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索 - 管理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索

时间:2017-02-09 07:15:20 来源:论文投稿

一、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难题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10万,再一次刷新“最难就业年”的记录。就业问题是社会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这种现象,它直接制约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命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实际上,职业素质就是适应企业需要的素质,是决定学生能否就业的关键。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

高校学生普遍缺乏自我认知能力,就业心态不成熟,与社会人才需要的现实相违背。很多学生仍然扎堆在国际贸易、金融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看上去体面、轻松的专业里,忽视了自身的特色与需要,就算学校开展就业讲座、招聘会等,也很难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致使学生对自己缺乏理性分析,职业定位不清晰,盲目追求待遇高、条件好的岗位。学生缺乏职业素质,容易对人生感到迷茫,陷入焦虑、暴躁的状态,在悲愤的情绪中失去信心,逃避现实。

三、建立高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加快职业素质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讲话,他强调:“职业素养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以及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当中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大学生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处于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渡期,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旧能看到老观念在发挥着主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在各高校贯彻实施现代教育理念。

2.改变教育评价标准,培养综合性人才

大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阶段,但仍然存在以学习成绩优良作为评优评先的基础。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导致教师与学生都成为评价的“奴隶”。这种教育评价本身过度强调知识价值,忽略学生的主体价值作用,致使学生的发展走向歧途。目前,很多高校为了基于外观角度获得理想教育评价结果,对于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视而不见,选择把教育和学习桎梏在狭小的空间中。改变教育评价标准是建立高效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措施,全面、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心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略了学生的自身需要,更忽略了学生作为主角在教育中应有的地位。职业素质教育区别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育,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针对学生的个体成长需求以及个性化发展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支持,始终把学生的能力发展放在首位,树立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观,从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出发,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转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对学生能力知识的科学建构,从而培养真正的综合性人才。

4.加强校企合作,学科理论联系实践

校企合作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见习场所和见习过程的有效方法。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哪种人才,不是由学校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实际需求决定的。换言之,是由岗位设置决定的。通过定期开展校企交流,能够加深校企之间的沟通程度,彼此掌握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动态信息,使得学校能够发现人才培养偏差,并及时做出调整。通过校企合作,把表现突出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引入课堂,培养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把握岗位发展动态。

5.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作为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课外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引入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协调好各方面的力量,以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优秀的专业技能,获得丰富的知识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就业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理解和掌握教育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在工作中认真落实。

作者:张旻 刘舒妍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5285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中国金融危机应对法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塑料》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班主任之友》 《航空史研究》 《中国服装》 《世界》 《四川党史》 《中国乡村发现》 《时间频率公报》 《职大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