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国家对地方艺术教育逐渐重视,并对各艺术院校的教育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艺术高考,给予多重优惠政策,以便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近十几年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只增不减,艺术生的人数更是以快速膨胀的方式增长,地方高校在学科规划、专业设立、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急忙开设专业,导致教学管理混乱,师生比例失调,教学质量低,导致专业人才培养难以平衡发展。加大艺术教育专业改革力度,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艺术教师,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以专业人才平衡发展为导向的高校艺术教育,优化高校艺术教育的结构,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师资及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制定有创新性的措施。
[关键词]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93(2016)01-096-04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已初步形成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个学科门类逐步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与转型,地方高等院校文化分数相对较低、专业联考选拔尺度相对放宽,艺术专业成了报考的热门,艺术高考生如异军突起。伴随而来的问题是地方高校如何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选得一个平衡点,高考生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学习掌握的学科种类繁多,艺术生参加的专业课培训也是刻不容缓的,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冲突,使得艺术教育专业人才出现课本知识积累匮乏的短板或专业课不够扎实的短板。在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应用型技能的学习,走特色的应用文科之路,坚持艺术教育专业的平衡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必经之路。
一、坚持艺术教育专业平衡发展的必要性
1.培养艺术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早在1997年,北京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滕守尧先生提出,要格外重视艺术教育发展的观念,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可以说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而且特别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绝不等同于专业教育,更不应该只是一种职业的技能或技法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典型代表,注定了艺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应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教育的价值取向,同时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艺术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在艺术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方面,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情况,吸收国外艺术教育培养方式的优秀理论,摒弃我国传统艺术教育的弊端,顺应社会对高等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方式,构建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理论上要有一定的创新性[1]。艺术教育要对学生全方面培养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解,学生的全面培养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高校艺术教育要对学生自身条件的劣势进行分析,先天的不足通过后期的艺术教导进行优化,使学生拥有一定艺术专业技能,对学生艺术教育进行启蒙开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地创造和社会创新,主动地创造社会财富,设计高科技产品,走在世界最前端,引领中国学子开启新世纪的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艺术教育是为国家传输专业人才和栋梁的教育培养形式,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艺术教育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艺术教育对专业人才的个人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明古迹和各种浩大的历史工程足以证明这一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重在改革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严谨,家长和学生也对艺术教育开始重视,高考也不再是文化考试的天地,而是和艺术考试分庭而制。艺术教育无疑给高考生多了一个选择机会,在每年泱泱大军的考生面前,艺术生也是幸运的,可以通过较好的专业知识加上一定的文化分上一所好的大学,在艺术道路上也会走的更远。在逆境中,艺术教育能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我国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地主阶级的霸道、独裁政府的统治时,我国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不畏惧强敌,不向恶势力低头,勇敢站起来反抗,还记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鼓舞着全民族爱国人士的斗志,也在那个战火不休的年代给了人们勇气,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多人在逆境中选择了艺术创造,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例如海伦·凯勒、斯蒂芬·威廉·霍金、贝多芬、张海迪等,他们不愿向命运低头,在坚定信念地一直走下去,艺术创造对于他们来说,好比风浪之中的一盏明灯,亦照亮前方的路,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3.艺术教育专业平衡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产品的升值,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不仅如此,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艺术教育是通过专业知识的辅导和艺术专业老师的实践指导培养国家艺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中之重,根本目的是培养出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代社会,艺术贯穿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艺术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除了艺术理论知识和历史艺术的文化传承的指导外,还通过放映著名作品电影、音乐剧、美术画展览等,让学生欣赏和感悟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教育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成长道路上奠定创作基石,有很好的艺术创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创作,从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2]。
二、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策略
1.艺术教育应顺应我国新经济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正处于急缺创造性人才的阶段,技术、创新、创意、好想法、好内容等,这些都将来自于每一位中华子弟的成长强大,一味的应试制度怎能敲开莘莘学子的创新之门,如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时代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杜绝死读书。教育制度的改革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艺术教育是为我国文化大发展传输“高、精、尖”的艺术专业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需适应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立体化、全方位的进行艺术教育改革,上下教育机制同时进行,教育机制、地方高校和家长学生的积极配合,从而才能由上而下、由里及外的改变我国艺术教育机制的弊端,呈现一个全新的艺术教育,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艺术教育。我国教育总体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艺术教育也不能落后,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加快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我国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2.高校应对艺术教育进行全面协调,使其健康发展
现如今,文化生的人数不再是压倒性多数,文化生和艺术生的人数慢慢在持平,虽然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良并发展了艺术教育课程,但仍然存在很大缺陷。随着艺术生人数的增长,艺术专业门类的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实践专业课都是学生主修的重点内容,因此,地方高校不得不另设多出的专业课程,在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安排上难以协调,难以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平衡发展。艺术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修养和素质的新兴教育。高校的问题在于师资短缺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课时不足,且部分冷门专业学校不予重视,这些都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开展艺术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意愿,综合上述问题一并考虑,以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和艺术教育专业发展的良性转化,让专业人才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同时攻修完自身的文化课程,平衡发展,补长短板。
