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交流迅速,旅游职业教育合作发展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广西与东盟各国在旅游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和深刻意义,势必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合作的整体氛围,甚至影响到中国与东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今后须重点开展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合作领域的制度保障,推动广西与东盟开展旅游合作办学,对与东盟各国旅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战略问题予以重视。
关键词:广西—东盟;旅游与文化;教育合作;策略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1月1日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各个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双边及多边合作关系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2013年7月3日召开的广西旅游发展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在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契机下,全面推动广西旅游强区建设,进一步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与东盟各国间高等教育的联系,走双向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成为众多高等院校的战略选择。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法律保障,规范了旅游业发展秩序,促进旅游业稳步发展和进步。同时,“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提出,新形势下继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广西—东盟旅游合作,着力打造“南海丝路”和“南洋丝路”,成为国内外对广西—东盟国际合作的学术热点。当前关于中国东盟旅游教育合作研究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沈阳(2009)提出,广西—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合作将促进区域内旅游教育国际合作[1]。杨阳(2012)认为,自由贸易区建设亟需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增进旅游教育国际合作[2]。陈继东(2012)认为,教育是外交的第四方面,利用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合作,有助于中国外交战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彼此认同感和亲和感,也为我国和平崛起提供良好周边环境[3]。唐玲萍(2010)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国际旅游教育合作方面,尤其是在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良好英文和汉语背景的导游教育方面有极大潜力[4]。王德刚(2011)提出旅游产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推而广之,在东盟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下,须通过各个国家、省市、单位、社区乃至游客等层面利益相关群体参与国际旅游教育合作[5],由此方可极大加强广西—东盟旅游教育水平国际化,开拓该区域内的国际旅游教育合作空间。
一、积极推动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合作的有利条件
(一)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政治条件。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也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01年11月的文莱“10+1”非正式首脑会议确定在今后十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因中国和东盟各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山水相连、命运相关,多方合作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而且在国际事务方面具有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经过十年努力,在2010年1月共同宣布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2011年11月18日,在第1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总理就加强与东盟经贸、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等领域合作提出倡议,其中提出为东盟建立10个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广西—东盟旅教育合作交流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广西—东盟迅速增长的旅游互通与交流的需要。广西与东盟各国陆上交界,海路相通,与东盟旅游合作具有地缘优势和优越条件。近年来,与东盟旅游合作交流发展迅速,中国和东盟各国已互为最重要客源国。东盟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文化产品丰富,独具特色,旅行价格相对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极大吸引中国游客的赴东盟国家旅游。与此同时,加强与东盟各国旅游合作交流是我国对东盟外交战传播中华文化、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广西将着力构建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推动形成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为建设“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将在互联互通方面狠下功夫。南宁至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中南半岛国家,联结海上丝绸之路的南下通道。特别是加强与越南重要路网口岸的对接,畅通瓶颈路段,从而推动形成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同时,以南宁、桂林机场为载体,加密东盟航线航班,争取中国西南中南重要城市起飞的飞机,经停南宁、桂林机场,中转东盟国家,构建便捷顺畅的广西—东盟空中走廊。
(三)提高旅游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素质旅游人才是推动广西—东盟旅游业合作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旅游人才较为匮乏,发展缓慢,旅游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导游学历要求不高,综合素质亟需提升,小语种旅游人才缺口依然较大,严重制约了广西—东盟旅游深度合作与迅速发展,也影响了双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合作水平。东盟各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给东盟国家脱贫致富带来契机。旅游产业是该区域重要的脱贫致富的经济发展手段之一。旅游人才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东盟国家的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凸显。一方面大量的人才外流,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以柬埔寨王国为例,按照柬埔寨旅游部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到达80—100万,因此,需要接受教育培训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50万以上。更为严峻的是,按照东盟一体化协议,到2015年,经过东盟国家统一培训和认证的旅游人才将可以跨境就业。因此,柬埔寨的旅游人力资源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培训并通过东盟国家统一的认证,将无法与来自东盟其他国家劳动力就业的竞争,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其他一些东盟国家的旅游人才培养也有相似的情况,因此,必须加速为东盟各国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旅游业人才,增强该区域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以及增强接待日益增加的游客的能力。
(四)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过程中,以政府为主导的高等教育合作,是最具战略价值且影响范围最广、影响力最深的合作方式。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即从2010年起未来的10年内,面向东盟各国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实现2020年东盟来华和中国赴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概而言之,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开启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大门,拓展了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二、广西—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面临的新要求
首先,中国和东盟都是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两个地区国家战略之一。其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成功包括中国旅游教育国际化所取得的成就,使得中国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步走向世界,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包括东盟各国在内其他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第三,当前我们加强广西—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优势,这体现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这些政策和举措使得政府主导下的广西—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多新成果。随着中国东盟旅游教育的不断向前深入,对旅游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依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制约旅游教育合作发展,这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首先,从宏观上看,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不够平衡,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其次,在微观方面,我国的高等院校发展国际化旅游教育的硬件、软件、语言、师资和教育品牌等等方面都距离国际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东盟各国与我们在文化教育体系与发展理念方面还有较大差异,这些方面都是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国际化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广西—东盟旅游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
(一)树立适应广西—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观念,就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广西—东盟加强旅游教育合作的作用和使命。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真正树立了国际化理念,我国高等院校才能与东盟各国旅游教育实现有成效的对接、合作与交流。赵克高(2010)提出,应加强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的合作,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区域性人才,能在AFTA自由就业,通晓至少两国语言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应该具有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
