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现行森林法规定,造林一旦纳入林地管理,无征占等特殊情况,地类不可变更,只能按林地管理。陆地资源是有限的,非此即彼。当一片土地纳入林地管理时,那么这块林地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效益,是我们很关注且应该倍加思考的。如何保证林木好的生长,如何有效地开发林下生长资源,增加林地附加值是创新林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1常规造林模式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估算
先按6.7hm2林地成本投入算一笔账。按造林规划设计,初植密度按2m×3m,栽植株数为11000株,按5%购苗损失率计算,补充备用苗为550株,实际购苗株数为11550株,苗木品种为3根2干的小黑杨树苗,栽植时间为2008年4月。2008年3根2干小黑杨树苗价格按落地价格1.5元计算,苗木投入成本为17325元;土地为平原地带黑土地,当年整地成本按750元hm-2计算,整地成本费用为5000元。按机械挖坑、人工栽植、人工机械浇水栽植方式,每棵按2元计算,造林人工投入成本为20000元。除草管护成本前3年可用间作农作物所得效益平衡,暂不计入成本投入。土地成本按平均每年每公顷4500元计算,一年6.7hm2土地成本投入为30000元,生长年限设为2008—2015年,8年时间。6.7hm2地的成本投入为17325元+5000元+20000元+30000×8a=282325元(造林设计、检查验收、技术指导等费用先不计算在内)。再加上8年期间的病虫害防治、抚育修枝、施肥等田间管理,6.7hm2林地8年期间的投入可估算为29万元。如果不考虑货币贬值因素,平均每棵树的成本投入至少为26元,如果成活率达到100%,保存率达到90%,保存株数为9900株,小黑杨胸径最大可达到15cm左右,按现行价值每株按30元计算,8年时间树木累计直接经济效益为297000元。去掉成本投入,直接经济效益纯利润为7000元。
2残次林分浪费掉的经济投入估算
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笔账,对于残次林、低产林、疏林地,它浪费掉多少经济效益。还拿6.7hm2小黑杨林地来估算。(1)6.7hm2林地8年时间浪费成本投入资金为29万元;(2)国家补助的11.2万元资金,没有起到资金周转积累财富的作用,这又产生了一笔浪费;(3)浪费树木累计增值的直接经济效益29700元;(4)由于栽植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年年栽,但年年不活,如果每公顷用于补栽费和苗木费按750元计算,8年会增加成本投入4万元;(5)树木没有增值空间,从零说起,这是一笔浪费;(6)退耕还林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不到发挥,这是一笔浪费;(7)如果进行低产林改造的话,还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栽小黑杨,6.7hm2地至少要投入3到4万元。这样一算,这6.7hm2林地浪费掉的有型资金为29+29.7+4+3=57.7万元。那么林地的间接效益会锐减。这只是粗算,细算还有。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6.7hm2这样的林地8年时间就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8万元,平均每年就会损失近7.5万元,损失掉的生态效益呢,通过查询资料进行推算,保守一点的话,6.7hm2保存率好、林相好的林地,每年平均会创造生态价值近千万元。但面对着残次林、低产林、疏林地,它所创造的生态价值低得可怜,这会是什么概念,67hm2地呢!通过调查,全市这样的林地大约得有多少,全省会有多少,全国又会有多少呢!不能不说是让人感到很痛心的问题。尽管国家现在已经开始针对三北工程林地退化现象开展调查、规划、完善、提高,但是,过去所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3提高造林成本产出经济效益的措施
3.1把好造林关、精心管护是关系到造林成本产出经济效益的基石造林时,如何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有效的保证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更为重要,它关系到将来树木能否成林成材,关系到林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系到我们投入的资金能否得到期许的利润回报,更关系到产业链的有效发展;所以造林前一定要树立产业观念,造林就是造产业,要打造一次成林是最经济有效的思维模式,是有效利用造林成本投入的最好措施。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真正把握造林前的每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把好造林关、精心管护是关系到造林成本产出的基础基石,是成败关键所在。造林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设计成本、土地成本、整地成本、人工栽植成本、管护成本、苗木成本。不论国有林场、农村集体、社会团体、还是个人,当我们把资金投向造林时,我们最大的期许是将来这片森林能够成为绿色银行,林地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它在为人们生存创造着间接效益的同时,能给林木拥有者带来最大的直接经济效益;也是衡量资金流量在现代理财学中是否合理的一个价值观。资金流量与造林成本产出的经济效益是互为一体的,前者为后者所利用,后者为前者投入累积回报,保证好前期造林成本投入,更是关系到造林成本产出的成果。所以在造林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规划与技术论证,并保证资本资金的投放力度。
3.2加大造林前期资金投入,是提高造林成本产出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如果6.7hm2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按现在的种植结构来规划,每年按纯收入4500元hm-2计算,8年时间6.7hm2土地纯收入为24万元。这样算来,造林看似不如种地,造林8年纯利润只为7000元,而种农作物为24万元,是很大的有形直接经济利益回报反差,想在短期内利用土地资源得到经济利益回报的土地拥有者,看不到造林在近期能带来多大的直接经济效益回报,对造林的积极性就会很低。我们谈生态效益百姓很难现实买账,这也是一直困扰着林农对林地粗放管护的很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如果是保存率很高的林地,它的后期经济增长空间要比前期大很多,且它的间接效益也很可观,因它只需必要的防火、防病虫害、防盗、和定期的抚育管理,除了土地成本之外,不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而会变成了我们应该利用的资源。造林好处既然这么多,现实中又为什么大多数百姓很难接受,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是林业科技工作者研究与探讨的实际且有效的问题。我认为,如果造林与利用林地进行有机的复层空间利用,效果会截然不一样。利用好了,会远远超过种植一般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关键所在是看我们如何选择利用,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进行创新,尤其是平原地带的林地利用。另外政府一定要加大造林前期资金成本的扶持力度,政府花钱买环保,买绿色,买健康,买幸福。做好造林投入的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战略布局。这样才能让林农对现实林地买账,使林木生长进入良性循环,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3.3让林农尝到林地利用的实惠,是提高造林成本产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们来看现实一些林地,拿退耕还林为例进行简约测算,从2002年开始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按现行退耕还林政策,如果是生态林,国家在前8年期间每公顷共投入16800元,后8年每公顷共投入10800元,用于退耕还林农户的粮食补助和管护费,国家要的是生态效益。在刚一开始还可以,但随着这几年粮价的提升,百姓在退耕还林上出现了反弹现象,要求退出林地,还种农田思想很强烈。思想意识层面决定管理成果,所以导致了退耕还林的成果不理想,从目前讷河市退耕还林林地质量来看,有部分林地成了残次林、低产林、甚至不能成林,变成了疏林地。为了很好地保证退耕还林成果,使国家的土地资源和资金资源,真正达到资金积累和良性循环的效果。各级政府下达了退耕还林整改措施,但总体动态效果没有得到彻底改观。林地是生命,不同时期的林地有不同的生命线,管理林地一定要科学施策,靠指令性的整改措施起不到真正的效果。要在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的同时,创新开发如何利用林地,增加林地附加值,如何让林农尝到林地利用的实惠,是目前和今后更为有效的策略。
作者:黄丽 单位:讷河市林业局
相关专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电子商务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