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3月8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力衰竭患者,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力衰竭判断标准。对照组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55.6±4.8)岁。患者均为首次心肌梗死发病,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30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在此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实施合理护理干预。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主要为:指导患者合理休息,有充足睡眠时间,保持良好饮食,医护人员及时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且医护人员需注意病患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对症处理。
1.2.2研究组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等,主要内容如下所示。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突发性疾病,往往存在胸痛、胸闷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濒死感。而且心肌梗死者往往存在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情况,积极热情与之进行沟通交流,分析患者心理情况,并予以合理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合理健康教育,详细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效果等,消除患者顾虑,树立治愈信心,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以便减少死亡率。患有心衰合并抑郁症者,往往需要社会支持,所以护理人员需充分调动家庭、朋友等支持作用,使得患者获得充满亲情的治疗环境。②呼吸系统护理:患者往往出现不同程度呼吸频率增快症状。所以需对患者实施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其末梢循环与血氧饱和度。在临床中,呼吸道感染往往导致高龄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此诱因最为常见,特别是在患者并发一些其他疾病情况下,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2]。当呼吸道发生感染时往往出现发热症状使得心率增快,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心脏无法充盈,导致肺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快速上升,呼吸困难,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心肌缺血更为严重。而此类症状则会诱发早期心力衰竭更为快速发展,所以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洁。严密监测体温改变情况,若体温上升则需立即处理,而且注意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而且当患者出现咳嗽咯痰多症状时需协助其翻身拍背,患者若在重病体弱状态下出现痰液粘稠时则应用雾化吸入或吸引器进行吸痰处理,注意患者肺部呼吸音及痰液具体情况,如颜色、性状等,当痰液量增加,颜色呈现黄色,粘稠,则需及时通知医生,应用合理方法处理防止出现坠积性肺炎。氧气湿化瓶及管道需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晾干备用,在干燥环境下保存,氧气湿化瓶在应用过程中需坚持每天消毒处理,湿化液则需要每天进行灭菌水的更换。③循环系统护理:医护人员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检测生理指标变化,如血压、脉搏、心率、尿量等。若血压无法保持稳定,则需每隔10min进行1次监测。而且医护人员需对心律异常具有足够认知,了解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予以仔细监护,及时发现其心律改变,准备好抢救药物[3]。医护人员需严格注意输入患者体内液体类型,限制含钠量,注意保持合理输液量滴速,且需及时获取电解质、血气标本且立即送检使得患者水电解质保持平衡。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超过2级;有效: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超过1级;无效:患者未得到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42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41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42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0.5%,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早期心力衰竭为发生显著心力衰竭症状前,左心室已经出现功能障碍症状,但并未发生显著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症状或只有轻度症状的阶段,此阶段有可能经历数日甚至数年。早期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测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或左室肥厚,经辅助检查有可能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50%或保持正常[4],出现室壁运动障碍现象,向心性有肥厚症状,发生左室功能不全症状存在隐匿性,心室出现扩大及收缩不全情况,其发展速度相比较心力衰竭明显减缓,而且重塑速度也较为缓慢。经研究可知,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国民经济论文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几率较高,预后差,因此良好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劳素银 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专题:医学论文投稿 税收征管规范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