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儿剧”的审美形态
“花儿剧”之美,在于超脱。肯定人性,并为实现美好理想而不断奋斗,则是社会理想与自然之美的统一与升华。花儿剧的审美形态从真、善、美的角度全面塑造人类本体。培养欣赏者丰富的、积极的情感结构与对真理的探索,把握事物的思维能力,使人获得趋向美的事物、排斥丑恶事物的心理定势与积极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性格品质,使人自觉地运用美的规律去创造主客体,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人,若无一定的超脱,其精神则难以升华,就会成为被现实矛盾驱使之奴隶。故,笔者以为,“花儿”的根基是真,功能是善,结构是美,本质是涵超真善美之乐(le)。无论是对爱情的赞美,还是对社会生活其他内容的揭示,都表现着对人生情境的真实意象。在“花儿剧”中也充分体现了真、善、美的结合。
(一)真。“花儿”是西海固山区劳动人民的精神食粮,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她的语言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乡音俗语,真实、朴实是她的最大特点,展现出了地域文化的生活气息。例:羊肉臊子生汆上,凉黄瓜要拌个蒜哩;光阴穷了心宽畅,云彩里把太阳盼哩。大妈妈要吃个浆水呢,二妈妈要吃个醋呢;一个锅里两样饭,难心者阿么做呢?(屈文焜采集)方言土语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语气,是自然流露的真性情。“花儿剧”中不但采用本土方言演唱,而且有一些固定的程式,即在每一幕的幕前、幕间或尾声由民间花儿歌手独唱和领唱,所唱的曲令都是原汁原味的花儿,这些“花儿”不但反映了她所表现的心直口快、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毫不忸怩作态的特色,同时也表达出了山区人民的真挚情感。
(二)善。“花儿”的“善”,体现在她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她所表现的风格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以及“发乎情,至乎礼”的“善”的和谐价值观的表现。如:婚姻对象的标准是要注重对方的“善”,而物质财富是次要的。例:兰州城有个五泉山,五泉山有一个宝泉;尕妹子维的是老实汉,不维那骗人的歹汉。挣不下银钱回不了家,回来了旁人骂哩;挣不下银钱你回来,银钱得多少够呢?“花儿”的显著特点是:骨子里的传统性与表现形式上的自由性的相结合。这个传统性是对传统文化虔诚的尊重,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小”。在“花儿剧”中,有时单一的曲令很难表达剧中人物的真实感情,将风格相近的传统花儿曲令连缀在花儿剧中,借鉴歌剧、戏曲音乐表现手法所形成的连缀式唱段和单曲变化唱段。在这种情况下,剧情进行中常常把风格接近的花儿令调连接起来,使曲调富于变化,以表达在花儿剧中人的真实情感,达到深化剧情的效果。
(三)美。美的本质存在于各种具体的审美对象中,具有丰富的、生动的形态。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表现。西海固山区的人民把忠厚、朴实,以及他们对善良、美德的追求,当作衡量人品的标准。例:养骡子没在肥和瘦,要养个力气好的;维花儿没在穷和富,要维个心肠好的。黑白二蛇长寿山,要盗个灵芝草哩;爱人不管穷富汉,要图个心肠儿好哩。①在这花儿简单的词句中,乡音俗语的表现,常常蕴含着哲理性,它反映了朴实的劳动人民的人生哲理和美学观点。从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要维个心肠好的”,“要图个心肠儿好哩”,心灵之美才值得爱,才是真正的美。这正是山区人民的纯朴、真实的美学观,也是花儿剧内在之美的表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山花儿之“美”的另一面反映在她的外在之美。例:葱白的袜子葱白的鞋,葱白布缝下的腰带;身材不大脸又乖,庄子里你就是盖盖。②我听见尕妹的口唤了,③苦命的人,阿哥是洋蜡(者)累了;阳世上再没有人疼肠了,一辈子,活人的心思(哈)毁了。荞麦三棱豆儿圆,胡麻开花是瓦蓝;尕妹妹模样儿真好看,脸蛋儿好像朵牡丹。④花儿剧中的简短的唱词,通过惯用的修辞手法,明确表明了美与丑的标准。歌者用浅显的、朴素的歌词来抒发自己的真情,表达得含蓄优美,意境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追求着美、创造着美。可见,花儿剧音乐作品的审美形态,与其再创作、风格美是融为一体的,难以分割。在欣赏时我们应该将其融合于一体,直至将欣赏直觉的把握能力提高到音乐的创作能力和表演中的再创造能力。花儿剧的形态之美,不仅可以给人听觉审美的愉快,还能使人在幻想力、逻辑力的发挥上得到满足,在情意的张弛、焦虑与解脱上得以激活,并在把握结构的生命形态上得到充分的审美体验。
二、“花儿剧”的审美价值
花儿的美是永恒的美,花儿剧的美也是永恒的美。如果花儿剧之美失去了审美价值就不称其为美,同时,花儿剧的其他价值只有与审美价值交融,成为有机的整体,才是属于花儿剧的价值。花儿剧之美的价值就在于它展现了它所在的时代、区域、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花儿剧是以“花儿”的基调及其民俗文化作为创作素材的,它与“花儿”的存在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相连的,也正是利用其“花儿”价值的所在,才得以更好地发展。花儿剧的审美价值中还包括道德价值、宗教价值、娱乐价值和应用价值等。而在这些价值系统中,审美价值才是核心价值、本质价值。花儿剧之所以能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因为它具有多重实用功能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抒情性、自娱性、教化性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
(一)抒情性。唱比说话更能表达和抒发情感。花儿剧的唱词,以歌者的生活感受来不加掩饰地直接表达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情感。赞美、悲愁、思念、离别、抗争,将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艺术地表现出来,无不创造出美妙的抒情境界。无论怎样的抒情,她都会表现出大胆、直接、真实的山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例:八仙的桌子上写文章,清眼泪淌在纸上;你没有老子我没有娘,命苦者活到世上。松木滚子量着锯,当中里扯了一锯;尕命儿一条拿着去,要口供没有一句。⑤
(二)自娱性。花儿剧中的故事情节是当地人民群众忠实记录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的真实性很强,演唱方式很灵活。人民群众通过演唱来消愁、解闷、宽心、助兴,缓解劳动带来的疲乏,抒发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情绪,追求心灵的快乐,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例:又背沙子又背土,还背些尕石头哩;又受孽障⑥又受苦,还要漫个花儿哩。
(三)教化性。花儿剧通俗的语言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中的优秀作品对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她的题材内容丰富,唱词包罗万象,其教化功能隐藏在丰富的唱词内容中,通过对词句的演唱,实现其教化作用,唱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化的过程。一些学者称之为隐含性教化。例:高高山上的老爷庙,一台儿一台儿上了;穷阿哥进了大学堂,不要把共产党忘了。走路不朝小路走,小路上有飞贼哩;维人要维真君子,真君子常常在哩。⑦
(四)文化交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花儿剧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厚。不可否认,商业性活动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花儿剧的影响,推动了群众传唱的积极性,同时也使花儿剧文化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在花儿剧相关的文化交流中,人们在参与的同时,其目的不但要欣赏花儿剧,而且要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在良好的文化交融氛围中有效地将区域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三者结合,展现了花儿剧的文化交流价值。总之,花儿剧作为一种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新剧种,它将“花儿”这种民间山歌,用美的手法经过再创作、再编配、再表演,形成了它独有的艺术审美形态。从审美价值方面讲,在于它展现了它所在的时代、区域、民族的审美理想、审美需求、审美趣味,反映了人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显示出它较高的美学内涵,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思想性。
作者:马晓红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