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传统的油画创作教学方式对形成艺术个性的影响
1.创作的题材和表现手法单一,既不符合当代青年的自我表达方式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油画是西方的传统绘画,其造型原理与审美标准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讲求客观的描摹对象,追求真实性。尽管油画在传入中国的百余年间,不断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相互交汇融合,但在造型理念、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始终保持着西方绘画的传统,无论是基础阶段的练习还是高年级阶段的创作,一般都强调理性和客观,要求学生遵循表现对象的外在状态,以写实的手法塑造物象。油画基础阶段的训练内容自不必说是设计好了的,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亦步亦趋的进行。而在油画创作阶段,创作的的题材内容尽管是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手法不限,但也是由一定规范的,比如要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主题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人物的造型必须准确,符合人体的比例、结构和动势变化;色彩搭配合理,要传达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等等,在着手实践之前就做了种种的要求和限制,从而忽视了作为创作主体——学生个人的意愿和主观感受,因此,学生的画面机械、板滞,缺少生气、情趣,因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审美需求来表达自己,从而也使得自己的艺术个性无从体现。诚然,学生在基础训练阶段应该按照传统的造型方法塑造客观对象,以练就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夫,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应该因人而异、灵活多样。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积极引导,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使得学生的艺术个性得以充分的体现。
2.对照片的过分依赖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作必须具备素材,其第一个步骤就是根据主题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现代搜集素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拍摄照片,这种方法既简便快捷,又能抓住表现对象一瞬间的一些典型的细节或情态,尽管有偶然性,但是照片已经成为现代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对于有创作经验和生活感悟的画家来说,照片仅仅提供的是一个参考,通过照片,他可能会回忆起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引发出一些联想,从照片中找到有可利用的价值,从而对照片的图式进行重新的组合和加工,形成一个有别于照片的画面。这就是照片在创作中应该起到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审美体验不足,不能从照片中找到有利价值,只是机械的照抄照片,从表现对象的外在形态到画面的色彩都完全被照片所呈现的状态所束缚,画面缺少思想,不能从整体出发,进行有效的加工整合。我们知道照片不像绘画一样有选择的表现自然,而是将取景框中所有的物象都摄入画面,其中有很多因素是画面不需要的,因此就需要重新构建一个与照片有一定距离的画面。而学生由于过分依赖照片,主体的思维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只一味的注重塑造客观表象,而没有将自己的情感、对表现对象的理解、认识等通过思维加工,实现由物到我的转变。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训练时对客观对象形似的过分强调以及创作时指导教师导向的偏颇,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画面缺少主观情感和艺术个性。我们知道很多画家创作时参考的照片与最终完成的作品、甚至写生作品与写生对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没有相似之处,但他们确是从照片或物象中抽取了有用的部分,这就是绘画与摄影的区别,也是绘画永远不可能被照片取代的根本原因。因此,对照片的利用是有选择性的,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使学生不能过分的依赖照片,同时必须注入主体对图像的感性认识和情感,否则,创作就会失去意义。
3.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缺失对学生综合学养的熏陶,同样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个性的形成。综合学养是创造美的基础和前提,无论何种艺术,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和广阔的背景。陆游曾教导其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指明了文学艺术的创作并不只是作品的外在形式,而是综合学养的体现。一直以来,传统的油画创作教学只注重油画技能和技法的训练,把技术放到首位,而缺乏对“诗外功夫”的引导。我们知道古今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不光能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绘画艺术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比如伦勃朗的系列自画像,它们虽然只是伦勃朗在不同阶段的写真,我们从中不仅能看到他熟练的技法和精湛的绘画语言,也看到了伦勃朗那不屈不挠的性格、人生态度以及17世纪荷兰的社会风貌;同样,读梵高的画,我们体会到的不仅仅是直率、粗犷、极富表现力的笔触,还有画家强烈的个性以及画面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审美趋向等等。而我们在油画教学的伊始,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打下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这一点虽毋庸置疑,但却忽略了对技能背后那无形的、起着支撑作用的综合文化知识的培养和熏陶,致使创作时只注重了画面的外在形式,内容空洞,失却了创作主体的个性特征,作品缺乏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更谈不上社会价值。而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是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修养,这是塑造艺术个性、创作成功绘画作品的基础和前提。
二、新语境下对油画创作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索
创作并不仅限于画一幅与平时练习性习作不同的作品,也不是对前人创作的简单套用,而是创作者要将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感受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其中必须注入个体的情感与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生产制作活动。油画创作首先要求有扎实的造型能力,这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第二点要求创作主体有深厚的学识修养,这需要平时博览群书,增强知识的储备量;第三个方面,要求创作者要有生活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感受,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创作的目的和动机。但作为初次涉猎创作的学生,自然会的陷入迷茫,不知如何下手,选取什么样的题材、怎样对素材进行提炼和加工、以何种形式进行表现、如何进行整体把握等等,这是进行油画创作时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引导学生鉴赏和分析不同类型、风格、形式的美术作品,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根据个性和喜好确定创作方向。纵览中外美术史,美术作品可谓林良满目、争奇斗艳。这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体悟和感受通过极富个性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使得每一件作品展现着独特的艺术个性,为油画创作提供着种种参考。教师引导学生将中外美术史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流派和表现形式的油画作品进行梳理、分析和鉴赏,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确定各自创作的方向。其次是进行临摹和借鉴,将优秀绘画作品的临摹作为创作突破口,形成自己对创作的认识,建立起对创作的激情和信心。临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的内涵、学习画面的表现手法,还可以感受到大师创作时心境、他的人生态度以及创作时的情感,所以才有“临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说法。第三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绘画的风格特点予以引导和启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开始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现。这期间,最重要的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情感,从题材的选定到创作手法的运用和表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大胆的进行自我表现,展现出自己对生活理解和感受;创作的同时,可以为学生开列出相应的书目,要求学生多读书,多分析作品,从而提高眼界,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虽然,学识修养不是在短时期内能提高的,但只要学就会有收获的。在油画创作教学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发,适时的鼓励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开拓思维,广泛借鉴融合,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和丰富油画作品的艺术个性语言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吕超峰 单位:宁夏师范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