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包的建筑研究 - 科技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蒙古包的建筑研究

时间:2017-02-08 10:53:02 来源:论文投稿

1肃北地区环境对蒙古包建筑的影响

从自然环境方面来看,蒙古包是在干旱的草原沙漠化地区发展的,便于游牧民族移动的生活居住方式。首先,蒙古包建筑适应肃北地区蒙古族游牧特殊的地理环境。肃北地区处于干旱的草原沙漠化地区,建造蒙古包只需用少量的毛皮和木材即可。冬季的平均温度都在零下30度,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蒙古包内仍然温暖如春。其次,为了适应肃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蒙古包的建筑结构力求经济轻便,并有向轻型标准化和现代化建筑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从人文环境方面来看,蒙古包建筑适应肃北地区蒙古族的文化历史底蕴。肃北地区以游牧民族为主,蒙古族在历史上处于长期征战与放牧,使得迁移成为主要的生活与生存方式。为了适应这种生活,他们的居住环境必然需要宜移动与轻便,蒙古包这种建筑形式正好适应这种要求。同时,畜牧产品中的毛皮正好成为蒙古包建筑上重要的保暖材料。

2肃北地区蒙古包建筑分析

2.1蒙古包建筑的类型分析蒙古包建筑的发展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蒙古包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要求。现在的蒙古包建筑为了适应肃北蒙古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分为移动的和固定的两种建造方式。(1)移动式蒙古包:以游牧生活为主的蒙古族牧民,居住点需要根据牧场而定,必须经常迁移,而且冬季为了躲避严寒还必须迁至向阳背风的地点。当地建筑材料缺乏,木材须靠内地供应,牧区可利用的盛产为羊毛毡,因此发展了用木条做骨架,羊毛毡为覆盖的蒙古包,就是可拆卸、可运走的蒙古包。直到现在,这样移动式的蒙古包在牧区仍然随处可见。(2)固定式蒙古包:肃北地区草原上的另一部分牧民过着定居的生活,蒙古包就由移动式改为固定式。其建筑方式多种多样,有以柳条编制的墙体骨架两面墁灰泥,顶上以柳条为骨,上面铺羊毛做成三段式的屋顶;在高寒地区,固定式的蒙古包还用土坯或草垛为墙,草泥顶,包内设半面火炕,与当地汉族习惯极为相似。2.2蒙古包建筑的结构分析蒙古包的形状呈圆形,直径大概5米左右,室内四周围有毛毡,地面也铺毛毡,起居坐卧都在毡上。蒙古包壁体骨架用木条编成网状体,节点用绳子或皮条串结。圆形壁体可分割成很多片,每片在拆卸搬运时可以收拢成捆。最小的毡包壁体为四片组成,大的毡包壁体为十二片组成。屋顶部分则使用许多细木撑条,撑住中间环形的圆形顶,形同雨伞。蒙古包的天窗、撑杆、壁体等主要基本构件之间有严格的黄金比例,制作技术科学简单,所以蒙古包建筑的结构和制作技术在建筑学中有极高的评价。2.3蒙古包建筑的空间分析在精致轻便的蒙古包里,每一个单体蒙古包能容纳一个家庭,包内陈设简单华丽,厨具装在一个油漆漂亮的木箱里,木箱还可以做漂亮的装饰品。按蒙古族习惯,正对门口靠后壁的毡面是主人坐卧处,东侧是妇女及女客的坐卧处,西侧是男客席,箱柜散放在后壁。入门右侧放置缸管、饮具等;左侧为放置马靴、马鞭等,中央设火炉,围炉进餐。室内采光通风全靠顶上的圆孔。蒙古包内的取暖多用火炉或火架,也有的在包内地下挖火道,在包外设烧火口及烟囱烧牛粪取暖。在草原上,蒙古族居民也有群居的现象,而蒙古包建筑对于蒙古游牧民族的意义不同于其他群居的情况。在以前,蒙古族居民的游牧生活是伴随着军队而迁移的,每一个部落的蒙古包连成一片,形成蒙古包群。蒙古军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生活在一起的牧民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军队所生存的生活物资。在游牧经济中,由于草场的载畜量的有限性,牧民通常采用分散放牧的形式,几户邻里的蒙古包相聚在一起,每一户牧民会在自家的草场上搭三四个蒙古包,以勒勒车或木棍围成院落,院外有畜圈,形成临时的居住地,这样便于游牧生活和草场的恢复使用,在草原上形成小的群居点。

