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校医学留学生群体的特点
我校留学生涉及世界各大洲近50个国家,但是数量上以南亚国家为主,由于生源国家民族众多,其文化差异、受教育水平、汉语基础、甚至英语水平均有不同,因此这一群体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地区文化差异大,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同
我院留学生群体中来自南亚的有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东南亚的有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还有少数学生来自北美和欧洲,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一些国家来的学生受宗教文化影响明显,有些活动和习惯必须坚持,其特点不仅体现在生活习惯上,也体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例如每周定期做礼拜、穆斯林重大节日的庆祝以及在医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女生不可摘掉其面纱等,但是他们活跃,生机勃勃;一些国家来的学生日常学习非常努力,有任何学习中的问题都会向老师及时反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但是其平均英语水平相对差些,对英语授课课程学习相对不利;欧美等国家来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后拓展能力强,日常对学习会有自己的规划,如有的学生会制定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对锻炼身体、上课、复习、休闲、以及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医学内容进行整理、参与医学英文期刊的出版等。
1.2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所差异
由于各个国家基础教育特点及教育发展程度不同,其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与中国学生相比数理化的底子明显薄弱,大部分留学生数理化在中学阶段所学内容浅显,入学后第一学期的数理化课程学习很吃力,考试成绩多数同学很不理想,这样在学习过程之初,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受打击。对于汉语课程的学习,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在来中国前或多或少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另外对于一些华裔学生来说,汉语学习就更容易一些,这对后期接触病人时的学习非常有利。但同时东南亚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又相对差些,有些学生甚至需要把课上老师的英文PPT翻译成本国文字再学习,这就加大了后期在英文授课学习中的难度。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部分学生对考核题型因语言理解而辨识不清,如:不理解各类多选题的划分及含义等。
1.3学习生活中个性张扬,喜欢参与
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留学生都体现出个性张扬、喜欢参与的特点。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组织纪律性较差,喜欢听的课程或考核管理严格的课程,课堂纪律较好,出勤率也较高;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突然打断老师的讲课,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喜欢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他们喜欢在课堂中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式的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认为这样能展示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比起理论课程他们更喜欢实验课程等特点。
1.4完成学业,拿到文凭是他们共同的强烈愿望
尽管留学生来源国别、地区不同,他们受本国本地区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学习、活动、交往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认真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对完成学业、拿到学位文凭的愿望却是非常的强烈。在若干不同中,这一点却是如此的一致。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怀着对医学的喜爱,对医生职业的向往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中国学习医学的,他们渴望享受中国优质的医学教学资源,通过6年的学习,顺利毕业拿到毕业和学位证书,衣锦还乡,实现梦想,这是他们共同的强烈愿望。
2分析与思考
2.1对留学生特点的分析
对以上特点进行基本分析,总体来讲,既有明显的不足也有一定的优势。在教学管理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体上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较中国学生有一定差距[1],这对培养工作会有一定的影响,对此要清晰地注意到并给与足够的重视;二是留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到异国他乡来学习,人地生熟,又有各地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社会经济背景以及和受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磨合才可能适应,这对学生的学习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应该给予足够的体谅;三是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和个性张扬的特点,要合理调动充分发挥;四是他们渴望获得文凭、衣锦还乡的强烈愿望既是他们的本能动力、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做好留学生培养的积极因素,应该充分利用。
2.2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根据对留学生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相对于我们国内学生的教育培养来说是有一定区别的。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学校教育和管理者来讲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难题。学习基础薄弱且参差不齐的问题怎么办?不能坐视;纪律性和自我约束力较差的问题如何解决?只靠看管可能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学生们愿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在教学管理中和学习中得到发挥?等等。抓住他们关心的核心问题,扬利抑弊,因势利导,就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的理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围绕他们的学业下功夫。
3加强留学生教学管理的对策措施
3.1开展预科教育,提高基础水平
开展预科教育,解决基础差和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开始几年,我们主要采取辅导的办法,但不能系统解决问题。近两年开始预科教育,学生入学前,先申请进入预科学习,我们将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列为预科学习内容,学生在预科学习系统学习后,进行水平测试。根据考核结果以及学生在预科阶段的表现,筛选优质生源,入读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学习,为其今后完成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减少了留学生初到异国学习的压力,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心,更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3.2重视教学计划宣讲,以利于学生自我把握
教学计划是学生全学程必须清晰了解的,对学习内容和要求具有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较好地把握。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我们非常重视教学计划的宣讲,以保证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生活和学习习惯的留学生能充分了解到我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学习要求等,在入学教育阶段就会对教学计划进行详细的宣讲,学生提问讨论。比如:我校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除各门课程外,在临床实习之前,还有三个“基本”综合考试,即汉语基本水平、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其中任何一项考试不通过,都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同时在一年的临床实习结束后,学生还要面临最后的毕业综合考试,这在一入校就告知所有留学生。通过实例讲解,使留学生深刻了解,最终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必须达到的要求,这样也利于学生较早地计划和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3.3建立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制度,促进师生沟通交流
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留学生个性张扬的特点。建立并实施教学信息收集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及信息反馈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管理措施,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个性张扬的特点得以发挥的途径。通过定期召开留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留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归纳总结后,及时反馈给各个教研室,保持和各个教研室的有效沟通。这样既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够密切师生关系。
3.4加强英语授课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授课水平
我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学全部为英语授课,保持各门教学的高水平对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2],但对留学生培养则至关重要。师资的英语培训是提高英语授课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学校每年批复专项经费,聘请外国专家,对教师进行英语授课培训,至今已有10余年,形成了稳定的英语师资培训机制,对英语授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定期举办教师英语授课基本功大赛,基础临床老师同台竞技,有力的促进了教师英语授课的积极性和授课水平的提升。
3.5用制度约束,强化学习纪律
制度管理和制度约束,不是唯一但必须有,与学业激励共同作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直接关系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直接关系留学生们来华学习的初衷和美好愿望的实现。事实表明,对管理严格和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学生的出勤率和纪律性就比较好,而且课堂上学生们也比较活跃,提问积极,与老师互动频繁,教师的评教结果也很好。学校制定了留学生学习和生活各项管理制度,对每一条每一款制度的实施都讲清与其学业的关系,让学生逐步地理解制度和纪律是帮助和服务于他们完成学业的,帮助他们逐步实现从自由到自觉的过程。
3.6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根据历年教学信息反馈发现灌输式教学并不适用于留学生。留学生们张扬的个性决定了他们愿意提出问题、喜欢表达,这对人才培养来说是利好因素。因此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很受留学生们欢迎。这些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自2007年开始的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教学以来,在8年时间里,学院和各教研室老师不断地努力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教学,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式的教学,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们中间进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1],形成学生积极参与、乐在其中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分组讨论式教学,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大课堂讲授和小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留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和表达能力,因此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让留学生自己走上讲台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和语言来讲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此种大小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了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消化后,自行阐述出,经过老师的指点、总结和归纳,最终牢固掌握。凡此种种学生能够参与的教学模式都受到留学生的喜爱,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被动教学模式向主动教学模式转变,是留学生教学的发展趋势,就我校目前情况看,实事求是地说,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因此要再进一步更新观念,克服困难,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留学生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总之,我校经过8年的努力,依据我校留学生特点,不断总结、归纳经验,对教学管理从最初的摸索、初建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稳定,都使我们相信在当前生源相对稳定、政策大力扶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的大好形势下,我校医学留学生教育教学将会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也必将为学校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的目标,起到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晶晶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