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影响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不利与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受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回落态势,虽然前两个季度经济增长连续下滑,但仍保持在预期目标之上,三季度在各项政策措施和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共同带动下经济增长出现回升,四季度继续保持回暖态势,工业经济运行整体较为平稳。从2014年的整体形势看,国内需求中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可能会削弱工业经济整体回暖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投资规模有所回落自2013年年初至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从增长21.2%逐步回落至20.1%,在经历了8、9月份小幅回升后,四季度受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累计下降到全年的19.6%。从结构看,制造业投资下降明显,各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均低于总体增速。同时四季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有所下降,较上一季度的平均增速回落了2.1个百分点。虽然在中西部铁路、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与鼓励,但产能过剩短期难以解决,供需矛盾、工业产品价格增长于负值区间,使得企业很难获得高利润率以开展投资活动。另一方面,受高负债率、高资金成本的影响,企业贷款规模受到限制,投资的后续动力不足。以铁路为例,2014年铁路计划总投资为6300亿元,较上年计划数减少200亿元,这将带动其他行业的投资和增长相应减少。2.消费增长动力仍显不足2013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0%,相比上年的51.8%有所回落。投资的贡献率由50.4%上升至54.4%,短期内拉动经济依然主要依靠投资。在外部需求贡献率为负且较去年扩大的情况下,消费贡献率的持续下降反映了短期消费回升动力不足的现实仍会持续。受“八项规定”影响,高档烟酒、高端餐饮等奢侈消费得到了遏制,规上企业中餐饮业增长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从居民收入水平看,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但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略低于GDP增速,收入的持续低速增长导致消费短时期难有明显改观。3.外部经济复苏压力依然存在2014年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将出现好转,但出口企业面临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综合运营成本上升较快和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双重挤压,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仍较大。另一方面,美国QE的逐渐退出,可能导致国际资金从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中大量流出。同时,不排除在经济增长、失业率等经济指标变差时,美联储采取积极措施延缓QE退出步伐,导致大量国际资本进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发生波动,进一步加剧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风险。此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尾部风险依然存在、其他金砖国家企稳回升迹象仍不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6%,比2013年回落0.1个百分点。我国若想实现较高出口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4.环境压力制约经济发展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到29.9天,创52年来之最,且发生范围从华北扩展到了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几乎遍及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南方未采用集体燃煤供暖的地区,也出现各地空气污染指数频频爆表的现象,表明目前我国进入了环境污染问题集中爆发时期,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强,大气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民正常生活和健康安全,以往以工业为主和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5.金融领域风险值得警惕2013年,金融市场中出现了两次重大波动,包括6月底的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飙升至13.44%,以及12月份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各期限利率出现连涨态势,再次突破7%。这一方面是银行资金空转,造成瞬时资金供需差扩大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银行在季末、年末的集中冲业务量所致。但这一现象同样反映出,目前资金的供需关系已能够通过利率进行反映,在地方融资平台受到遏制的情况下,以往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低息放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金融市场的稳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2014年工业经济展望
2013年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这种结构性的利好变化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虽然短期制造业投资存在着放缓压力,但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中西部铁路、城市管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水利、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的等重点领域的建设在2014年的继续开展,改革红利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并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领域投资,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领域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拓展诸如铁路债券、发展铁路建设基金等融资手段,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使得投资企稳的基础和投资对经济复苏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从消费来看,居民收入与就业水平的增加将为消费增长提供重要支撑,2014年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信息消费和养老、健康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升温,住行等消费结构升级继续扩展,这些因素将带动消费增长稳中有升。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城镇化率与就业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助于挖掘潜在的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充分提升消费的增长空间。从外部需求看,2014年1月中旬世行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2%,而对去年的预测是2.4%。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是3.6%,反映出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预期逐渐增强。对我国的出口而言,2013年我国对美国、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一有利局面短期内仍有望得以延续。预计2014全年,国内经济增长将整体延续企稳回升的增长势头,但仍应警惕先行指标的一些变化。从先行指标看,2013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0%,较上月下降0.4个点;2014年1月份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下降0.9个点至49.6,6个月来首次跌破50,新订单指数大幅下降1.8个点至49.8,同样为6个月新低。在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就业、采购库存指数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这一方面是节假日季节性因素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深层次原因是国内需求出现较快回落,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加大。预计全年工业将有望实现10.0%左右的增长,具体预测结果详见表1。从产业增长的影响看,铁路、基础设施领域、节能环保产业、房地产业、汽车业、信息消费领域、现代服务业以及出口导向型产业在2014年的增长将主导工业与整体经济的回升步伐,因此对于上述领域应加强结构升级,引入民间资本,加大研发投入与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活力,对于具备竞争力和研发能力的小微企业进行贴息等手段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技术进步。同时,2013年经济增长高于7.5%的预定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3.5%的目标,宏观调控存在较大的政策空间,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将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资源与生态环境。
作者:肖潇 席凯悦 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