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分类
会计信息失真所引起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多的倾向于行政责任的处罚,表现形式就是罚款。刑事责任的处罚设立的门槛相对过高,所以很多时候简单的会计信息失真并不会触犯到刑法。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考虑,可以更好的制约管理层的是民事责任的处罚,因为民事处罚往往都可以把管理者赔的倾家荡产,相比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来说,民事责任更加有约束力,可以很好的制约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民事责任现状
民事责任中的责任主体和范围都不是很明确,证券市场的一些法律规定,还有对受害人进行的民事赔偿责任都不是很完善,在我国民事赔偿的制度明显的还有所欠缺,不是很完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证券法》中也就是对违法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了责任条款的列举,并没有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投资者的利益问题。第二,从照顾说明书的披露来说,一般也仅仅是对于报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进行三十万到六十万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是三万到三十万的罚款,法条中并没有详细的说明应该对投资者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该做具体的法律责任的界定,我国目前并没有十分详细的规定。第三,虽然我国现行的证券法规定,违反信息披露规则要负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是规定都十分的浅显,怎么界定、如何追究、怎么惩罚等等问题,都没有十分详细的解释,给具体的司法实践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第四,如果是涉及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就存在共同诉讼的情况,很多的中小投资者分别分散,肯定会增加诉讼费用的成本,具体实践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败诉,投资者要承担律所的诉讼费用,这将进一步的增加了权利人的负担。所以在民事责任方面我们还应该规定更加详细的法律条文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三、完善上市公司会计失真的民事责任建议
民事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和契约责任,如果是侵权责任则应该要求有侵权损害的事实,侵权责任适用范围是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且侵权责任的承担范围不限于本人,也可以是他人。如果是契约责任则违约的赔偿是以违反合同的事实为标准的,当事人之间是存在合同的,违约责任是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的,且违约责任主要是由违约人自己承担的责任。根据以上表述说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损害事实、违法行为和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违约责任需要投资者和被投资者有契约的关系,而一般的会计师、管理人员之间是没有契约关系的,这显然不利于对中小股东的全面保护,所以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将民事责任的性质定位侵权责任会更加适合。关于民事责任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扩大责任主体和请求权主体范围,一方面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民事责任的主题范围扩大到不仅仅只是包括高级管理者和主要的责任人,应该还包括公司的发起人、主要的股东、公司的经营负责人、会计机构的主要责任人等等,责任主体扩大的同时,我们应该相应的扩大请求权的范围,将请求权的主体明确到因为虚假的会计信息而导致损害的人。
(二)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制定严惩制度,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手段具体的有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的粉饰、各种动机行为的粉饰,为了进一步的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我们可以分别就信息失真手段的种类进行区分,然后进一步制定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约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
(三)明确规定举证责任的倒置,目前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并不是一个股东就可以完全举证的,很多时候由于证据不足,还有即使收集到相关的证据,但是又达不到法律规定的立案标准,从而还是间接导致了立案难,且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果明确了举证责任倒置,那么就好像给管理层施加了一部分压力,同时也大大减小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四)缺乏股东集体诉讼代位制,股东集体代位诉讼是如果因为上市公司的董事或者高管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若有一名股东感觉自己利益受到了损害向法院提起诉讼,则他就是代表公司的所有股东和高管提起了诉讼,这样不仅仅是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而且也保护了其他受损的股东的利益,但是在我国并没有规定这样的内容。因此,除了对会计造假的管理当局施加刑事和行政处罚,主要还应完善民事责任制度。虽然中国的证券法已明确规定证券市场民事赔偿的原则,但重点应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完善民事责任,特别是强制侵权人赔偿损失。
作者:卢孟秋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