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分析 -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分析

时间:2017-02-10 14:13:21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的主题“珍爱生命”为例,指出教学应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授受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人教版”七年级

《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编者从“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和“让生命之花绽放”三个维度阐释了生命的美丽、独特和珍贵,图文并茂、言简义丰,对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养成学生善待生命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细读文本之后,笔者又觉得,这篇课文触及的是一个重大的人文主题,仅从这三个维度还无法让学生建构起对于生命的尊重、信仰和自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大脑思考的东西,就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能力,他们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学校的,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讲读一下课文,并未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就不可能唤起学生认知上进行自我调节的需要,并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笔者补充了一则案例:一件事是发生在东北吉林省长春。2013年3月4日早7时许,经营“为家超市”的许先生开车来到超市准备一天的营业,但就在他和妻子进入超市生火炉的一小段时间,他们的车被偷了。车被偷事小,关键是他们刚出生的孩子还在车里。孩子只有2个月大。24小时之后,人们发现婴儿穿的衣服和包裹的毯子被扔在了附近的小沟里,犯罪嫌疑人将婴儿掐死埋于雪中了。另一件事发生在同年2月6日,美国同样有1个偷车贼盗车之后,发现车上有1个半岁的孩子。孩子的哭声让偷车贼良心发现,小偷把车停在了路边,打了电话给警察。这个贼还说“上帝呀,我到底做了什么?”警方立即到达该地点将被盗的吉普车和女婴救回。据警察推测,这名有西班牙口音的嫌犯应该是在偷车之后发现后座上有个婴儿,也许是不忍心,就主动报了警,弃车逃跑了。———摘自《教师博览》2013年第6期许锡良文案例呈现后,学生开始紧张地阅读。读完后,教室里出奇地安静下来,可以感受到学生被这两件事震撼了,他们陷入了沉思,不少学生脸上现出了迷惘、哀伤和无助交织的复杂表情。当学生从最初的惊愕中慢慢缓过神来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同样的事情却有两种结局,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有一定思维负担的问题。经过一阵沉默后,同学们开始发表意见:有对长春偷车贼痛恨的,有对许先生同情的,有对幼儿罹难痛惜的;有对美国偷车贼称道及首肯嘉许的,有对美国幼儿获救欣慰的。从学生的反应,笔者认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它像闪电一样,击中了他们的痛点,他们有话要说却又无从驾驭。对于这样两件相似的事情却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这两个偷车贼在物与生命的博弈面前,前者“一不做二不休”,杀生取物;后者出于对生命的敬畏终止了犯罪并妥善地进行了善后处理。这背后的原因何在?围绕这个案例,带着这个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认为看似偶然的两件事、偶然的两个人的行为,却有着各自文化、社会和教育的原因。根据同学们的分析,归纳起来如下:

其一,有学生从人的道德层面分析,认为这两件事说明人的道德底线就是生命。没有生命这条线,整个社会就会为丛林法则所主宰,人与人之间就彻底沦为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中国的犯罪嫌疑人显然缺乏起码的人性,对于才出生两个月的婴儿也下得了手,竟然残忍地将婴儿掐死后埋于雪地里;美国的盗车贼在发现车里有婴儿之后选择了弃车逃跑,而且逃跑之前还不忘记打电话报警。这两个相似案例出现不同结局就在于其中一人嗜财如命,人性泯灭;另一人良知尚存,还保存着做人的底线。是什么原因致使前一个盗贼突破做人的底线,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来?古人云:“厚于财物,必薄于德,自然之道也。”说的就是一个人过分重视钱财,必定轻视德行,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可见,社会中出现无底线无节操之人,我们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难辞其咎,因为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人性的人。审视我们今天的教育,过分强调竞争,过分强调成功,过分强调自我的价值实现,忽视了人性的培育,忽视了人格的养成,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爱的教育。

其二,有学生从社会层面分析,认为这两件事说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靠雷锋式的道德高标人物来说明,而恰恰是依靠社会中那些道德低下的人所保存的人性底线来彰显。美国是一个法治相对完善的国家,其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也相对较高。比如在人的权利关系上,他们有清晰的分野:人权大于主权、生命权利高于财产权利等。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生命权与财产权的博弈时,即使是一个地位卑微、德行低下的盗贼,他们往往也会选择尊重生命权而放弃个人利益,而中国民众在这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比如,网民对于贪官的一片喊杀声,其实就是权利意识的稀薄以及当下社会中戾气的人性外显。我们学校从小教育孩子们要用鲜血和生命保护集体的财产,比如一群羊,一颗卷心菜。这种教育的后果很严重,很多人因为达不到主流社会所倡导的道德高标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伪善。小偷为了财物不惜代价的杀人,既有冷血的一面,也有伪善的原因。中国古代社会有歪江湖正道理、盗亦有道的说法,说的是一个人哪怕是做乞丐和当小偷,也有其遵循的规矩,比如小偷恪守入室盗窃只取小钱、给人留有余地,江洋大盗秉持劫财不劫色、图财不害命、放人一条生路等等江湖规矩。反观今天的社会现实,实在令人沮丧。用易中天的话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有多么野鸡,多么山寨。”中国教育的失误之一就是过于推崇一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楷模,全社会弘扬这种让普通人无法企及的道德高标人物,其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伪善者和伪道德家。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人性的底线处开始培养人的“恻隐之心”“敬畏之心”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杀人偿命、借债还钱”等基本的人性和常识,让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普通人的情感的人,温和、善良、感恩、尊老、爱幼、有同情心。

其三,有学生从人与生命的关系层面分析,认为这两件事说明珍爱生命必须全社会切实践行保护环境、呵护自然、尊重他人和敬畏生命这种最简单最朴素的社会价值。珍爱自家花草、家畜的生命和珍爱本人的生命比较容易做到,珍爱亲戚、朋友的生命也比较容易做到,珍爱陌生人、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反对自己的人、仇视自己的人就比较难。美国有大约80%的人信仰基督教,这些基督教徒,从小就被教育要像爱你自己一样爱自己的邻居,要宽恕自己的仇人,美国人对生命的珍爱比较彻底。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世道人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留下了无法弥合的创伤: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心浮躁、人人自危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我们的教育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常识,从人性的底线出发、从做人的本源开始。珍爱生命说到底就是敬天爱人,敬天就是要尊重自然,爱人就是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爱同学、爱师长、爱陌生人甚至爱敌人。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环境,这才是珍爱生命、敬畏生命,这才是人性的底线。这节案例教学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授受课堂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种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有一定的观念冲突,有一定的情感体验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具有更为切实的引领价值和意义。

作者:杨朵西


更多工商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分析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40890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体育与科学 信息隐藏技术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教育》 《内蒙古社会科学》 《科技档案》 《广东建材》 《初中生优秀作文》 《甘肃轻纺科技》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 《商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大众用电》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