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行稀植栽培技术探索 - 国内经济论文范文 - 400期刊网专业论文投稿机构

宽行稀植栽培技术探索

时间:2017-02-06 17:32:09 来源:论文投稿

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我们采取了集团承包形式,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农业、水利、科协、农资、农行等部门实行技术、物资、资金综合一体化服务,使各项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实践证明,集团承包时推广农业新技术“特快列车”,速度快,效果好,很值得采纳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在冬末春初,我们广泛开展了“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全市共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培训班547次,广播讲座228次,播放录像83次,总计培训20万人次。另外,还印发了宽行稀植栽培技术实施方案20多万份,为该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1搞好配套服务

为了使各项技术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对群众难以解决的物资,我们采取了配套特供的办法,先后供应了钾肥1500吨,营养土12.5万斤。除草剂“草克星”500公斤,群众非常满意。总之,在各级领导、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宽行稀植水稻普遍长势良好,如果不出现意外灾害,正常情况下秋季亩产大多将在550~650公斤之间,131.867亩预计增产稻谷800~1000万公斤。

2宽行稀植栽培技术的优点

宽行稀植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主要优点在于四省两高、一稳、一优。四省:省工。亩用工省2~3个,省工25~37.5%。且主要省在育苗、插秧等劳动强度大的环节上;省种。亩产种子1.5公斤,省3.5公斤以上;省苗地。每亩本田需育苗床面积6平方米,省9平方米;省薄膜:每亩本田剩育苗薄膜1.7公斤,省费用9.45元。两高:高产。2008年3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620.5公斤,2010年在欠年情况下大面积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579.2公斤,且出现了一些亩产超过650公斤的农户,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高效益:2002年秋抽样调查表明,宽行稀植栽培亩成本110.08元(未计人工)比常规栽培少14.24元。以亩增产33公斤,亩增产值100.43元计算,亩增收入114.67元(按1kg稻谷1.21元计算)。一稳:宽行稀植栽培采用中熟品种、稀播育壮秧、前空中保后促施肥等措施,低温年份也可安全成熟,年度间产量相对稳定。一优:2008年、2009年测定结果,水选结实率均达到80%以上,比常规栽培高10~15%,整米率高,米质优良。

3稀植栽培技术要点

根据往年表现看,理想品种为“井田”,此外还有一些新品种,需进一步考察。以每平方米播2~3两的旱育苗技术为主要手段,5月20日播秧时秧苗标准达到5.0~5.5叶,株高16~20厘米,每株带1~2个分蘖。亩用氮肥8~9公斤(纯氮)、磷肥5公斤、钾肥7.5公斤,三者比例大致为1.7:1:1.5。氮肥的底、蘖、穗、粒肥比例为3:3:3:1.实行12×6寸或12×8寸的宽行稀植插秧形式,同时少本插秧,每穴插2~3棵。稻瘟病是梅河口市水稻生产的一个大敌,单纯依靠品种抗性是不保险的。必须严格控制叶瘟,普防穗颈瘟。

4增产原因分析

4.1品种选择对路

按照中熟大穗高抗分蘖力强的原则选择品种,一方面适合了稀植栽培需要,同时也融合了梅河口市长期水稻生产的经验,是正确的。从目前应用种“井田”看,可以说是梅河口市现有品种最好的一个,是增产的重要原因。

4.2苗壮

宽行稀植和常规栽培相比,秧苗叶令提高1.0~1.5叶,株高增加2~3厘米,每株增加分蘖1~2个,百株干重提高2~3克,秧苗素质明显提高一个档次,是宽行稀植优势之所在。施肥方法科学宽行稀植栽培采用的前控、中保、后促的施肥模式,即保证了单位面积形成一定的穗数,又保证了提高有效分蘖率前提下,形成大穗和后期加快灌浆速度,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有效分蘖率高,灌浆快,结实好宽行稀植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并配合前控、中保、后促的施肥模式,分蘖率增长平稳,有效分蘖率可达90%以上比常规栽培提高20~30%,减少了过多无效分蘖对肥料的浪费和对形成大穗的影响。后期由于通风透光好,灌浆结实明显好于窄行的。宽行稀植灌浆至成熟期间功能叶多,寿命长,可以活杆成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作者:徐君 单位:梅河口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更多国内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宽行稀植栽培技术探索 论文代写
http://m.400qikan.com/lw-124551 论文代发

相关专题:object 教育与教学研究

相关论文
相关学术期刊
《电子工艺技术》 《八桂侨刊》 《微电机》 《河南化工》 《短篇小说》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电工电气》 《全国商情》 《黑龙江史志》 《家教博览》

< 返回首页