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17-02-14 01:10:54 来源:论文投稿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所实施的一个较为普遍的人才培养实践规范与操作模式。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指导下,高职教育机构或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活动规范与操作样式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具体活动。这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具有全局性与系统性特征的重要工作事项,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一般来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的模式为主。这就是说,高职教育应该根据高职教育理念来实施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与环境来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职业人才,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个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分析

1.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被忽视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被大大忽略了。于是出现了片面重视高职教育的高等特性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从而造成了高职教育中的“高”与“职”关系不够科学合理,还出现了模仿高等教育的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也无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被忽略。一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了重视其职业教育的属性,反而又陷入到另外一个极端当中,即轻视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正确把握并处理好高职教育中的“职”与“高”的关系,它主要倾向于一种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一些高职院校沿袭了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要求。

3.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模式有待改进。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了重视学校而忽视企业参与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工与学的严重脱节。这是因为不少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工与学关系把握不到位,致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实施都无法与企业建立一种应有的牢固关系,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也缺乏有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让工学结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原则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走校企合作之路,让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合作关系,并让高职教育具有开放性人才培养特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切实搭建起一个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为校企合作建立一个配套的管理与保障机制,确保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就是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以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下,还需要做好相关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安排工作,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教师只是作为教学辅助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与否作为原则,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

3.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切实重视起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并兼顾高等教育属性,不仅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还需要依托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管理平台,努力建立起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让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较高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1.搭建一个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平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最大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出具有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职业人才。那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为这个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尽快搭建一个合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管理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真正服务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管理平台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要求,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突破教学资源局限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平台,它可以为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让校企合作获得一个有效的法律保障,还可以为高职教育制定一个行业标准,引领职业教育走向更为规范化的发展,并让一些校企合作政策与机制得到切实的实施。此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要根据社会与企业对于职业人才的需求来实行订单式培养,让校企双方通过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赢。

2.构建一个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课程体系。这就是说,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发,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有效的实施框架指导。具体来说,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生成依据,并切实利用好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来为学生搭建一个职业能力提升的框架,并根据学生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对高职教育的职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当的修正,让其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业课程系统与基础课程系统的有机融合。

3.建立一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高效教学团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其教学改革目标就是要让高职学生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来进行学习。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强化高职课程的工作化管理,让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既在学习中工作,又能够在工作中学习,这种学习与工作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突出了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教学改革目标。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建立一个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充分发挥出职业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他们成为高质量的教学团队。这是因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离不开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努力配合好各种教师准入制度,明确高职教师的工作经历与技术职称要求,并进行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改革,还可以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认证制度,让高职教师工程师化,企业的工程师教师化。这样,高校的高职教学团队将可以真正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贡献出巨大的积极作用。

4.建立一个具有工学结合功能的实训基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需要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个校内校外的实训基地,因为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得以实施的有效物质载体。那么,高职院校就应该依托实训基地来开展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让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实效性特征充分显现出来。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依托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来让校企共同搭建一个实训基地,并建立一个配套的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机制。

作者:林少雄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55339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资产管理软件 卫星有线电视系统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水利建设与管理》 《文山学院学报》 《生理学报》 《时代影视》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孔子研究》 《探秘》 《解放军护理杂志》 《新经济导刊》 《今日中国论坛》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