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分析论文 - 社科历史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分析论文

时间:2017-02-12 07:35:27 来源:论文投稿

1、中外优秀女子100米运动员途中跑步长、步频对比分析的研究

现如今有较多的学者认为,一方面我国百米运动员的成绩不如欧美选手是因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如国外运动员,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以及保持最大速度的能力远不及国外运动员。影响途百米中跑速度的因素有许多,但主要是步长和步频,速度等于二者的乘积,只有合理安排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成绩,当然不同运动员有不同的特点,跑动技术因人而异。我国优秀100米运动员全国纪录保持者李雪梅、第十运会冠军秦旺平、第十二运会冠军陶宇佳与美国优秀100米运动员乔伊娜、琼斯和牙买加优秀100米运动员奥蒂、费雷泽相比较,在步频的控制方面我国优秀百米运动员强于国外优秀百米运动员,但是在步长的控制方面远远不如国外运动员,通过对比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和国外运动员的步长步频,可以发现影响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成绩因素是步长的控制。通过观分析赛录像,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阶段步频大于国外运动员,短时间就能达到很快的速度,几乎与外国选手并进,但是却在途中跑中开始落后。在途中跑中,随着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最大速度的出现,运动员的步频达到了个人的极限。因此,途中跑最大速度的获得主要是靠步频的增加获得。通过查阅相关的运动学资料发现,运动员的步频主要是有遗传因素和后天的训练决定的,而影响步长的因素很多,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它受着地点距身体重心的距离,小腿后蹬角度的大小大腿前摆的高度,髋关节前送程度,身材高低等影响,从运动解剖方面来分析,步长受髋关节的灵活性,髋关节的动作幅度,下肢的最大力量,柔韧性等因素影响,从动力学角度来看,受肌肉短时最大随意力量,快速爆发力的影响。在影响女子百米运动员众多影响因素中,只要我们能抓住训练步长的要点,就能够控制整个百米成绩的提高。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步长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提高。因而,在步长与步频中,步长训练比步频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要大得多。

2、我国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与国外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阶段支撑腿的腾空时间对比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对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技术分析发现:“运动员在快速加速的过程中支撑腿所占的时间与腾空阶段非常接近,如果运动员能够协调两腿的支撑与腾空时间,这将非常有助于提高步频和步长的发挥速度;在后蹬的跑动技术方面,如果支撑期和腾空期时间间隔较大,就会造成两腿支撑与腾空的时间控制失调,造成步频的严重下降。所以说如果只强调后蹬动作的幅度达和后蹬力量大,就会造成步频最后影响整个百米跑的速度。有些学者对途中跑过程中单步时间进行了比较。在每一个单步过程中,美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支撑与腾空时间比是1:1.2;而我国短跑运动员达到了1:1.45。对比分析支撑于腾空时间发现腾空时间长,这是造成我国运动员单步时间较长的主要因素。美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在每一个单步时间内,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都非常短,而且支撑与腾空时间基本接近,充分说明他们在跑动中具有蹬摆效果好、身体重心向前性强和步频能力较高的技术特征。可见,在百米的途中跑训练过程只是简单的减少支撑时间而不减少腾空时间是不合理的,应该注重提高运动员的支撑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最佳时间配合。

3、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比中外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发现,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步频能力大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而步长控制的能力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合理的步长与步频才是提高百米成绩的关键。(2)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的途中跑过程中最大速度保持段时间较短,期间的平均速度及速度保持率较低,在百米的后半程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速度严重下降,而对比分析国外优秀百米运动员速度保持时间相对较长,最后通过终点的速度也大于国内运动员。(3)在支撑与腾空时间参数方面,我国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虽然支撑时间短但腾空时间较长,这是造成我国运动员单步时间较长的主要因素。国外优秀女子百米运动员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都比较短,而且支撑与腾空时间非常接近,这就充分说明他们在跑动中具有蹬摆效果好、身体重心向前性强和步频能力较高的技术特征,这是我国女子百米训练需要借鉴以及提高的地方。

作者:张扬 陈超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优秀女子运动员技术分析论文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823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加拿大电信运营商 会计电算化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太和医院规模

论文百科2017-03-21 09:02:07
相关学术期刊
《润滑与密封》 《实用手外科杂志》 《台声》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青海环境》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运筹与管理》 《党政研究》 《信息网络》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