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信息化优化技术优化菌种管理流程,改善原手工管理的不足。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借用大型数据库、显微镜摄像头、照相机等硬件设备,在检验科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菌种管理系统。最终完成菌种管理系统的研发并投入使用,实现菌种归类、情况记录、图像采集、标签纸打印等功能。菌种管理系统对优化菌种管理流程,减少纸张浪费,降低科室管理成本,提高微生物室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微生物室;菌种管理;信息系统;流程;优化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和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使用计算机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跟踪、分析、处理的管理手段应运而生,并逐步扩展到对实验室设备、材料、方法、人员和生物安全等全方位的管理[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温医一院)自主研发的检验科管理系统(以下简称LIS),对实验室所有日常事务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并在提升实验室整体水平、运行效率和规范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LIS,通过设计实现一个菌种管理系统,将微生物菌种的日常手工管理模式电子化,并在菌种管理系统中实现菌种的归类、情况记录、图像采集、留存记录及查询统计功能,从而规范菌种状况的收集和整理、操作的科学和精确,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微生物室运行成本。
1系统设计背景
温医一院为全国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日均送检标本量高达13000例以上,其中微生物标本日均338例。传统方法对菌种的管理仅局限于打印检验清单、手工记录菌种情况、手工登记菌种入册,手工书写标签贴并保存入冰库。管理工作量大,需投入较多人力,且回溯查找菌种麻烦,具体描述缺失。不仅管理成本高,而且不精确、不规范、不科学。
2系统需求分析
2.1功能需求
基于LIS的菌种管理系统应具备维护菌种归类方法的维护,然后要实现5项业务功能,包含菌种归类、情况记录、图像采集、菌种登记、菌种标签纸打印等功能;此外还需提供菌种查询及报表功能。主要需求如表1所示:
2.2菌种处理需求分析
微生物室标本从采集到培养及报告过程普遍需要经历3~5天的时间,其中经手人可能超过3~4人。本系统中将解决各个环节的情况记录、人员记录、时间记录、图像采集以及菌种储存的问题。菌种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
菌种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图像采集和管理软件两个模块,前者主要实现采集显微镜摄像头中的图片,后者提供各项管理需求及图片关联功能。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3.1图像采集
显微镜摄像头选择高性价比、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产品,需考虑摄像头的成像分辨率,能提供具体开发包实现在菌种管理系统中直接调用。
3.2菌种情况记录
微生物室人员将菌种的各项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出常用描述。菌种管理系统根据材料提供各种选项,方便微生物室人员直接勾选,另外提供备注框输入特殊情况。
3.3菌种归类方法
微生物室人员维护菌种编码及编码与多种细菌的对应。菌种管理系统根据细菌类型,自动生成递增的编号。
4系统实现
4.1菌种管理系统实现
温医一院将菌种管理系统嵌入检验科管理系统,细菌记录分为标本外观、镜下形态、培养、生化反应及药敏三大块,并提供单选框、多选框便于微生物室人员录入。菌种的图像采集根据菌种的外观、镜下形态、24h培养物、48h培养物及特殊情况分别提供不同的显示位置,以便微生物室人员更好地观察。菌种的报表目前提供根据编号范围查询,根据留种日期范围查询两个功能,并按需筛选细菌类型。
4.2终端软件开发及运行环境
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11g软件体系结构:Client/Server网络结构:100/1000Mbps以太局域网应用软件开发工具:PowerBuilder8.05系统成效菌种管理系统目前已在温医一院投入使用,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用户界面友好,人机交互良好,操作简单易用。经过多次调整和功能扩展,目前该系统功能包括菌种各情况描述、菌种图像采集、菌种归类、菌种留存、菌种标签纸打印、数据分析及报表统计等。该系统取代了以往的纸张记录,减少纸张浪费,降低了微生物室的成本,加强了菌种的管理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医院的人力成本,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很有利的保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贾海波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