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 - 综合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

时间:2017-02-11 20:52:17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职校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经成为新常态,传统德育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极大挑战。本文从分析当今职校学生的道德困境出发,力图借助“互联网+”这一背景,理清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促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院校;德育;思路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中国开启了全新的、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德育”成为众多德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职校学生有区别于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的鲜明个性特点,对其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一直是职业院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从目前来看,职校学生德育工作还有很多改善和提升的空间,我们有必要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思维,探索职校学生德育模式的创新。

一、职业院校学生较突出的道德问题

总的来说,在家庭教育和系统的学校教育下,大部分的职校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认知是一致的,符合社会的一般要求。但是,职校学生由于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等特点,个人道德品质上不同程度的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功利性、现实性趋向明显。职校学生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在面对现实选择的时候,容易受各种当前利益的诱惑,仅把个人利益视为奋斗的主要动力,把个人的得失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其次,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不对称,道德意志力较弱。在道德认知上,职校学生能分清善恶对错,但是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往往就出现很多不良的道德行为,比方说考试作弊、缺课,而且往往还是屡教不改。再次,缺乏职业理想,学习动力不足。职校学生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普遍带有被动性,即是因个人成绩或家庭意愿等原因,被迫的选择在职业院校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带有消极排斥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第四,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组织纪律性差。职校学生组织纪律性差、自我管理能力弱是职校学生管理的棘手问题。学生们挑战学校的规章制度,违规违纪时有发生且屡教不改是普遍现象,以致社会上形成“职校生,素质差”的固有思维,这对职校学生本人职业选择和发展及其不利。第五,心理素质不佳,自我认同感较差。职校学生一定程度上是“差生”的代名词,社会上对职校生存有一定的偏见,以致职校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自我认同感很低。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有碍于职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而且对社会主义职业院校教育,培养基础技能人才的发展战略极其不利。职业院校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改善目前职校学生的道德困境任重而道远,对此,传统德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急需一种新思维、新思路,引领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大放异彩。

二、“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新思路

“互联网+”的出现,为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并不是“网络”一词的简单替换。“互联网+”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是新行业形态的出现。因此,“互联网+德育”并不是简单的利用网络,丰富拓宽德育的方式方法,而是通过互联网的作用,造成一种全新的德育生态。

(一)转变教师角色:从“主导者”到“引导者”

网络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各式便携式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和运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由愿景变成了可能。老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是学校德育的固定模式。借助网络,学生可以是德育的主动实施者。例如,利用网络,学生很便利的浏览各式各样的事件、案例,这些事件、案例可能涉及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制定、心理素质的培养,老师在这种时候就只要做一个引导者,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树立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信心。

(二)丰富教学手段:从“课堂教学”到“课堂+网络教学”

德育课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教师课堂讲授德育课程是德育课最主要的开展形式。职校学生年龄小、思维简单、接受能力较差,德育课如果只是枯燥的讲授,不仅不能达到既定效果,某种程度上还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因此,课堂教学是基础,还得辅之以其他类型的教学。“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发挥网络作用是不二选择。德育课网络教学符合当今职校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学习习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建立和学生的亲密联系。在这些平台上,老师不能简单的推送诸如党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等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职业院校学生道德上的现实趋向性决定了他们只是关注与自身最密切相关的问题,所以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也要立足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如人际交往、个人行为修养、就业等问题,与学生建立“朋辈关系”。

(三)完善评价体系:从“判定性”到“激励性”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的反馈,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但是,从目前的德育评价体系来看,单一、固化、片面是突出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的开展及评价都应该是开放式的,特别是针对职校学生自身年龄小、价值观尚未定型的特点,不能因为一次德育课考试低于60分就判定学生品德有问题。“互联网+”下的德育评价应该是以激励为主,通过社交平台与学生要建立日常联系,对于学生每一次的进步都应该鼓励,使他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品味到成功的快乐,逐渐形成积极的正面的价值观。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一个跟踪的动态过程。总之,面对职校学生的道德困境,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下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对学生的冲击,以及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存在,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互联网+”给职校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机遇,抓住机遇,转变思维,必定能带来职校学生德育工作新的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忠华,张萍.“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应对[J].中国德育,2015,(15).

[2]刘竑波.“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德育,2015,(15).

[3]李敏.中职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4]卫晓溪.“互联网+”思政课: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与创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2).

作者:曾慧


更多综合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633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代发论文多少钱 黔东南人才网

相关论文

种子版面费

论文百科2017-03-19 18:01:34

陕西中医药学会

论文百科2017-03-18 18:04:47
相关学术期刊
《化工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华武术》 《党史纵横》 《文化纵横》 《中国石油石化》 《中国畜牧杂志》 《天津电大学报》 《吉林气象》 《四川电力技术》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