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太原市小店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太原市向南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太原市“十二五”规划的部署,太原市将构建“一核一区三组群”的城镇空间格局,太原市整体上是不断的“向南”推进,小店区作为太原向南发展的前言、太榆同城化的中间地带,在未来五年及更远的时间里,必将获得重大发展,在城市化水平上必定有一个大的提高。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小店区更应该积极发展自己,在农业方面要突破创新,建立现代化的都市农业,与太原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小店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可塑性极强。长期以来,在太原市向南发展的过程中,摆在优先位置的并不是都市农业,而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来推动商贸发展最终推进城市化,整体上是一种从上而下的发展过程,这也是在政策推动下城市发展的一般模式。这样的模式造成了小店都市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不成体系的现实。根据太原市农经信息网显示,2012年,太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初步测算)68.4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9元,增长13.4%;小店区的2012年三种产业经济结构为:2.8:26.4:70.8。由此可见,小店区的农业产值及经济结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城市内科研水平能有效提供技术支撑。小店辖区内有山西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200多家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省重要的科研基地。密集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为小店区都市农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
二、太原市小店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1.认清都市农业对小店区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凡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流现代化城市,先进的现代都市农业都必不可少,例如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已建成自己发达的现代都市农业。小店区发展都市农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小店区优越的农业条件,直接提高本区农业效益;有利于优化本区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有利于稳定太原市的农产品供应,为太原市未来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制定系统的发展规划。杜能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店区都市农业的发展中就表现为小店区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必须依照距离、运费、农产品属性的变化而变化,科学构筑空间布局。通过强化城市生态用地、农业用地和城市发展用地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在保证现有都市农业各形态(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正常运行的同时,为了实现都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小店区各村镇应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先导,以名优特的林、花、果、草、牧、渔生产为载体,在近郊、中郊和边远山区形成具有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功能定位、不同规模的都市农业区,从而构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格局。政府要把都市农业的发展纳入整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之中,通过立法使得都市农业作为城市系统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期存在,在科学性、严谨性的前提下不轻易随着主政者及主政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在功能定位上,小店区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由过去向城市提供单一的食品为主逐渐转移到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型产品上来。
3.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选择恰当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情、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各不相同,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l)偏重生产,经济功能的模式;(2)偏重生态,社会功能的模式;(3)生产、经济功能和生态、社会功能兼顾的模式。太原市小店区如果完全采用第一种模式,则走上传统城郊农业之路,不符合现代都市农业的丰富内涵,不符合小店区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的发展目标;若完全采用第二种发展模式,则会忽视农业的农产品供应功能,单纯为了生态环境而发展都市农业,不符合小店区生产力发展的现状。综上,小店区只能选择第三种模式,既符合当前小店区生产力发展状况,也符合小店区未来的发展定位。
作者:郭世勇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