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方性文化列入高校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中国现代文化发展,高校已经不仅仅只是纯粹的教育机构,而且也是文化中心。高校引领区域文化的发展,不仅只是出于高校的地域性,也出于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很多高校所处的地方文化的领域当中,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因为所处的环境是这样的,毫无疑问也不可避免的接受到影响,可想而知文化与教育多多少少也会烙下地域性文化的痕迹。所以,高校应该责无旁贷的将这份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来。将地方文化列入高校第二课堂是对地方文化的一种继承、引领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专业分类的特点及其相应教学计划、内容的设置的专业性、单一性的局限,忽视了基础文化素质的提升,导致了不少理科生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极低,把莆仙大戏剧的文化内容摄入教育领域,可以充分的发挥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广泛性,将会推动地域经济,文化,对发展无疑是一个富有意义的机会和挑战。
(二)时代发展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前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西方的现代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人们所认为的独立于的社会的象牙塔,而是成就人生的引航灯和垫脚石。相对于古典大学而言,现代大学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历史使命,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发展地方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不可推卸的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大学的文化、反世俗规的生活方式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常常成为刺激周边社区的载体,同时也是他们赖以骄傲的源泉[2]”。依照这个理论,将地方文化列入高校第二课堂将很大程度上的刺激周边环境,使地方文化一定相应的发展。同时,高校关于地方文化的第二课堂的开展也极大的丰富了高校文化,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使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将地方文化与高校文化与历史使命相结合。
(三)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向着专精方向发展,十分需要高专业性的人才,但是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地方文化不同,导致的企业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差异。广泛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去锻炼自己,充实自己,陶冶自己,这不仅是适应青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改进大学教育思想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的带动高校人才的培养。为了逐渐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障高校学生就业,各高校不得不采取措施将地方文化逐渐融入高校课堂之中,而第二课堂是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课堂的最好的探索方式和实验的实践基地。所以,高校不仅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而且要在实践中对此给予积极引导,热情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智力、财力、场所等条件支持,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现在双休日的丰富的时间资源,使第二课堂变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乐园和成才的摇篮,不断地完善自我,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与应用型人才。
二、莆仙大剧院在实践育人模式中的应用探索
(一)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高校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而轻视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书本理论而忽视实践操作,在科研方面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应用技术的研究,造成我国高校培养地方社会急需实践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3]。在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中,同学之间通过进行交流,把自己跟别人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在讨论和深化的过程中,得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把实质性的问题给客观化的解决,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思想通过深入的交流,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心灵的沟通,必然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事实证明,若只有第一课堂的存在,我们永远也打不开学生的思路,只是局限于课内的文化知识的传递,但是如果有第二课堂的介入,可以摆脱第一课堂的局限性,让大学生介入社会,从实践当中寻找知识,寻找乐趣,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体魄受到锻炼,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新模式
由于第二课堂活动是适用于精力旺盛、活跃好动,兴趣广泛的青年学生,因此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其实,这具有的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推动作用,是发挥大学生素质能动作用的重要途径。德国高校与企业联合,采用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培养出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企业作为高校的实践基地,协助完成实践教学甚至直接负责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4]。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指引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依托莆仙大剧院这第二课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益和有效途径,探索实践育人模式的方法也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需从发展方向、培养途径和开展模式等多层面和多角度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总之,这完全意义上说,依托莆仙大剧院的这种模式,探索出来的实践育人方法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检验医学期刊的需要,不仅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还培养了社会实践能力。
作者:陈林林 林倩 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
相关专题: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答案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