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从传播理念上来说
以受众体验为王,借力新媒体平台首先,注重听众体验,做好听众细分。一些新媒体平台得以在短时间内做到拥有数量庞大的受众,“以用户体验为主”的思维方式是成功原因之一。其中,精准的受众细分又是核心。广播虽然是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但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传媒环境,也在经历着频率专业化的改革。我们可以学习网络电台资源整合和海量信息存储的优点,借鉴“窄播”观念,集中做好受众细分和本地新闻内容的细分。具体到新闻广播受众,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三类主要人群:老年受众、驾车(乘车)受众、新媒体受众。可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以及新闻收听习惯和需求,对节目风格和内容做出调整。其次,与新媒体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网络电台的显著特点就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整合”和类型细分,城市新闻广播要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合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归到对新闻节目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创新,积极发展成为网路电台新闻的内容供应商,借助网络来实现二次传播,要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微电台、新闻客户端等,提供充分的报道内容,真正意义上利用新媒体拓展延伸传播空间。
2.从传播内容上来说
回归新闻本质,探索内容个性化首先,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在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城市电台拥有地域优势,在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时,新闻广播应肩负起媒体责任,与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合力,第一时间为听众提供重要的资讯和服务。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10月7日凌晨1点15分在福建福鼎沙埕镇登陆,宁波电台新闻广播在6点的《晨间早报》第一时间播报了消息。但由于处在国庆长假,又是狂风、暴雨、大潮“三碰头”的恶劣天气,余姚、鄞州、江北等区县多地告急,停电停水,通讯交通中断,城区陷入一片汪洋。宁波新闻广播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派记者前往重灾区余姚现场,采取连线直播方式发回最新灾情,充分发挥了广播新闻的时效优势。气象、交通、旅游、城管、商贸、水电等跑线记者各司其职,不断发回最新的防台抗台报道,城区排涝、市区公交、车站、高速出行、铁路、民航等等百姓关注度高的部门是密集连线。强台风“菲特”期间宁波新闻广播记者采写的稿件近400篇,赢得了听众与行业内的高度评价。其次,注重营造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即增强广播新闻报道的可听性。具体说来,就是在报道中多加入现场同期声录音、实况转播及口语化的播报。广播是听觉媒体,好的广播新闻报道应是现场典型音响、声音和播报内容的完美结合,在这三者中,现场音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关乎着新闻报道生动性的体现、细节的发掘和对新闻事实的还原。如获得浙江省新闻奖二等奖作品《宁波徐戎三村一幢居民楼倒塌,20多小时接力救援被困人员》,有记者的现场口述,救援人员如何搬来枕木做支撑,现场挖机吊起水泥预制板声,对讲机指挥声,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的对话等等,整个报道如身临其境,极富画面感,听众切实感受到了救援的紧张和对被困人员生命的担心。我们知道,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录音报道虽然越来越常见,但能否真正采集到有价值的现场音响并运用自如,恰当地表现主题、传达思想,还需要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掌握技巧,不断提高运用能力。另外,要增强节目的可听性,主持人和记者就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报道语言平实新颖,注重对象感和交流感,以“说新闻”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报道方式与听众沟通。再次,强化新闻节目的编辑策划,提高新闻的解读和评论能力。对报道立意的深度挖掘以及精彩的新闻评论是塑造新闻广播节目品牌和影响力的重要一环。在新媒体时代,独具特色的内容生产已成主流,新闻广播的优势要在新闻的温度、深度和力度上挖掘提升,不能止步于信息的传达层面。
加强广播新闻主题报道的策划能力,从大局着眼,以专业化占领新闻舆论制高点。如广播评论《道德无价也有价》,对宁波余姚用道德积分实现贷款评估的模式村民亲切称为“道德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杂志简介详见
3.从传播方式上来说
注重新闻调查和公益类活动策划,借力新媒体平台提高影响力在众多传播手段中,广播虽只需制作音频,但仍要强化广播新闻的编辑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广播新闻记者编辑应当树立全媒体的报道理念,掌握多媒体技术,将自采广播内容产品化、新媒体化,同时,广播应注重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品牌推广,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的转发和传播、开发手机App应用形成广播节目的二次传播,扩大收听范围。同样的,由于自媒体时代的特性,作为主流媒体的新闻广播,要在求证新闻中大有作为,主动对网络舆情进行调查求证、跟踪选择,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通过求证新闻还原网络消息的本来面目,在求证传播中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性,把握话语权,在求证传播中彰显新闻广播的力量。宁波广播喊出了“打运动战”的口号,就是通过频繁的活动来提升广播影响力,提高广告吸纳能力。通过策划活动,发挥多媒体联动的传播效应。例如策划举办新闻行动,节日活动,公益性活动,相亲、自驾或者与汽车和房地产等公司联合策划各类活动,使新闻广播走向市场,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探索城市新闻广播其他经营模式的尝试。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广播记者和主持人的资源优势,通过活动广告包装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总之,在媒介融合和汽车时代的新收听环境下,城市新闻广播应审时度势,突出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促成与新媒体的融合。同时,借鉴国内外广播发展成功的经验,以开放的视野和前瞻性的传播理念为先导,提高城机电论文发表市新闻广播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探索特色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作者:陶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