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风险控制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假设
(一)理论模型的构建
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对担保企业的调查,将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风险控制环境、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控制活动与信息的交流和监督。风险控制环境指担保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能力,也就是通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结构的加强以及企业风险控制文化的建立来提高担保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指担保企业在评估工具、内部制度和措施合理性三个方面,最为直接的影响到担保企业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活动指担保企业所具备的对于各类情况的控制力度和控制方法,主要体现在突发情况时的处理办法和流程,这是风险控制稳定性的保证;信息交流和监督指担保企业内部的交流,以及对于信息和数据的合理管理能力、反馈以及运用信息进行风险控制监督的能力,这是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技术保障(刘钢,2012)。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风险控制有效性和风险控制协整性。有效性主要强调对既存和潜在风险的掌控能力和控制水平,协整性主要强调担保企业内部管理的协调性,以及内部控制之间有无不良的干预,从而影响到风险控制的水平。
(二)变量说明
风险控制能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测度,风险控制结果相关。
1.风险控制环境。本文从五个方面确定了相关的测度:三会一层责任方面,考察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担保风险的控制程度;人力资源方面,考察到各级职能部门的素质、数量和效率问题;组织结构安排方面,考察各个部门的协调一致程度以及是否利于风险管理控制的流畅性;内部风险控制政策和目标方面,考察相关措施制定的合理性,以及风险控制目标的可实现性;企业文化方面,强调整体的担保文化是否健康且有利于风险控制,而不仅仅是高管层的意图。
2.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本文从三个方面确定了相关的测度:评估工具方面主要涉及相关的风险识别、客户信用评价等风险分析工具的有效性,以及所使用模型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内部制度方面主要侧重于担保企业在担保业务过程中,能否遵循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方的制度要求,是否存在隐蔽行为造成风险隐患;内部措施的合理性程度方面主要侧重于风险评估的内部措施是否与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风险控制活动。本文从三个方面确定了相关的测度:在担保的审批制度和流程是否有效,流程之间的衔接是否顺畅,相关的安排是否合理等;而计算机系统下的风险控制活动,是确认是否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并且能够满足便捷、高效的业务运行和风险控制需要,以及计算机的安全性;突发情况的处理主要涉及到对于应急状态的应急处理方案是否合理,以及整个突发情况处理过程的规范性等。
4.信息管理的监督。本文从五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测度:财务和营业信息纪录主要指通过加强财务和营业信息的纪录,并且不断地完整管理体系的能力;纪录控制和数据追溯主要考察担保企业的财务、管理、重大事件和市场信息的追溯以及流程规范程度的监管;内部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有效程度侧重于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保真性;担保业务发生后的信息管理办法,主要考察贷后管理是否良好,以及对于客户信息的及时更新。
5.风险控制有效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测度:全部担保项目和新发放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是最为直观的反应,直接的反映出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性;对于已发放担保项目的风险变化情况的确认,主要指已经完成担保业务的客户其偿债能力的情况,能够按照约定期限进行还款。
6.风险控制协整性。本文从四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测度:在政策制定的方向与实际效果一致性方面,实际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政策方向;在不同的政策领导下,担保风险控制机制内部的变动情况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不同政策下的协整性;对于统一风险控制策略,不同部分的不同策略,以及随时间变化前后的不同策略对于风险控制策略的影响,能够反映出协整性情况。
(三)提出假设
针对以上四个指标和两个风险控制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八个相关假设:H1a:风险控制环境与风险控制有效性成正相关关系;H1b: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与风险控制有效性成正相关关系;H1c:风险控制活动与风险控制有效性成正相关关系;H1d:信息的交流和监督与风险控制有效性成正相关关系;H2a:风险控制环境与风险控制协整性成正相关关系;H2b: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与风险控制协整性成正相关关系;H2c:风险控制活动与风险控制协整性成正相关关系;H2d:信息的交流和监督与风险控制协整性成正相关关系。
2实证检验
(一)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担保企业自我评价形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样本取自2014年重庆、北京、上海、深圳、安徽等地的173家担保企业,以现场访谈为主,电话询问和网络电子问卷方式为辅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为增强问卷的有效性,在问卷调查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保证:问卷正式发放前通过先导测试,以增强问卷的清晰度和指标的合理性;问卷由各担保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填写。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就是信息的可靠性,指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本文使用Cronbach'sα系数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该数值在0.65-0.7以上为可接受的范围,本文以0.65作为标准进行信度的分析和筛选。自变量成分矩阵和信度分析如表4所示。通过表5可以看出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负载矩阵均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关系。此外,各个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均满足要求,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也就是有效性,本文主要指相关测度对于变量的反应准确程度。效度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担保企业风险控制因素的程度。对问卷统计数据进行效度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KMO值分别为0.826、0.847、0.879、0.821和0.814,均满足KMO值大于0.8,且显著性检验均小于0.001,证明数据适于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于是通过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起主成分变量,且成分矩阵恰好可以对应到本文中的四个指标值。
(三)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通过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可以得到四个变量对应本文的四大影响因素,且分析得到四个影响因素与风险控制能力有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使用SPSS分析软件分别对四大影响因素与担保企业风险控制有效性和协整性进行回归分析。
(四)实证结果的讨论
本文认为,四大影响因素的提升有助于风险控制能力的增强。然而,风险控制活动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正向效应不显著。究其原因,首先,现阶段我国担保企业很少引入定量化的风险控制工具,更多依靠员工主观判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制度难以直接影响风险控制有效性;其次,多数担保企业成立时间不长,突发情况较少,从而无法检验突发情况处理规范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最后,对于风险控制规定较完善的担保企业,其管理的复杂化削弱了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不明显。
3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第一,企业风险控制文化制度的建立,内部管理水平,信息和数据的管理和反馈的能力,明显影响着企业对风险的控制。第二,企业在对担保项目进行评价和保后管理时应引入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以减少人为影响;企业还应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避免担保人员的道德风险行为,并通过培训和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执行力。第三,企业在完善内部制度的同时应考虑各项制度的有效性,取消繁琐且不必要的制度,建立更有效率的工作流程。本文明确指出了影响担保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主要因素,但对影响因素的完善性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应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作者:肖智 单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专题:课程教材教学研究答案 破解幸福密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