3.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制度的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话题,也是广大高考生及其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艺术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利益的提高、“大而全”系科建设的诱导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有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改革开放前期开展的艺术教育,盲目于某个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缺乏对艺术教育本质的认识,在一些地方高校实施和开展艺术教育体制中,其内容得不到一个良性传输。艺术教育体制发展步履维艰,在教育目标方向上比较盲目,虽说开设了一些艺术教育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等机构,但确是形同虚设,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日常工作和大型文艺活动仍然靠着校团委组织进行,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随意性地安排专业课程、专业课时和专业教学内容。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本身存在指导思想不明确,没有规范化、制度化的体制要求,高校在配合艺术教育体制的过程中盲点太多,过于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没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导致艺术教育体制的改革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艺术教育形势。近年来,高等艺术教育呈现院校多、专业多、学生多的“三多”局面,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艺术教育形势的要求,师资短缺、师资断层更使艺术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艺术教育制度改革迫切需要新鲜血液的输入。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艺术教育要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艺术教育改革需建立一套好的评价机制,改变应试教育中只注重文凭,而缺乏对艺术本身的追求与造诣。也就是说,高考艺术教育应当回归到艺术本身上来。高校在艺术教育专业发展中不应以偏概全、只注重专业课成绩或者只注重文化课成绩,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各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调配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师资质量,打造新的教学课程[3]。杜绝学生家长钻“艺考空子”,抵制“为上大学而考大学”的思想。这也需要高校在选拔专业生的资历上,考虑学习成绩和专业基础课程这两方面,致力挖掘既具艺术潜力,综合素质又高的艺术人才,引导学生良性面对“艺考热”,同时艺术招生作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入口环节,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艺术教育体制和观念亟待转变。
4.注重艺术人才的多样性培养
现如今社会发展需要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应变能力的专业人才,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更多。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艺术教育专业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深入交流往来,文化、经济、艺术等不断多样化的交流,涉猎各种领域,未来的世界必然是青少年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需要的人才要求更高,应具备更强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艺术教育专业不仅要求青少年具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更要求青少年具有逻辑性思维、创新能力,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必须融汇科学、艺术学、应用技术、市场学、生态学等领域交叉联系综合性的知识密集型学科[4],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老师们在讲授专业知识时让学习资料更加形象性,带学生走在知识的前沿,强调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引导学生的专业创作与社会经济密切地关联。这样一来,学生教育更具实际性,也提早让学生进行社会创造,让学生更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艺术教育的发展考虑到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多样性,同时在艺术教育发展变化中,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越强大,在以后的就业、创业路上就会更容易。现在的青少年平衡发展自身的优势,以后在成长路上也会感谢曾拼命学习努力提高各种技能的自己。
5.艺术教育应注重特色发展之路,杜绝“大众化”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生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的青少年们担负着振兴中华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再加上每年毕业生直线式增长,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创业项目达到前所未有的半饱和、饱和状态,各行业各领域所需高能力、高创新等人才。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家长和学生有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源自对学生本身能力的无力感。毕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也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对学生教育方面上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重视。在艺术教育上,学校应开发学生创业思维的培养,不拘泥于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薄弱的专业基础,加强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从不同视角思考艺术专业的整体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与教学改革都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能力及素质要求的新变化,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学科,实现学生所创造成果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提早应地高考、毕业、就业等一系列人生的重要转变。学生对自身要求应更加严格,确定自我价值,找到人生目标,重新确立自己更牢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从我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我国急需文化素养深厚、艺术视野开阔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目前,我国艺术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及产业化发展的脱节,迫使我们不得不全新规划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努力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强化自身素质,做对社会有需要的人才[5]。
高校对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杜绝“大众化”教育,根据学生自身要求区别对待,增强对学生各专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分析,使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先进化,评价体系、考核体系与其他学科应有所不同,体现出各专业自身的特点。总之,我国的艺术教育专业的平衡发展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要求,更要平衡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传统的艺术教育在升学率上做出了贡献,为许多文化课低分的学生开辟了另一条通往高考的捷径,但其初衷却已经偏离了我们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成为艺术高考最终的牺牲品。80年代初期,“京剧粤剧川剧脸谱杂技舞蹈音乐美术”等有着浓厚中国历史文化气息的代表作品接踵而至,那时候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无比的骄傲,这是我们的文化,走向全世界的文化,能与全世界文化交流融汇的文化,是中国的艺术文化也是全世界的艺术文化。现代的艺术教育应从真实出发,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从根本上改变。
参考文献
[1]李晶.高等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ForumonContemporaryEducation,2010,(1):112-114.
[2]王林飞,李勤.江西省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策略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结合利用[J].音乐时空,2013,(9):162-162.
[3]别敦荣,夏晋.论艺术教育的专业化及其通识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2):60-66.
[4]龚文芳,周云真、黄克军.地方高校艺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J],2013,(84):167-168.
[5]曹军.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7):78-80.
作者:王芳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