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 计算机论文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时间:2017-02-07 06:13:53 来源:论文投稿

一、创新创业人才的概述

创新创业人才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新方向,在这一重含义中主要包含两个层面,即“创新”、“创业”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既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的旧模式、丰富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创新是一个概念化的形成过程,在这个形成过程中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方法的改进、新元素的增添并且创造了新事物,从本质上来讲,创新是人类对于认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运用,通过这两种能力的运用去改变、更新、创造新的事物。从民族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取精神的体现,是一个民族保持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在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新社会,创新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领域,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更加重要。熊彼特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熊彼特认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企业家及其企业生产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家把自己没有使用的生产要素加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去,这是一个要素增加的过程创新;二是把企业内部的要素经过重新组合,重新引入到自己的生产体系中去,是一种企业要素的重新组合,使得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创业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业与创新相比与社会价值以及经济效益的关系更为密切,创业是指人们通过努力进行一些资源的优化和组合,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创新一般体现在概念领域而创业则更多地体现在经济领域,创业主要是个体通过商机的发现以及运用,通过个人的努力最终获得收益。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业从旧有模式的角度上也是两个方面的变化,即包含传统模式的改变和传统模式的创新,通过对传统模式的改变建立新的生产模式,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创业是经济领域的创新,二者存在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表述为:创业必须经过创新这个过程,而创业则是创新通过行动具体得来的结果。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完整而且系统的人才培育工程,在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关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的构建

1.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课程的设置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专业课程,另一个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的知识而开设的课程。专业课程是与专业基础课程相对而言的,其实从专业课程的课程内容上来说,高校的专业课程还是某个行业内比较基础的专业知识,但是这个专业知识比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专业知识更加具体化,更加具有行业的倾向性。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的学习能力。专业课程主要包含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在理论方面主要包括比较专业的系统基础知识,而实践环节则包括专业实习、专业实验以及专业实训等,而且二者在总课程中比例有明确的要求,实践类的专业课程设计必须占到专业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且要设定严格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考核。

2.以行业发展为依据增设课程设置。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变化来调整高校的课程设置。以行业为依托进行高等教育,应该展开高校与企业的全面合作,而从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来看,这种合作还只限于领导和一部分人员所进行的交流,这种交流完全没有起到交流合作的作用,应该让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全部参与到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这样才能加深用人单位与高校师生之间彼此的认识。如果不能把高校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展开好,那么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就会出现主观性较强的缺点,没有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而如果做好企业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就不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上分析,应该培养全方位的人才,高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对人才会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在与企业的交流过程中发现明显缺少哪方面的人才时,可以及时进行调整。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践课程的构建

高校需要在企业的协助下,开设具备一定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实训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合发展。企业需要设计出一些可供分析研究的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和研究此项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高校可以根据发展状况,将学生在企业参与的过程中,作为一门具体的实践性课程,最终的成绩计算到期末考核中。此外,高校还应该开设与专业设置有关的服务性课程,使学生们能够将在校所学习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协同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订单式培育。这种订单式培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包括“一班一单”以及“一班多单”。一班多单主要指的是企业所需的毕业生需求量是较少的,但是如果多个企业共同需要这种类型的毕业生,在这种状况下,可以采用多个企业共同培育的方式。高校遵循职业岗位的培养方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运用一个专业可对应多个企业的订单形式来组建整个班级,企业的每一岗位需求都需要指向一个专业,这样就会形成一班一单的主要形式。对于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在多方面上要求有关专业的学生需通过一系列的考核程序,比如:报名和考核,在这些选拔成绩合格的学生班级中,参加企业的实训基地教育,在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训之后,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学生在毕业之后就能够很快进入到企业中工作。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多方面上要求企业与学校之间沟通密切,需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岗位与专业设置需求、教学教育需求等方面进行确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还需要在将来发展过程中,对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和要求。反之的话,订单式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符合要求的,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取得很好的发展,而且会加大企业的负担。