(二)积极开展东盟各国急需的旅游教育交流合作活动和国际合作。东盟的印尼、越南、缅甸、柬埔寨等都属于基础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国家特别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以满足旅游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教育合作活动,特别是开展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活动,应该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东盟旅游教育交流合作的方向。
(三)打造旅游教育跨国交流合作的无障碍通道。不同国家之间在文化、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国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分核算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各国间开展教育国际合作由此产生不少障碍。在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缺乏能够得到国际公认的质量标准情况下,努力获得国际化职业资格认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应对人才规格、质量和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国际化挑战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与东盟各国旅游教育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举措。
四、广西—东盟旅游与文化教育国际合作发展方向
针对目前状况,需依托中国旅游现代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创新研发,进行多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人才培养方案研发、课程体系与教材研发、配套师资培训、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研发,形成专业的现代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合作体系的构建与推广。
(一)设计高水平的现代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以面向培养适应广西—东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旅游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定位,对准需求设专业。组成从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研发团队,加强旅游职业分析与调研,研发出多专业、多层次职业教育(含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留学生短期培训、境外院校合作办学、留学生学历教育等几个层面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零距离、多元化、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为理念,主动适应广西—东盟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对准职业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社会抓就业,积极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符合社会职业实际的具有创新性与示范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人才培养方案。黄丽春(2013)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出,需要发挥广西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汲取东盟旅游教育经验,建立国际化培养目标,设立市场化课程体系,创立新型联动课程培养模式,构建人本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与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7]。
(二)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职业课程体系并出版相关教材。构建标准化多层次旅游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师资队伍、特色教材与教学设施。针对旅游职业教育标准化的多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加强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建设精品课程,努力改革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建设体现多层次职业教育的教材,为多层次职业课程教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同时,建设与培养目标和途径相匹配的教学设施。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从职业能力建设出发,重新组合、优化结构,形成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匹配、包括职业功能模块课程、职业技能模块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是面向社会所有具有就业需求人群的、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相统一的、面向职业不断发展变化需求的、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需求的标准化多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培养现代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配套的师资队伍。师资是标准化多层次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的核心。根据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建设对师资的要求,通过引进与柔性引进、送培、进修、校企联合培养、聘请名师讲学授课、挂职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并对所有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并要求所有师资必须参加到所教授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不断建设精品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不断提高现代国际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坚实的师资保证。
(四)建立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的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在旅游人才培养方案研发、课程体系及其教材研发、师资队伍培养的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实际所需要的职业为导向,不断加强所有专业(职业)的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研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可与国内外同类教育相比较的校内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与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标准,不断对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和专项评估与检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
(五)建立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的社会与企业认证系统。在广泛的社会调研基础上,联合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企业认证机构,共同为中国—东盟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专业(职业)构建起一套信息化、标准化的符合社会需求、达到相应职业水平的多个社会与企业认证体系。行程一定认证体系后,将同时组建相应的社会运营性评价认证机构。一方面由这些社会与企业评价认证机构面向社会相应专业(职业)实施优质的社会与企业认证,拓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本项目与他们一起,结合评价认证的实践,引入ISO9000质量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前述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估标准化体系,完善和提升对旅游专业的社会与企业认证体系。综上所述,实施以上发展策略,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多层次旅游职业教育需求的地区将产生示范、引领、提升、驱动、品牌等示范作用,推动职业教育以地方经济社会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快速发展,提升旅游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对旅游教育的认可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作为社会经济支柱产业地区的旅游职业教育品牌,并为广西与东盟国家提供多层次旅游职业技术人才支持。五、广西—东盟旅游教育合作的未来与展望东盟各国与我国山水相连,对于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不但关系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关系乃至中国周边战略的实施。李涛(2013)提出,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东盟友好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8]。以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依托,配置一流的教学设施、实验基地,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承担国际化旅游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一个国家级的开放式、多层次国际旅游职业教育基地,通过高质量的旅游职业教育来培养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所需的旅游人才,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更促进全世界人们的旅游文化交流合作与相互了解。为广西及东盟国家构建起更完善的多层次的旅游职业教育体系,解决广西及东盟国家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具体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社区旅游发展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留学生短期培训和留学生学历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所需的软硬件条件。推动广西旅游职业教育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为广西和东盟国家旅游发展提供充足的旅游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交流平台和示范机制。将为东盟各国旅游业服务作为重要使命和立足点,力争使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参考文献:
[1]沈阳.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几点思考[J].世界经济情况.2009(11).
[2]杨阳.关于大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广西—东盟博览,2012(1).
[3]陈继东,对中国参与南亚区域合作相关问题的思考[J].南亚研究季刊,2012(1).
[4]唐玲萍.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导游人才培养规格及其培养模式[J].思想战线,2010(36).
[5]王德刚.权利、利益、道德———关于旅游的本体论思考[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
[6]赵克高.广西高职院校与东盟教育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7]黄丽春.基于与东盟对比视角下的广西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3.
[8]李涛.中国文化软实力视阈下中外文化交流思考——以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9).
作者:吴诗源 朱锦晟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