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 - 人文科学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

时间:2017-02-06 17:55:55 来源:论文投稿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也使就业率逐步下降,加之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仍是国家政策的主要导向。从基层就业政策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上进行定量分析,表明基层就业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还有广阔的空间,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政策的就业带动作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就业;大学生;就业促进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16)01-0087-04 DOI:10.13659/j.cnki.wxsy.2016.01.004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让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伴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猛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达到727万,被称为“更难就业年”,而2015年高校毕业生为历史最高水平74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此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仍然是未来就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国家就业政策的重要导向。本文对“基层就业”的界定遵循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06〕13号)中的提法,把基层就业界定为“面向县及县以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中小企业、部队及艰苦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区域、单位就业或通过参与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等方式就业”。

一、研究缘起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在2002年的时候达到了15%,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自此以后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继续上升,特别在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了50%,另外,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正在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40%迈进,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快速增长的毛入学率意味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12万人,增长了46.2%,随后每年毕业生数量屡创新高,到201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49万人,加上历年毕业未就业的大学生,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方面,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这也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国家采取了多项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战略。国内的学者也较早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对基层就业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1-2];第二,对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现状尚不乐观,去基层就业的意向比较被动,难以适应基层的生活[3];第三,大学生基层就业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大学生择业观方面“城市情节”较严重[4],另一方面也包括外在的客观因素,包括教育成本制约[5],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造成的障碍[6],基层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难以适应[7];第四,关于基层就业的对策研究[8-9],提出了从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视角来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目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方面,在基层就业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对国家实行的基层就业政策在拉动大学生就业的潜力以及可能性上进行分析,通过可能性分析之后,探讨如何充分有效地发挥基层就业带动大学生就业。

二、基层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基层就业的统计范围,对基层就业所涵盖的6个领域进行保守估算,以此来反映基层就业对拉动大学生就业的潜力和有效性。

(一)农村建制村和乡镇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村卫生室的个数达648619个,有村卫生室的村占行政村的百分比为93%,根据两个指标计算得出全国大约共有697440个行政村。如果按照2010年提出的“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可以解决大学生将近70万人的就业,从动态平衡法的角度,大学生村官的在岗期为3年,每年就会有20多万大学生进岗和离岗,在这种情况下若以连续10年累计,就是200多万人。此外,农村基层建设包括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等。这些建设的推进,势必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以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为例,截至2013年底,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各类指标与城市同类指标相差较大,而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表1所示城市医学人才较为集中,医护资源较为丰富,反观农村,医学人才甚为紧缺。截至2013年底农村人口数量为62961万人,考虑到人口的流动,较为保守的方法取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的平均水平作为配备标杆,乡镇至少还需要100多万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城镇社区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2015年2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共有社区委员会9.7万个,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达324069个,其中包括了社区服务指导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社会互助型养老设施、其他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47.6%,以每个居委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各配备1名大学毕业生计算,则可以容纳毕业生42万人左右,这尚未统计未覆盖到的52.4%社区,如果以100%的覆盖率来计算的话,还需要增加将近35.7万人[10]。此外,还有社区的卫生和文化等发展要求,都要求更高学历层次的人参与建设。

(三)中小企业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特别对处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其在扩大就业、拉动国民经济、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副所长马骏在2012年4月的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中表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提供了8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5%的新产品,65%的发明专利[11]。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多、分布领域广、吸纳就业多等特点,它可以为社会提供远远大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已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从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并且为大学生创提供了更多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根据麦可思公司对2012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签约最多的是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占55%,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企业的签约率为36%,高于在国有企业的签约率4个百分点,硕士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企业为26%[12]。从总体上讲,中小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局面,国家为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出台了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培训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更有利释放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巨大潜力。

(四)国家和地方服务基层项目

它是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如“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选调生计划”等,这类项目招募的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吸纳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共有约106万名大学毕业生志愿参与了“西部志愿者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和“农村特岗计划”等主要基层就业项目[13]。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2015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面向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计划选派18300名左右志愿者,比2014年度新增800人。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为例,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当前在岗大学生村官人数为180960人,加上1995年最早实行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江苏省累计的大学生村官,全国累计选聘42万名大学生村官。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政策导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基层就业项目的就业容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五)县及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基层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县域经济。截至2013年底,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2853个,以每个县容纳100名大学毕业生计算,可解决就业岗位近30万个。