2.高校与企业联合。一是高校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高校也可以根据发展状况,选择与自身所开展的专业需求相符合的,并且具备一定专业技术基础的企业,能够保障学生具备创业资金和一定的技能。使企业能与高校联合,这样可以帮助高校取得更好的发展。如果想要高校与企业之间更好地合作,就要采取成立教学工厂的校企协同形式,发挥出协同企业的真正作用。二是加强合作机构的作用。需要展开相关企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等各相关部门的合作。相关企业、教育、教育局等等有关部门需要负责管理培训委员会中的各项工作。三是教学管理的完善。教学工厂需要根据发展状况,设置一名教学经理管理人员,实行经理管理责任制,根据设备质量、学生人数等设置对应的培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学生数量比较众多的情况下,可以分配教学经理助理。培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在一起办公,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立起与现代企业有关的教学大纲,同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对于教学工厂的成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新的概念。主要特征是需要将实际状况中的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结合,并且将二者有效结合。教学工厂的发展是以标准性的设计理念为基础,在开展工作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工厂从各方面来讲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学生通过在企业环境下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提高自身多方面的技能技术,成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符合的人才。在高校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引导下,既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也节约很多生产成本。高校可在教学工厂的辅助下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和教学任务,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推动企业和高校取得更好的发展。

(四)校企双方协同机制的建立

1.建立起协同发展的引导机制体系。高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校企协同管理机制体系。首先,共同建立校企联合工作委员会组织。此委员会可以由企业、高校、政府等三方管理层次共同参加和共同管理,主要研究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建设师资队伍、招生就业等方面问题。并且依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规划发展目标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且根据发展状况提出课程改革所需注意的问题。其次,建立培训委员会。可以由高校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技术人员和教师组成,这个委员管理会主要是根据企业一些新型产品的研发和发展以及高校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应用。另外,在相关部门的辅助下,对委员会的各员工展开培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技能。

2.校企管理机制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根据高校的发展状况,建立起相应的协同管理机制,表明高校与企业在机制管理方面的互相促进、互相发展,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这样才能保障人才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能够最大限度地与各方面需求相符。并且根据科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反馈协同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在协同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校企合作有序发展。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创业人才机制中的激励机制

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方面来讲,是实现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基础,不仅包括政府政策支持,还包括资金资助,这两方面同样重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实行创业、展开实践的一系列过程,不论最终结果如何,社会经济环境因素、政府的法规政策等都将会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的展开。在这里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扶持政策,政府政策应该重视鼓励和支持学生展开创新和创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日渐完善创新创业思想,政府应该从政策法规上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发展。不但要给学生创业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而且需要提供一些优惠性的服务政策,在担保贷款、补贴财政、服务指导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样可以从多方面降低学生进行创业的成本费用。二是依法推进大学生创业,在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基本工作,学生各方面的创业文化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级政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同时也可以充分保障大学生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创业创造出一定的条件。三是加大力度投入资金,资金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根本,没有创业资金,大学生就不能展开创业工作,政府工作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多种方式对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资金支持,比如,小额贷款、岗位津贴、减免税务、申请股份等,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会由于资金的问题而致使创业的失败。从各方面上来讲,政府政策的帮助与扶持可以保障学生具有充足的创业基金。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孵化体系

对于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来讲,这是一种特殊性的社会经济组织机构,在大学创新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高校、政府、企业任何一方所不能代替的。学生创业既涉及学生就业的问题,也会涉及研发科学技术和促进产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尽最大的努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成功,孵化体系的优势根本是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因为当代学生普遍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也缺少自主创业的精神,没有物力与财力方面的支持,也没有实体经营的各方面策略,别说是进行创业了,就是找到创业的起点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件。所以,要通过建立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体系,为学生展开创业工作构建起一座桥梁,为学生展开创业提供各方面的创业条件,比如,创业培训、技术指导、场所设备、法律咨询、服务管理等,帮助创业企业尽可能地减少一些创业风险,能够顺利创业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社会需求的主要人才,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创新创业型人才对推动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起步晚、研究以及支持力度不够,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作者:徐蓓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更多计算机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6922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取熊胆 健康之路 性功能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藏外佛教文献》 《世界家苑》 《宁夏电力》 《农家女》 《吐鲁番科技》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小学教学设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信息系统学报》 《黑龙江动物繁殖》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