3蒙古包建筑的文化特征

蒙古族大量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尽管蒙古包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差异颇大,但它们均包含了许多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共性,体现了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思想智慧。3.1蒙古包建筑造型文化蒙古包的圆形特点,是由于蒙古包所处在蒙古高原平坦辽阔的地形上,冬春季节多大风和夏秋季节多暴雨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也与蒙古族从文化上对天地日月的认识有关。蒙古包下圆上锥的外部造型,从任何角度受风阻力小而不易被刮倒,能全面快速的排出雨雪,不易被压垮。3.2蒙古包建筑计时文化计时文化早在我国隋朝就有了,草原上蒙古族牧民以蒙古包做为计时工具,蒙古包的天窗为日月形,乌尼杆围绕天窗依次排列形成光芒四伏。日出日落,阳光从天窗射入蒙古包内,每天的光线正好在蒙古包内顺时针绕一圈,蒙古包的主人可以根据阳光照射位置的不同来确定时间,所以,蒙古族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太阳时的民族之一。蒙古包内部独特的造型,具有计时功能,这是蒙古包建筑与其他建筑相区别的又一大特点。3.3蒙古包建筑色彩文化色彩文化在蒙古包建筑中也有独特的体现。红、黄、蓝、白色是蒙古包的色彩特点,这些高原的色彩是蒙古人的吉祥色。它们分别象征:(1)红色象征生活的快乐和美满;(2)黄色是金的颜色,象征爱情、理想;(3)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永恒安宁和善良;(4)白色表示纯洁、真诚、光明和希望,蒙古包的基本颜色就是白色,所以蒙古人自古崇尚白色,以此来祝福草原光明的未来。3.4蒙古包建筑生态文化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拜自然的传统风俗。蒙古包建筑的主要构件由木制、毡制和带索等基本组成,在建造时不使用一砖一瓦,所以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不会有丝毫的破坏,具有良好的环保特点。蒙古包能折叠可拆装和拆装速度快的特点,完全适应蒙古人在草原上游牧征战的社会生活,蒙古包建筑的这些特点都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崇拜自然和保护自然的优秀传统风俗。

4地域性视野下的蒙古包的传承与发展

4.1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性认识所谓建筑的地域性,从物质上说:受地理气候、自然区域的影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蒙古包建筑也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改善其原有的居住形式。在现代社会,蒙古包建筑的发展不仅局限于移动式的,更有很多将蒙古包建筑修建成为固定式的,固定式的蒙古包不仅体量大而且是固定的。因此现今蒙古族的民居建筑除传统的蒙古包外,又出现了用木构建筑、生土建筑、砖木建筑等几种建筑方式。现在定居的很多蒙古族游牧居民都受到传统蒙古包建筑的影响,比如在楼房的顶部做上圆顶,再加上典型的民族传统图案的墙面,就成功的把传统的蒙古包建筑和现代建筑结合在一起。蒙古包是蒙古人的重要象征,它包含着传统与现实的、历史与未来的、家庭与社会的、宗教与想象的,一切蒙古族伟大活力的象征。蒙古族的色彩、图案、习俗都在蒙古包中有集中的表现,可以说蒙古包建筑充分体现着地域性的重要。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性反映着蒙古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蒙古包建筑的内外布局,装饰装修,艺术性,文化性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揣摩研究。例如: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园、呼和浩特民族艺术厅,都是从传统的蒙古包建筑形式中寻找建筑元素,是地域性建筑表面层次的表达。它们直接移植了应用了蒙古包在建筑形式和建筑结构上的特点,在体量上进行扩展并嫁接现代的建筑形式,这是一种新的地域性建筑的表达手法,在一定时期后就会变成一种建筑的预备解决方案被广泛的应用,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地区建筑模式。在我们广泛的使用这种新的地区建筑模式之前,必须从文化历史内涵的保护上和文化历史内涵的发展更新上深入分析这种新模式的发展趋势。4.2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性保护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乡风貌变化速度非常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传统建筑的精华正在遭受威胁,许多已经遭到破坏。传统蒙古包建筑在这时代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由于客观原因,许多有价值的蒙古包建筑难于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得不到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又比如,蒙古包建筑存在,而它原有的草场环境已经被破坏,大大损毁了它原有的价值而被拆毁。因此,深入分析蒙古包的地域性文化的特点,从形式、体量、空间形式和材料来探索保护其内在的建筑灵魂。在保护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探索保护蒙古包的文化历史内涵、宗教信仰和民俗环境。使那些文化历史底蕴、地理人文特征、生态环境、民风民俗和宗教文化等不朽的、精髓的因素在保护中得到共同升华。4.3蒙古包建筑的地域性发展对蒙古包建筑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必须进行文化层次的寻求和思考,从地域视角入手找出建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逻辑,从传统的建造观念及工艺的生态性中吸取精华。首先,要发掘、提炼并完整叙述传统蒙古包建筑文化中那些具有现代价值的“建筑的灵魂”;其次,在此基础上如何将这些看不见的“建筑灵魂”用抽象的方法在新建筑中加以表现。当然,它并不是简单形式上的模仿与符号借用,而是用恰当的方法将传统的建筑精华转化为支持与指导建筑实践的文化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探索新的蒙古包建筑形式。

5结语

民族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是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整体。地域性是民族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则是民族建筑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则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对于蒙古包建筑艺术的传承,应该在尊重文化、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从简单的复制走向有机体的和谐发展。创造有根的建筑形式、有机的民族风格、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使传统的蒙古包建筑融入时代精神风貌之中。

作者:刘起 徐海翔 窦英杰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更多科技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蒙古包的建筑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31598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岭南师范学院 中国贫富新标准

相关论文

太和医院规模

论文百科2017-03-21 09:02:07
相关学术期刊
《运筹与管理》 《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实用手外科杂志》 《台声》 《青海环境》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润滑与密封》 《党政研究》 《信息网络》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