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在介绍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定义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并从持续性、生态性、公益性,协同性以及公平性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环境维度、创新维度、制度维度、利益相关者维度和财务维度五个方面构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关键词: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概述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增长的极限”引起学术界的大争论,导致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今天,可持续发展理论上升到全人类共同发展战略,已普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并推行。从系统角度而言,供应链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没有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其可持续发展状况不仅决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且决定其质量与可持续性。供应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主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基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2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供应链,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论文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将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完善供应链运营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满足顾客可持续地需求,不断提高供应链发展的稳定性、成长性和创新性,同时兼顾与供应链运行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涵。a.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Fairness)。b.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Sustainability)。c.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Common)。按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依据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解析为持续性、生态性、公益性,协同性以及公平性。
2.1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内涵
持续性是指供应链具有持续造血功能,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其发展不能超过供应链内部支持系统及外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供应链内部个节点供应链中宽松和谐的学习及工作环境,完备的激励机制,以及其为各级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等。宽松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可以培养组织成员的持续学习及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持续性的人力资本;持续性的人力资本促使供应链自身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运行效率不断提高。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丰富的培训机会,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组织成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2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内涵
生态性是指供应链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引入绿色经营理念。从原材料选择到产品废弃物的排放及再循环利用,始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置于供应链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通过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手段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供应链所遵崇的文化是绿色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供应链文化所注重的信仰意识、形态价值与规范等,更强调文化的绿色化,要求供应链员工要为保护环境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供应链的技术创新涵盖了绿色创新理念,它强调在技术创新过程的每一步都要贯彻绿色的要求,即不仅要最终生成绿色产品,而且从创新源、R&D投入到设计、制造和销售都要考虑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争取把污染降至最小。与传统技术创新相比,绿色创新具有生态性、人文性和预防性的特点。供应链所倡导的营销方式是绿色营销,它是指供应链产品和服务应实施一种旨在兼顾供应链利益、消费者与市场需求、社会公共利益与环境保护在内的营销方式。如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产品包装上推广“绿色环保标志”、制定包括环保支出在内的绿色价格等。绿色经营理念的引入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以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方式完成,有利于满足环境友好性需求。
2.3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内涵
公益性是指供应链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加强供应链伦理建设力度。供应链伦理是指:供应链及其成员在从事供应链经营活动时一贯遵循的道德准则及价值观。它包括正确处理供应链的环境保护问题、公司改革重组引发的裁员和冲突问题,供应链内部种族、民族、性别冲突问题,员工隐私问题、跨国经营中的贿赂问题,掠夺性不公平、不正当竞争问题,知情者内部交易问题,反托拉斯法问题等。供应链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主动承担起供应链的社会责任以满足法制法规、道德、习俗等社会环境的要求。
2.4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性内涵
协同性是指供应链与竞争对手之间加强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可持续发展供应链的思维方式应从对立竞争思维转变为合作竞争思维,供应链与竞争对手有共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存发展的权力,单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妨碍甚至断送其他相关供应链的生存与发展为前提和代价。
2.5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
公平性是指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应该体现代际公平原则。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当前需要的满足应该以不损害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的未来需要为代价。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应保证供应链所需资源的持续利用及相对稳定的资源基础,应保持盈利的持续增长及运行效率的不断提高。
3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3.1环境维度
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供应链运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围绕这一原则下的产量、销售额和利润等经济数量指标一直是评价供应链发展的惟一标准,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发展等于增长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包括供应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包括供应链对社会、环境、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供应链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是整个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它的运营要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环境、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和良性循环。供应链的长期运营依赖于与政府、顾客、供应商、经销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考察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仅要重视供应链的经济数量指标,更要重视供应链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程度,后者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环境维度主要由供应链的环境意识、供应链的社会贡献、供应链整体形象、供应链的社会责任及和谐度等因素构成。
3.2创新维度
创新性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之一,是供应链打破发展障碍,重新获得活力的重要法宝。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本质上看是供应链的一种持续创新能力。提出技术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因此,创新能力的培育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供应链要转变观念,增强技术创新意识,率先抢占市场份额;其次要加大创新的投入,如研发经费、技术装配投入,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再次要建立适合供应链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各节点企业积极创新;最后,要持之以恒地关注和提升供应链的创新成效,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供应链独特而持久的核心技术能力。这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维度就由创新投入、创新活力和创新成效这3个方面来进行衡量。
3.3制度维度
制度经济学派在新古典经济学派关注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加了制度安排,他们认为经济的组织和控制体系并不仅仅包括市场因素,在任何社会中,决定资源配置的因素是社会的组织结构,即各种制度安排。供应链的制度维度主要有核心能力、管理、组织、文化等方面组成。供应链的制度安排、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形成供应链内合理的分工协作、有效整合供应链的有限资源。供应链核心能力能够帮助供应链占有稳定的市场地位。现代知识管理理论认为,供应链的核心资产是知识要素,知识是供应链组织控制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自变量。供应链所掌握的知识资本的含量和结构决定供应链物质资本的积累及能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要保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供应链内部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学习和创新的供应链文化塑造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以制度创新能力推进供应链随着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和变革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结构和价值观念、文化。在评价体系的制度维度中,本文选取了管理能力、核心竞争力、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和供应链文化作为关键成功要素。
3.4利益相关者维度
供应链与一般的企业不同,他是由所有权分离的不同企业构成,在运营过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维护好供应链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保证供应链长期发展的保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信息共享、沟通交流、互相信任。节点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公平性常常是供应链能够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利益永远是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因此设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于供应链健康、稳定地发展。供应链的高效运营不仅依赖于合作伙伴之间密切的配合,更总要的是节点企业信息共享,构建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是保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评价体系从合作伙伴关系、利益分配、信息共享这3个方面来考察。
3.5财务维度
财务指标是产生最早、至今仍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评价模式。财务指标易于获取、最为简便而且可比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广受青睐。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外在表现之一就是良好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增长。财务子系统是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为供应链财务指标的增长。本评价体系从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信用度这5个方面来考察。
4结论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系统的重要微观单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情形。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应该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通过供应链管理完善供应链运营机制、协调各方利益,提高供应链发展的稳定性、成长性和创新性,同时兼顾与供应链运行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解析为持续性、生态性、公益性,协同性以及公平性,并可从环境维度、创新维度、制度维度、利益相关维度以及财务维度等五个方面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据此可构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小军.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58-60.
[2]吴应宇、于国庆.论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46-49.
[3]朱开悉.企业可持续成长分析与财务成长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6):14-16.
[4]汤亚莉、任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6(7)54-56.
[5]李明生、李炳秀.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商业研究,2009(10)309.
[6]陈耀,马岚.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上海统计,2002(4):36一38.
[7]权锡鉴.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5)23-27.
[8]郭蕊.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维度模型[J].企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2006(2)149-152.
[9]曾樵夫、陈向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9,8(4)61-64.
[10]焦长勇.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探讨[J].软科学.2001,15(3)52-54.
[11]Vittorio,C.Raffaella,M.Giulinao.TowardsaSustainbaleViewoftheCompetitiveSystem[J].LongRangePlnnaing,Vol.32,Oct.1999.519一530.
[12]Jon一Arild,J.Bjonr.Knowledgemanagementandsustainablecompetitivedavnatages:Theimpactsofdynamiccontextualtrai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23(2003),277一289.
作者:王春雨 单位:淮海工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