疑对书画的揭裱修复保护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学地超越了传统的经验技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还可以在局部上很好地应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在古字画破损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书法内容缺失较严重的情况下,只剩下某个字的某一点笔划。这就对书画的修复填补造成一定的难度。我们就可以先通过网络和一些文献记载先查找相关资料,确定大概内容和形体结构,扫描到电脑里,运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模拟修复,制作修复方案。然后进行影印对比填补缺失部分,从而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还原其真实面貌,修旧如旧。
三、书画装裱机的应用
确定了修复方案,就该进行实际操作。提到装裱机,好多人觉得就是机器装裱,其实不然。在这里我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传统装裱与机器装裱(简称机裱)的区别。机裱就是利用胶膜对书画画心和裱料进行粘合,不可以进行二次揭裱;而传统装裱在整个装裱过程中所采用的都是纯手工制作的浆糊,具有可逆性,可反复数次揭裱而不伤画心。我这里所说的书画装裱机它的功效就相当于一个烘干机。在对书画进行修复托心和覆背后可使用装裱机对其烘干,使其加速变得平、展、干、净。在使用装裱机的过程中通过对温度、时间、压力的调节,来控制所要达到的效果。这种烘干效果具有加热速度快、烘干速度快、书画内外保持恒温、变形小等优势。如气候条件的变化经常对画的装裱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画心在修复托心之后都要上墙抻平,如遇天气干燥或通风过大、室内外温度反差大都会对画心的伸缩造成影响,拉力过大或过小,待其未彻底干透时,干湿不均匀了就会拉裂已上墙的画心,二次破坏画心。这时就轮到装裱机发挥它的功效的时候了。但这种机器也存在一定缺陷,如果对其温度调控、烘干时间使用不当,也会对画心造成一些破坏,但这属于人为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四、空调器、温湿度测量仪的应用
对书画作品的修复是要达到精益求精,自然对工作室的环境要求是极高的,如果工作室湿度大,裱件上墙后不易干而易发霉,会造成染色脱色。若太干燥,裱件上墙后容易绷裂,造成裱件损害。如若夏季冬季自然环境无法调控的情况下,就可以通过这些设备来适当调节,合理预防和处理,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打破外部环境的限制。
五、X射线、γ射线系统的应用
这种技术在日本的修复行业广泛应用,在国内还未得到很好发展。日本的科研人员受到不同波长光源含有不同能量这一特点的启发,将其开发应用于日本的修复行业。X射线穿透能力较强,未了解作品的内部结构,修复人员会使用它对书画作品进行拍照,观察画面下隐藏的修补处。红外线有较强的热成像效应,可观察作品表面不同的色彩,更好了解到色彩缺失部分,为修复工作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还可以高分辨率地分析作品的细部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纸张、织物纤维及浆糊颗粒的微观状态。γ射线可用于制作人工老化绢。当作品的质地是老化绢时,可通过这种技术制作纹理相同的人工老化绢。过去,补绢的老化通常都是靠自然风化完成的,这样的老化绢制作时间长,老化程度不易控制。修补绢在高能射线的照射下人工老化,即可以得到强度较差的修补绢。在修补残缺部分时,通过嵌补的方法来完成。人工老化绢,还可以针对特定的作品进行专门制作。这样就极大程度上使修补材料与原材料在质地和老化程度上相似。
除了以上说到的这些,还有很多新科学技术和新工具应用于书画修复之中。现存大部分需要修复的书画,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对书画的损坏程度就越大,也就越难进行补救。因此,通过新科学技术来提高修复效率已经迫在眉睫,而通过引进和利用哪些现代科技手段来推动书画修复、装裱的高效化、完善化,目前还处在一个瓶颈阶段,亟待更多人来研究探讨。要坚持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在继承中求发展,但是也要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继承,行为医学论文更好地推动修复事业的发展,不断地扩大和深化,让更多的优秀作品得以更好保存,流传后世!
作者:张柯 于渊 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