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收治的女性恶性肿瘤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6.17±9.30)岁;受教育年限8~20年,平均(9.92±2.67)年。干预组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6.53±8.90)岁;受教育年限8~20年,平均(9.75±2.53)年。入选对象经临床诊断,其中乳腺癌者45例,卵巢癌者30例,宫颈癌者24例,宫体癌者例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筛选标准:(1)年龄16~70岁,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拟进行化疗的住院女性患者;(2)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的患者;(3)卡氏体力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60分;(4)预期可存活6个月以上;(5)无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6)患者同意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3.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化疗的整个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每次化疗前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化疗的详细过程以及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指导患者对自身疾病正确看待,了解恶性肿瘤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减少无阻感;(2)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构建正确的认知模式,指导其掌握行为训练程序,进而改变在恶性肿瘤诊治、恢复期间的不良行为、认知和躯体症状;(3)音乐疗法:为更好地克服患者的不良情绪,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一套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的音乐处方,向患者免费发放下载好音乐的MP3,为避免影响同病房患者休息均使用耳机,于每天清晨起床后和夜间睡觉前,分别聆听古琴、古筝、竹笛、竹箫弹奏曲20min,调节音量40~65分贝;(4)心理疏导疗法:每周组织1次集体心理支持。利用讲座、互动讨论的方式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调节,之后收集患者个人资料,对可能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个人心理疏导3~4次;(5)支持疗法:每周1~2次,每次约25min,主要为倾听患者主诉,根据其表达出的疑问、不适、不良情绪进行具体回答,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4.观察记录指标: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分别进行双盲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汤旦林(TDL)生存质量量表,其为简易生活质量调查表。向患者发放TDL生存质量量表,讲述具体填表方法,由患者独立填写完整后当场收回,统计问卷信息,问卷有效率100.0%。TDL生存质量量表共15项,覆盖患者身体、心理、健康意识等生存质量的5个主要方面。每项得分1~5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方差齐进行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干预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与自身干预前相比,身体、尽职能力得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社会、自身健康意识、TDL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身体得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自身健康意识、TDL总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尽职能力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3]。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将由2000年的1500万人提升至2015年的200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0%[4]。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恶性肿瘤患者的存活时间逐渐延长,但同时还应当重视其生存质量。研究显示,心理行为的干预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帮助有明显效果,但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5]。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已逐渐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显示,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自身健康意识、TDL总分与自身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得分均明显提高。这提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应用心理疏导疗法通过集体性活动将患者从过度关注自身病情中转移出来,同时对焦虑抑郁严重的患者进行单独疏导,提高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应用支持疗法增加日常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到时刻被关心照顾,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心理、自我健康意识;患者在清晨起床后,极易出现心情低落现象,此时安排其聆听轻音乐可平衡人脑中多巴胺的分泌,使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患者在晚上临睡前由于治疗、病情发展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导致失眠,此时聆听轻音乐可使患者身体韵律调整至熟睡时的韵律,快速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但本研究还显示,心理护理干预未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尽职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如今由于人们对于恶性肿瘤的认知存在有一定的偏差,对于化疗有过度的恐惧感,未能认识到化疗患者也能够过正常人的生活,因此社会没有给恶性肿瘤患者更多的尽职机会。提示在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还应当对其家属和公众加强恶性肿瘤方面的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对于患者的尽职能力提高并不明显,应当通过加强恶性肿瘤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为化疗患者提供更多的尽职机会。
作者:刘焕霞 周勤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