(六)部队和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

部队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艰苦行业企业、事业单位指农业、林业、水利、油田、矿业、地质、航海、核工业、军工、航空、航天及生产建设兵团等行业和单位。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参军和进入艰苦行业也都出台了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广大适龄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多地高校大学生应征报名人数较往年持续增加,呈现出踊跃参军的良好势头,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2015年征兵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大学生应征入伍网上报名超过了80万人,较往年明显增加。在2015年的征兵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意愿增强,以上海、贵州为例,截至2015年7月10日,上海市通过网络有效报名的7000多名适龄青年中,4000多人为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0%多;贵州省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从2012年的33%,到2013年的45%,再到2014的46.5%[14]。由以上分析可知,虽然难以取得基层就业容量的精确数据,但可以预见,年度数百万个岗位的就业容量还是可以承受的,基层就业政策对于带动大学生就业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既是提升国家就业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较好地满足基层对人才的渴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也是锻炼青年人才的有效方式,让他们接地气,长本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导向。

三、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建议

在基层岗位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存在着广阔的空间,但是基层所需的大学生与已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存在很大的缺口,要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就业政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给出对策建议,从而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一)高校要发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作用

首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提高基层就业意识。一方面,高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加强他们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使他们认识到基层就业有广阔空间,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自觉地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形成学生向基层就业的价值取向。通过组织座谈交流、社会实践,开设就业指导课等活动加强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他们到基层锻炼成才,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基层建设中去。其次,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能力。推行分类培养模式,培养基层紧缺人才,特别是地方院校对基层需求人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高校和高职类院校要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一线输送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层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教学型高校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各类专门人才,研究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基层、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要把学生输送到国家发展急需人才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基层单位去。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基层就业制度,增强政策吸引力

首先,要加强对基层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发布途径。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和新思想的重要群体,国家政府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合作宣传基层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基层就业意识。既要利用政府和高校网站等信息平台积极收取和发布基层就业信息,也要利用好传统媒介进行宣传,最终建立一个全面覆盖、重点突出的信息发布体系,真正使大学生能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其次,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就业政策,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服务保障机制。继续坚持落实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丰富补偿机制,减少有意愿到基层就业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和风险约束。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教师特岗”等基层就业项目,落实和完善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基层工作服务期满后的升学和就业服务等政策。积极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他们到新兴产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基层就业优惠政策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培训、社保补贴、人事档案的管理和毕业生落户等工作,吸纳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完善大学生入伍政策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学费减免等措施,落实退役后复学升学、就业创业等政策,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军营,报效国家。

(三)大学生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基层就业能力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水平。社会发展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越来越细的行业分工,都对大学生求职者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力求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参加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兼职、实习、调研、挂职等活动,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为更好适应基层工作做好准备。再次,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面对当前的严峻就业环境,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就业。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组织不仅需要而且能够吸纳更多的大学生就业,而具有活力的、有创新精神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更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作岗位上的创造者,更利于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平,石亚娟,王胜远.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6):126-128.

[2]周燕.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4(3):73-77.

[3]高凯,任嘉庆,蒋承.基层就业期望与落实情况对比研究:以北京市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4(5):51-56.

[4]房欲飞.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关键问题:基于实证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21):45-50

[5]靳敏.我国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供需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6):82-86

[6]马振山,陈名虎,陈君.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20):58-60.

[7]徐明生,吴贻玉.“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障碍性因素系统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2):19-21.

[8]石国亮.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40-44.

[9]胡慧.引导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J].现代大学教育,2015(1):93-94.

[10]2015年2季度全国社会服务统计数据[EB/OL].[2015-08-10].

[11]东兴证券第一届中小市值企业投资论坛[EB/OL].(2014-04-26)[2015-10-02]

[12]腾讯-麦可思.2012届大学毕业生流向月度跟踪调查[EB/OL].(2012-02-20)[2015-12-06].

[13]什么影响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EB/OL].(2015-08-12)[2015-09-20].

[14]今年报名参军的大学生人数超过80万人[EB/OL].(2015-08-27)[2015-09-20].

作者:郝磊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基层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性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4626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沈阳大学学报 分析测试学报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地质科学》 《中华移植杂志》 《中国编辑》 《当代陕西》 《出版经济》 《国外铁道机车与动车》 《航空兵器》 《金融教学与研究》 《心理技术与应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