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计算机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7-02-07 11:04:00 来源:论文投稿

一、高职酒店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范例

学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从2004年开始合作开办酒店管理专业,9年时间形成了500名中外学生的办学规模,毕业生成为海内外国际型酒店集团欢迎的对象。合作双方在体制机制、课程教材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1.构建国际化教学管理机制。合作双方首先从管理体制入手,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三级项目教学管理模式:第一级是合作双方校级高层联席会议,第二级是外方派驻一名副校长常驻联办学校,第三级是外方长期派驻一名教务负责人以及若干工作人员常驻学校。

2.采用国际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澳方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提供的课程体系由理论、实践和语言三部分构成。在课程中,除了酒店专业传统的客房、前厅和餐饮等主体课程外,还开设了国际酒店营销策略、国际酒店人力资源、全球化市场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管理能力的课程,基本都由具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自编最前沿的教材进行授课,涉及的教材全部由澳方直接提供不断更新的全英文版,为学生提供国际最前沿的酒店知识和技能。

3.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一是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酒店专业30名在编专业教师全部具有海外教育背景,能够用流利的英语教授专业课程;二是外籍专业教师多国籍化,与中方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研究教学,共同备课,实现师资队伍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三是教师走进国际型酒店开展实践锻炼;四是跨国企业管理层兼任教师,仅2012年就有来自长三角15名国际型酒店的中外籍老总或总监到校上课或开讲座。

4.建设国际化教学环境。一是教学硬环境的国际化,学校根据按照国际型酒店的环境以及功能布局建设了酒店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景化教学场地;二是教学软环境的国际化,规定酒店管理专业前三年除加强基础性课程教育外,还重点强化外语,后两年则全部用英文进行授课、交流以及开展活动。在全英文环境中,学生们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毕业后完全能够适应国际化工作环境,职业生涯能够得到快速发展。

5.实施国际化教学模式。一是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传统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一般实行“4+1”人才培养模式,即4年在学校学习理论以及实训,1年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而酒店管理专业借鉴了国际化经验后,则实行“3.5+0.5+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半在学校里学习、第一个半年到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开展认知性实践、第二个半年回到学校再学习理论、最后一个半年再到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开展顶岗实习。二是校内实景化教学,锻炼学生的实习就业竞争力。学校为该专业构建了实景化教学基地,前厅、餐厅、酒吧、厨房、客房等场所以及设施设备、教学软件系统、教学流程完全和国际型酒店工作流程一致。学生学习完全按照岗位模块进行,必须在各个模块上进行职业体验。通过实景化教学,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初次就业的竞争力。三是教学活动角色化,锻炼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使理论课,学生也分组以顾客、服务者或管理者的角色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学习、活动策划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6.建立国际化教学监控和评价机制。一是专业教学每年都要系统地接受合作方以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开展教学质量保障风险评估,所有专业任课教师的纸质课程教案、学生纸质试卷等都要以学期为单位,全部寄往澳洲进行教学评估;二是教师每学期各科目教学都要接受学生的评价;三是每年都要聘请国际型酒店专家,按照酒店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标准开展技能教学评价;四是全面引入“Turnitin”抄袭检测系统,与海外学校同步使用,保证学术公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职酒店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1.理论引领发展。一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学校酒店专业的教师申报结题国家、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其中获省市级荣誉7篇,中澳项目集体获得“省工人先锋号”等省市级表彰多项。随着酒店专业国际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模式、多元评价机制以及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体系基本成形,值得推广。二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会促进学校产教研特色办学道路越走越宽。通过酒店专业的酒店运行研究中心平台,为各国际型酒店提供价格调查、运行成本概算等软性服务;通过酒文化博览中心为涉外酒店员工提供调酒业务,以满足大量外籍公民的消费习惯。三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促进区域国际型酒店和职业院校不断互动,提升酒店服务水平。2007年,学校成功举办以“超越顾客期望”为主题的国际性论坛,来自全球100多位知名酒店管理公司高层、酒店总经理、学者和政府官员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说;2012年,学校又成功举办“苏城旅游教育与酒店业对话”峰会,在苏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受邀的国际型酒店老总都参加了峰会。四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为区域职业院校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提供了样板和经验。学校每年通过开设大量公开课、示范课等活动,为前来考察交流的中外学校同行、企业嘉宾等演示学校国际化职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经典案例。

2.实践造就辉煌。一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可以强有力地拉动海内招生工作。目前学校酒店专业学生规模达到500人,而且每年都有40名左右的海外学生加盟,他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尼、泰国、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使学校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能够规模培养外籍学生的职业院校,影响力已经辐射海外。二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会吸引大量高端酒店与学校合作。虽然对校企合作单位设立了高门槛,但挡不住洲际、希尔顿、香格里拉、万豪等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的“前赴后继”。合作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估,有效拓宽了人才培养的途径。众多酒店还为师生设立奖教金、奖学金,鼓励他们投身酒店事业。三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会提升学生实习就业的竞争能力。国际化办学的毕业生、实习生的表现受到业界广泛赞誉,他们不仅聚集在苏州、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而且还遍布北京、三亚、深圳、厦门等全国其他重要城市;他们不仅实现了高端实习、就业,而且就业后发展后劲十足;他们不仅驻足在国内的五星级奢华酒店,而且还远赴全球著名的迪拜帆船酒店、迪拜阿玛尼酒店、阿布扎比阿提哈德中心酒店等顶级七星酒店及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地工作。四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会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海外很多知名院校对酒店专业国际国际化课程的学历和学分给予了认可,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在职场大显身手,而且可以因其扎实的学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出国继续深造,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9年来,学校已有60多名毕业生分别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留学进修,他们成绩非凡,表现突出,有的毕业后已经成长为国际酒店领军人物。本文来自于《教育与职业》杂志。教育与职业杂志简介详见

3.人才培养符合市场需求。我国目前的旅游高职院校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还没跟上市场需求。培养的酒店专业人才与企业的需求脱钩,学校对企业人才培养标准理解有偏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并不完全适合目前的酒店行业。而国际化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讲,在校期间要多实践,在决定做酒店行业前要多了解服务行业的工作,多尝试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只有把自己准备好了,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开始工作时,最重要的不是薪水,而是这份工作能给你的未来带来什么。国际化的酒店专业让每个学生明白:对于每一个酒店人来说,做酒店行业眼光要放远一些,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做个有心人,才能做到出众。酒店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师生平等,文化开放,从大环境来讲,学生的语言、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都有很多不同,通过合作学习,实践了解国际酒店的文化内涵,以及学会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是国际酒店服务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臧其林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7823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严厉批评澎湃新闻网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科技文献信息管理》 《上海轻工业》 《国外金属矿选矿》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工程机械文摘》 《气体分离》 《标签技术》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气象与减灾研究》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